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書架上一直有本書,是龍應臺的《目送》,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郧拔也焕斫膺@句話的意思,但今天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淚光中的媽媽》,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尤其是電影結束后老師講的話,她說:‘現在的家,對你來說是每一天;長大一些,家對你來說只是夜晚;再長大一點,家對你來說只有寒假和暑假;等你工作了,家對你來說就只是個驛站?!蠋熣f這些話時,我看見媽媽流淚了,我抱緊了媽媽,媽媽也抱緊了我?!?/p>
“今天觀看了電影《淚光中的媽媽》,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如此感同身受。故事樸實接地氣,看的過程中我數度流淚,感悟頗深。好多故事情節都是大多數家庭里存在的狀態,真心覺得父母和孩子應該一起去看這部影片,一定會受益匪淺。當下初高中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社會的關注點,也是每個家庭都實際存在的焦點問題。大家的一個普遍狀態是,不知道孩子與父母的糾葛該如何和解,如何讓親情這根紐帶把兒時母子間美好的時光拉回來?;蛟S,這部電影會帶來一些啟發。”
上面是一個孩子和一位媽媽在觀看電影《淚光中的媽媽》之后寫的觀后感。
2024年1月12日,公益電影《淚光中的媽媽》在呼和浩特市舉行了首映式。半年來,制片方先后在北京、內蒙古、河北、河南、浙江、江蘇、遼寧、湖南、湖北、天津、山西等地組織點映放映,引發了普遍共情和廣泛共鳴。該影片聚焦親子關系,不僅切中了當下許多家庭的痛點和淚點,也以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觀眾的情節橋段,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帶來了啟示。
影片的編劇、導演杜奇泉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我國現有四億多個家庭,兩億多名中小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當基本生活保障不再成為問題,子女的教育問題就凸顯出來。而由于多種原因,父母的期待和希望,與孩子的現實表現及主客觀需求,形成了許多矛盾?;蛘哒f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出現了普遍性的不適應,各種對立沖突成為建構良好親子關系的障礙。父母的關愛和情感投入,不僅無法獲得積極回應,反倒加劇了孩子的逆反和頂撞,這說明當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亟待改變。據此,我們通過電影這種喜聞樂見的藝術載體,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解讀和揭示?!?/p>
冥冥之中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今年,杜奇泉已進入“耳順之年”,回想過去20年制作電影的歷程,他不禁感慨道:“我一直非常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尤其對教育的關注幾乎從未間斷。影視行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同時也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p>
杜奇泉曾在部隊服役20余年,長期負責士兵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正是這段經歷,讓他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士兵們年齡稍大,但其實也是青少年成長這一體系里的問題。”
20年前,正處于網絡游戲進入我國的初期,不少孩子沉迷網絡和游戲。2004年的一天,杜奇泉偶然參與“解救”一個沉迷網絡游戲的孩子。在網吧里找到那個孩子的時候,杜奇泉驚呆了:他蓬頭垢面、衣履臟亂、神情呆滯……
當時正是杜奇泉申請轉業離開部隊到地方的時候。本可以在地方找個好單位繼續發展,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但這次經歷觸動了他的靈魂,他認為自己應該為這些孩子做些什么,于是在國家安置和自主擇業之間毅然選擇了后者。
