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產業發展對于維護我國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森林資源出現了嚴重的管理問題,需要加大保護力度。為了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林業的發展規模,也需要積極采取優化措施,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地實現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提高林業的發展效率。本文主要對林業森林資源管理狀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推動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措施;可持續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具有廣闊的土地,森林資源相對豐富,林業種類較多。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也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管理,需要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但在林業開發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科學有效的保護,可能導致森林資源被破壞,出現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影響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林業森林資源管理的現實意義
近幾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林業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狀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日益增強,林業發展能夠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具有較強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應看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各行各業建設及人們生活需要木材的機會增加,采購量增加,在經濟利益驅使下,出現了非法砍伐樹木,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造成部分森林資源大量消失,直接影響了生態穩定。并且,在森林資源發展過程中,部分人受利益驅使參與非法砍伐、非法占地、破壞森林耕地的行為,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森林資源儲量,也影響了森林資源的建設。如果不能夠及時地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采取可持續發展保護措施,就會直接造成森林資源的逐漸減少,直接影響了林業發展的速度,甚至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森林是許多生物的家園,更是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如果森林資源遭到破壞,可持續發展就可能成為空談,森林資源管理不當,可能會導致部分動植物,失去了他們的棲息地,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甚至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優化措施,加強林業森林資源管理,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1]。
2 林業森林資源管理的目標分析
在森林資源中主要由樹木構成。因此,森林資源管理首先要對樹木進行管理,要規劃且種植大量的樹木,并保障樹木能夠健康生長,防止出現森林樹木數量銳減的現象,保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經濟發展逐漸由傳統的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森林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也向多元化轉變,不僅強調有效地提高森林資源的種植數目,更要重視森林資源的規模。在森林資源管理時,要設置明確的資源管理目標,維持森林資源的總量,并在維持原有總量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的管理質量,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森林資源的優化和轉型。在森林資源管理時,不僅要提高產量和質量,同時,也要創新森林資源的開發方式,要在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多樹種栽培等方式,增加森林品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強資金和人才的投入,促進森林資源的轉型和升級,提高我國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3 森林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社會的保護意識不強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建設用地的規模不斷擴大,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惡意占地、亂砍濫伐的現象,直接破壞林地資源,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個別政府部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將目光投向了林地資源,支持或默許砍伐、亂占林地情況。因為部分地區,地質條件相對復雜,經濟發展環境相對受限,在修筑房屋或鄉村公路時出現少占或多占林地的情況。人們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為滿足社會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忽略了生態平衡,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強,亂砍濫伐,直接影響了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為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強化林地管理,避免破壞森林資源現象的發生和擴大[2]。
3.2 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足
近幾年,林業等相關部門推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頒布了相應的森林資源保護政策。但在具體落實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力度存在嚴重的不足。部分地區受經濟、社會、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將保護森林資源停留在口頭,而沒有落到實處。森林資源的管理涉及較多部門,管理細節相對復雜?;鶎庸ぷ魅藛T相對較少,也會導致森林資源保護不能準確落實到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速度緩慢。此外,我國部分地區受經濟因素的限制,森林資源管理技術、種植技術還存在嚴重的不足,沒有配備先進的機器設備,隨時關注森林資源的生長和變化情況,管理技術不到位,管理技能較差,不能夠及時地針對森林資源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直接限制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了森林資源的管理效率。
3.3 森林資源保護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森林資源保護時需要有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做為支撐。但因為相關內容與經濟發展不適應,法律法規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森林資源保護出現缺陷。工作實踐中,出現問題沒有規章制度可以查詢,直接影響了森林資源的管理效果。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也影響管理,成為森林資源保護的阻力之一。在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保護和利用的理解不足,政策指導性不強,導致森林資源被過度開采,直接損壞了森林資源,降低了森林資源的保護效果[3]。
4 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4.1 增加森林資源總量
