朋友圈里流傳著一句話:“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很多父母都承受著這種心酸和無奈。對于中年人來說,孩子是他們最大的“軟肋”,也是讓他們勇往直前的“鎧甲”。你可能缺位了對孩子的陪伴,但只要用心,也可以讓孩子永遠不缺愛。
用心做好“周末父母”
舒婷的女兒小涵從八個月到三歲是在農村長大的。舒婷的婆婆因為還有80多歲的老母親要照顧,無法長時間去城里幫他們帶孩子,所以在小涵斷奶之后,就把她帶回了農村老家撫養。回想起那兩年多的時光,舒婷說:“雖然有一些遺憾和缺失,但我們的確努力做到了盡心陪伴。”
每天晚上,舒婷都和女兒打視頻電話,關注著她每日的成長變化。每個周五晚上,無論幾點下班,她和丈夫都會驅車趕回100公里開外的老家,為的是多跟女兒親近一晚。而小涵似乎也格外期待能見到爸爸媽媽的夜晚,就像有心靈感應一樣,怎么哄她也不睡,總是趴在窗前眼巴巴地看著。車燈一照進院子,她就讓奶奶抱著到門口,還沒等媽媽下車,就伸手要抱抱。大一點之后,干脆自己徑直跑出來,一下撲進舒婷的懷里。每每這時,舒婷的心里既甜蜜又苦澀。周末的時間,舒婷和丈夫幾乎是全身心陪伴女兒,帶她去田野摘各種小花,去看鄰居家在小樹林里放養的小雞和小羊;還會帶她去縣城里的兒童淘氣堡盡情玩耍,之后一起去吃肯德基里的兒童套餐,收集各種小玩具;趕上小長假的時候還會把女兒帶回市里住上幾天……他們希望女兒能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各種成長的甜蜜。
最讓舒婷難過,也覺得最對不起女兒的就是每次的離別。為了避免女兒傷心哭鬧,她和丈夫總是在女兒睡覺時離開,但幾次下來,小家伙也變精明了,周日下午怎么也不肯睡覺,還總是纏著媽媽。后來,舒婷發現,女兒一坐車就愛睡覺,于是每次都哄著她說坐車出去玩,然后等她睡著后,抱給奶奶,趕緊開車離開。有時實在脫不開身,他們不忍心看女兒撕心裂肺地哭,就多住一晚,等周一一大早在女兒還沒醒來的時候離開,趕在上班時間回到市里。
每次離別,舒婷都能幾乎哭掉一盒紙巾,一方面是舍不得離開女兒,哪怕是短暫的,一方面是覺得欺騙和委屈了她,哪怕是善意的。但是他們真的盡力了,有的痛是人生避不開的。
“左手”工作“右手”帶娃
曉薇的丈夫長年在外地出差,一個月左右才能回家一趟,養育兒子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卷入兩邊的老人,希望親自養育兒子。于是,從兒子出生后(2013年)她就和另一個寶媽(她的大學舍友菊子)商量,共同經營起一個親子類微信公眾號,因為做自媒體時間上較為自由,而且能夠兼顧孩子的成長。
“孩子醒著的時候,我們必須得醒著,孩子睡著的時候,我們也不能睡,得忙一些自己的事。”她倆盡心竭力地打理著公眾號,還“見縫插針”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并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詢師證書,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我們每天輪流更新精心整理的育兒心得,分享有溫度、有方法的親身實踐,幾乎沒斷更過,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只有我們彼此才懂得吧。”曉薇說,她們希望能為寶爸寶媽們提供一個交流育兒經驗的平臺,更希望以這種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由于起步比較早,她們第一年便積累了上萬的原始粉絲。隨著本地粉絲的不斷增長,她們開始嘗試組織一些線下親子活動:植樹節,組織植樹活動;端午節,組織包粽子比賽;中秋節,又組織大家一起打月餅……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不僅親密了親子關系,更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她們的公眾號也在當地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并逐漸帶來一筆筆收入。“雖然收入不算多,但這是我們蹚出來的一條路,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獲得的,意義非凡。”曉薇嘴角上揚,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