為了深入了解這些迷戀網絡和游戲的青少年,杜奇泉一連數月多次走進網吧蹲坑調查,想看看網絡游戲的魔力到底有多大,調查結果讓他驚愕——孩子們直面網絡的能力太弱了,在誘惑面前幾乎毫無抵抗力。他頓時心生一種樸素的責任感,他要呼吁,要寫作,要傳播。于是,決定以青少年癡迷網吧這一社會問題為線索拍攝一部電影。他開始到處籌集資金,《迷網》是他制作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于2005年公開上映。影片通過源于現實、震撼人心的典型事例,著力反映了青少年因迷戀網絡而導致的種種扭曲表現,揭示了與此緊密相關的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在青少年的教育過程中應著重解決的傾向性問題。
杜奇泉是河北邯鄲人,擔任過數屆“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評委。2010年,他以“2009年度感動河北十大人物”“河北省首屆美德少年”“滄州好人”呂希慶數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同學的典型事跡,改編創作了電影《親愛的課堂》。這部影片傳遞了教子之道,弘揚了人間無私大愛,給青少年樹立了一個孝敬、友愛、勤勞、好學、節儉、陽光向上的榜樣,也給求解困擾無數家庭的教育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法。
2014年,他擔任編劇和制片人的電影《非常王者》(原名《盲班的神燈》),入圍首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入選河北省文藝精品工程項目、亮相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講述了特教學校盲班一群雙目失明的孩子,在一位大學音樂女教師的公益指導下組成小樂隊,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刻苦訓練,參加全國比賽,并獲得大獎的真實故事。為了創作這個劇本,他數十次去走訪特教學校,與那里的盲人孩子交流、互動,拍攝中他堅持邀請這些孩子本色出演,他堅信,他們最能真實地展現出面對命運無常的人生態度。
制作真實、貼近觀眾生活的影片,一直是杜奇泉的追求。“在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歷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創作基礎,但我們不能僅憑此就去創作作品,因為經歷和經驗是瑣碎、松散的,當我們選定題材后,還需要深入思考,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比如到學校去,跟孩子、老師、家長進行座談,也可以發放一些問卷?!?/p>
“潛伏”現場了解觀眾的反應
在《淚光中的媽媽》放映期間,杜奇泉跑了大量現場,常常在影院里悄悄找個角落坐下,靜靜觀察現場觀眾的觀影反應?!昂芏嗳松钍苡|動,淚流滿面。觀眾的認可對我們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鼓舞,也體現了我們的工作價值。”杜奇泉感慨道。
一天晚上,劇組人員忙完到一家煮串店就餐,很自然地聊起電影,不知何時經營煮串店的夫妻倆也坐了過來,當得知他們家里有一個在讀的高中生,而且他們也正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頭疼不已時,杜奇泉熱心地說:“等電影放映的時候送你們幾張票。”遺憾的是,放映那天,夫妻倆因為忙于生計沒能來到現場,只有孩子獨自來觀影。杜奇泉特意坐到旁邊,想觀察孩子的反應。只見男孩拿著一瓶果粒橙,時不時喝上兩口,偶爾拿起來晃幾下,瞄一眼里面的果粒??吹剿牟辉谘傻臉幼樱牌嫒行┦?,“可能孩子真是沒看進去”。沒想到第二天,杜奇泉的助理小馬卻收到了孩子媽媽的微信,她說孩子今天早上給自己發來一條微信:“媽,你不要太累了,要注意身體,好好吃飯。我昨天看了電影,挺感動的?!焙⒆計寢屨f,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翱磥恚娪皩⒆舆€是有觸動的?!倍牌嫒獮榇烁械叫牢?。
杜奇泉和團隊非常注重收集觀眾的觀影感受?!坝械募议L反饋,孩子前一天看完電影,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叮叮當當去廚房給媽媽做了一頓飯。有的孩子進電影院之前向媽媽要200元錢買東西,看完電影出來立馬主動降成了60元錢。還有的孩子說:‘我媽看完這個電影以后,對我的態度都變了,以前老是兇我、罵我,她說今后再也不罵我了?!?/p>
今年5月,長春力旺實驗小學聯系到劇組,說要組織三年級約100名學生觀看影片。“觀影之后,老師將一些孩子的觀后感發給了我們,每一篇我都認認真真讀了,感觸良多。想不到,三年級的孩子不僅看懂了,而且很多人還能辯證地看待問題,寫出‘媽媽爸爸有問題,他們應該改正,但是作為孩子應該更多地理解他們的艱辛,懂得感恩,不能老挑父母的毛病”之類的話,對此,杜奇泉感到欣喜。