為了實現林業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從整體出發,提高森林樹木的實際總量和質量,做好森林資源管理。各級政府要加強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投入,增加樹木種植數量,增加樹木的種類,通過混交、培育等多種方式增強樹木的抗病性能,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增加森林資源物種的多樣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資金要用于購買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開展樹木的種植和保護。在樹木養護及種植過程中,要明確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并實現同步提升,以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管理人員要關注田間管理,將森林資源分類種植,并根據不同的品種,采取不同的種植技術,提高成活率。及時地根據當地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進行詳細的分析,明確森林資源品種,不斷優化森林資源的結構,根據不同的種植區域,進行科學劃分,做好種植種類規劃,切實地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森林種植過程中,也要采用科學培育方式,進一步地擴大森林資源的種植面積,實現理想的種植效果。
4.2 科學的經營管理策略
制定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策略可以切實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效率,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人員要掌握森林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制度,按照要求做好森林資源的規劃和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同時,采用信息技術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明確商品林、種植林的培育需求,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情況,明確森林資源的發展趨勢,嚴禁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的限額管理,切實地保障森林資源的質量,擴大森林資源的種植規模,實現理想的林業經濟發展效果[4]。
4.3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模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斷增多,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在快節奏的森林資源管理需求。因此,也需要積極采取優化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模式。要積極開展森林的采伐工作,明確目標區域,對采伐區域和種植數量,都要進行嚴格的管控,同時,也要積極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在林業種植區安裝傳感器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監管森林資源的種植情況,隨時隨地對森林資源的生長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在后續出現亂砍濫伐,或者出現其他人為問題,破壞森林植被,影響了森林的成活率。
4.4 以林養林
在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通過優化措施,采取以林養林的技術方法,積極加強資金和人才的投入,積極引導種植人員對種植樹木不斷采伐更新,合理地控制森林資源的采伐數量,杜絕出現過度采伐或者是破壞生態系統的采伐方式,積極地引導種植戶能夠根據森林的發展規律,在不破壞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滿足人們生活提高及經濟發展的需求,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保護的協同發展。在種植建設林業資源的過程中,要根據市場需求,種植林間藥材,增加經濟收益,通過更新品種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土fnOga/Cd3tPjGpDfczm6pA==壤肥力,讓生態環境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提高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在開展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為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開發森林療養旅游,積極創新森林療養旅游的旅游產品,并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支持力度,積極開發第三產業,豐富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從而提高了人們的參與度,實現了以林養林的工作目標。從整體上看,林業發展具有較大的經濟潛力和社會潛力。因此,通過以林養林的方式,能夠推動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也能夠有效地采取優化措施。經營森林資源,能夠不斷地進行森林資源的整合和規劃,從而更好地提高人們的參與程度,更新人們的意識,更好地讓人們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5 加強木材加工點的監察和監督
在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部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違規砍伐、亂砍濫伐的現象,直接破壞了森林資源的穩定性,破壞了生態系統,降低了森林的覆蓋率。雖然各地區政府積極采取優化措施,杜絕亂占林地、亂伐林木的事件,但還有部分非法分子為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冒險亂砍濫伐,因此,必須進行有效監管。同時,政府也要加強對木材加工點的檢查和監督,要規范木材售賣、木材運輸和木材管理,及時審查木材加工點的資格單位,防止出現違規亂砍濫伐和違規運輸木材或倒賣木材,破壞了森林植被。林業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木材加工單位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清理和整頓,對違反規定的市場經營方式,加大懲罰力度,從而起到警醒意識,杜絕售賣非法來源木材的,加大懲罰力度,警醒人們樹立正確的管理思想,實現森林資源的科學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5]。
5 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提供木材加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生態價值,能夠維系生態穩定,保護物種多樣性,凈化空氣,涵養水源。因此,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要積極采取優化措施,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體制、優化森林資源保護方法、更新森林資源培育方式、以林養林等措施,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地擴大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充分地發揮森林資源的優勢,實現理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林業后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會平.基于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分析[J].花卉,2019(14):240.
[2] 彭譜.加強林業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174.
[3] 馮建軍.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研究[J].現代園藝,2019(7):57-59.
[4] 隆麗梅.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J].南方農業,2018,12(24):76-77.
[5] 孫劍.加強林業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J].花卉,2018(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