每次搞活動,曉薇和菊子都帶著孩子一起,時間長了,兩個小家伙也越來越積極主動,在活動中鍛煉能力、增長本領,比如: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帶領其他小朋友一起制作表演所需的道具;在參觀各類博物館的活動中,幫忙引領小朋友們有序排隊;年齡再大一點時,還擔任起了活動的小策劃、小主持。“這也是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地方,做到了邊工作邊帶娃,而且質量還不差。”菊子笑著說道。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選擇在家帶娃的寶媽越來越多,曉薇和菊子決定再干一件“大事”。“寶媽,你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英雄,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一位寶媽的夢想成真!”年近四十的曉薇和菊子在她們所在的城市成立了“寶媽志愿者聯盟”,她們不僅通過努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還希望盡己所能助力其他寶媽成長,解鎖更多“她”能量。
治愈心靈的“親子騎行”
今年6月,沈力的兒子宇航剛剛結束中考。初三,對于每一個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關乎全局的一年。沈力說,這一年,15歲的宇航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身高從175cm一下子躥到了187cm,比他這個當爹的都高出了半頭,伴隨著成長的喜悅,還有巨大的升學壓力。“北京的中考實在是太卷了,2023年北京中考分段圖,都卷成了‘蘑菇云’。作為家長,我們怎能不焦慮?”
宇航所在的初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之所以選擇寄宿,一是希望宇航能夠集中精力學習,考入重點高中,二是因為沈力和妻子近幾年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他們也想抓住機會進一步提升自己。初一、初二的宇航,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狀態,成績在班級里也穩坐前十。變化發生在初三,老師經常反饋說宇航的學習勁頭不足,其他同學都“跑”起來了,他還在那兒“閑庭散步”呢,而且上課也經常走神,常常一副人在心不在的樣子。其實,沈力對此也有察覺。兒子周末在家時,也沒有以前那么愛學習,不是關上門擺弄手機,就是出門去散步。沈力和妻子心里都無比著急,于是他決定找兒子好好談談。一個周末的晚上,沈力敲開了兒子的房門,剛要開口,宇航就說:“如果要談學習的話,我建議免談。”沈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想不明白原本挺懂事的兒子怎么變得這么叛逆。后來,兒子干脆從一周回家一次,變成一周回家兩到三次,幾乎隔天就得回家。沈力感到束手無策,于是找來一些解讀青春期男孩的書和課程,他知道自己得多“補補課”,才能跟上兒子成長的腳步。
“我們一起騎車去吹吹風?”深秋的一個周末,沈力向兒子發出了邀約,沒想到,宇航竟欣然同意了。那天,陽光和煦,秋風習習。宇航遞給他一只藍牙耳機,一路上聽著兒子喜歡的歌曲。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飄過
懷著冷卻了的心窩漂遠方
風雨里追趕
霧里分不清影蹤
“哦?《海闊天空》?你也喜歡聽Beyond的歌?”宇航沖爸爸笑了一下,“我出門前下載了幾首你車上經常放的歌。”一路聽下來,還有鄭鈞、李宗盛、姜育恒、周華健,這些都是沈力喜歡的歌手,他從來不知道兒子的心原來這么細,霎時感到眼睛里面熱熱的。
之后的每個周末,兒子都主動提出和沈力一起去騎行,沈力也每次都欣然赴約,他終于知道,兒子喜歡的歌手除了周杰倫,還有韓國女歌手IU,前不久又喜歡上了幾個“愛豆”組合;他也終于理解,兒子初三以來的壞情緒主要源于巨大的升學壓力。從那之后,兒子在家的時間,沈力和妻子不再總是把學習掛在嘴邊,而是盡量多一些傾聽和理解。
在一次次騎行、聽歌、談心的過程中,宇航不斷釋放著自己內心的焦慮,情緒和學習狀態都有了明顯好轉,沈力這個硬漢終于學會了如何去愛眼前這個比自己還高半頭的大男孩。每個周末的騎行時光,成了父子倆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