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是服務全面育人和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
不顧孩子身心健康的培訓熱、擇校熱,反映出基礎教育的焦慮狀態,折射出“為學生未來考慮”的長遠教育理念的缺失。小學至高中,是青少年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校須在兒童友好理念下,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共同體的構建。什么是兒童/青春友好呢?是以兒童(0~18歲)為中心,以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保障兒童自主選擇、自我發展的一種理念。學校作為協同育人的主體,要與社區、家庭、企業等緊密合作,以兒童需求為導向,引領、設計并全面推進兒童友好教育行動。
依托社區學院,開辦多種形式的社區課堂。比如,邀請專家、學者和家長就學生的教育問題舉辦論壇進行研討,內容包括理論分析、育人實踐、政策咨詢等;在孩子剛升入小學時,舉行“吾家有娃剛入學”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在孩子面臨選科困惑時,舉行選科培訓會。社區學院需貫徹“政府統籌、學校主導、家長主體、社會參與”四方合議機制,堅守公益屬性,打破校家社空間界限,實現教育資源眾籌、集優、共建、共享,同時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為社區家長們提供優質的家庭教育服務。
依托教師家長協會,實現多主體參與學生成長。教師家長協會是由選舉產生的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協會,通過專家指導,培育家庭教育指導師、積極心理指導師、生涯規劃指導師等,讓學校的育人目標與育人策略和家長同頻共振,共同為兒童提供適合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真正促進兒童的高質量發展和幸福成長。比如孩子上了高中,要過住宿生活,家長們非常關心食堂的飯菜質量和營養搭配,教師家長協會就可圍繞相關需求成立膳食委員會,每天組織家長代表到食堂督導配菜、陪餐,家校共育,讓孩子們在校吃得好、睡得香、學得好。
依托數字家長云學校,助力家長提升育兒水平。數字家長云學校以家長為服務對象,協同專家、家長、專技人員等開發促進家長成長的特色課程,如親子溝通、學習指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指導和相關咨詢。家長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網絡觀看相關課程,既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教育理念,同時又能學習一些家庭教育和子女成長的知識和技巧。我曾在學校管理中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原本成績優異,卻突然產生了厭學情緒,晚上偷拿家長的手機通宵玩游戲。家長與孩子幾乎無法溝通,既氣憤又痛心,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我便推薦家長參加數字家長云學校的學習,家長通過課程學習,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認識到是自己給孩子報了許多課外班,導致其出現厭學情緒。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家長云學校作為第三方,為家長建立了一種新視角,讓其站在兒童立場思考問題,從改變自身做起,更加科學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依托“青春午餐議事會”,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尊重學生主體意識,也是一種協同。陶行知先生說:“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學校應為學生預備多種機會,幫助他們養成自我管理能力。我校據此建立了“青春午餐議事會”,讓來自24個班級的學生代表在午餐時端著熱騰騰的飯菜圍坐在校領導身邊。這樣一來,校領導就與學生建立了友好關系,讓學生不受約束地參與學校管理,同時在溝通中也解決了許多青春期叛逆問題。
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推進校社家協同育人共同體的構建,根本目的是要在因材施教的育人樣態中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