在細節中折射教育問題
作為編劇、導演,杜奇泉希望影片講“兩句話”,既不簡單批評父母,也不一味貶損孩子,只是針對典型的現象,通過生動故事,顯現教育道理,特別是充分表現母親的偉大與崇高,母愛的樸素與無私。從而觸動人心,引發共鳴與思考。
“在電影制作前的調查階段,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很煩自己的媽媽,但不是不愛媽媽,就像影片當中的小澤說的‘我不能沒有媽媽,但是我想換一種媽媽’。體現為嘮叨、控制的愛,讓孩子很不舒服,效果也不好。我們希望借助影片能夠加深親子間的理解?!倍牌嫒獙⑦@種期待蘊藏在電影的諸多細節里。
一方面,關注孩子的心聲——
虎子對爸爸說:“那你掙錢就不陪我了?”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除了留守兒童,當下還有很多像虎子這樣的“隱形留守兒童”。比如虎子的父親為了多掙一點錢在外地打工,母親雖然在身邊,但她晝夜跑車,根本顧不上陪孩子。
小澤問媽媽:“你是不是看我渾身都是毛?。俊眿寢尫磫栆痪洌骸澳闶遣皇翘貏e特別煩我呀?”小澤接著說:“那不是,我只是不想聽你天天說學習。你能不能跟我溝通點別的,比如我的夢想?!边@是孩子的真心話,他們不是不想跟父母說話,而是討厭父母一直說令他們非常反感的話。這個細節說明,孩子希望父母在與他們交流時話題盡量豐富一些,要關注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內心需求。
另一方面,反映家長的心聲——
小可吹毛求疵地埋怨媽媽時,媽媽回應道:“我怎么說你了?難道我只能一味地順從你、無微不至地照顧你嗎?”小可說:“我是你女兒,你難道不應該嗎?”這個細節折射出很多孩子的一種慣性思維。緊接著小可媽媽又說了一句:“我可以為你千辛萬苦,但你不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這其實是太多家長想對孩子說的話。
杜奇泉希望通過年齡不同、父母身份不同的三個家庭,為觀眾建立一個廣泛的聯結。更為重要的是,孩子教育的問題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他希望通過三個家庭折射三類教育問題。
第一類,虎子家。正上五年級、沉迷于游戲的虎子,不是留守兒童但類似于留守兒童,這部分孩子的共性是內心孤獨、缺少陪伴,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這類家庭,既有溺愛,又充滿焦灼,最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反思。
第二類,小澤家。正上初二、成績一般的小澤,貌似沒有什么特殊的問題,只是想追星、想放松。小澤媽媽是一名博士,在專業上頗有成就,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她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渴望,一味的嚴格要求導致了小澤的逆反。這類家庭,家長與孩子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交流的話題也要有選擇性,不能一張嘴就只有學習。
第三類,小可家。正上高二、成績優秀的小可,有著心理脆弱等問題,杜奇泉希望借此揭示一個更加深層的教育問題——學習好并不等于優秀,教育者一定要理解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健全的人格,家長須堅持培養孩子學習之外的應有素質。
最后,杜奇泉懇切地說道:“我們不能奢求觀眾能像編劇一樣去琢磨影片里的每一個細節,但我們真誠希望家長們能夠留心這些細節背后折射的教育問題。現在,不斷有學校、企業聯系我們,想組織學生、員工觀看,希望影片能給大家帶來些許益處,這也是我們的創作初衷?!?/p>
結語
世界上最豪華的房,是媽媽的肚子!
世界上最昂貴的飯,是媽媽的乳汁!
世界上最圣潔的水,是媽媽的汗滴!
世界上最高檔的車,是媽媽的教育!
世界上最美麗的景,是媽媽的笑容!
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是媽媽的心聲!
世界上最精彩的舞,是媽媽的身影!
世界上最溫暖的風,是媽媽的濃情!
世界上最能承重的千斤頂,是媽媽的雙肩啊,
而我們最該走的道,是對媽媽的感恩與孝敬……
這是杜奇泉為影片放映主題活動而制作的視頻里的一段文字。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上,有萬千令人感慨、驚嘆不已的奇觀,只是這類獨特的“世界之最”,我們可曾想過?又是否珍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