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時,姚何林因意外事故導致雙上肢小臂截肢。父親在他24歲時,撿到一個唇腭裂女嬰,3年后又撿到一個唇腭裂男嬰。在他的堅持下,兩個嬰兒都在他家生活下來。如今,女孩大學畢業并已就業,男孩也在學習汽修技術,一家人相親相愛
姚何林用斷臂寫字
10歲時雙小臂截肢,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做家務,還不忘看書練字
生于1977年的姚何林,從小生活在山西省晉城市一個小村莊,童年無憂無慮。然而10歲那年,一次玩耍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那時候農村的變壓器安裝得都比較低,我邊走邊玩,無意中觸電了。高壓電流瞬間讓我的雙臂大面積組織壞死,只能截肢。那以后,我成了殘疾人,但好歹保住了命。”談起兒時的意外,姚何林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慶幸上天手下留情。
截肢以后,生活很不方便,接踵而至的打擊讓姚何林和母親無數次崩潰,好在他們都咬著牙、相互扶持著挺了過來。姚何林的母親當時只有一個心愿——讓兒子生活可以自理:“我就鼓勵他,讓他坐在床上,用兩條斷臂練習穿衣服、穿褲子,告訴他不能放棄,一定不能放棄。”穿一件衣服花幾個小時,筷子掉了再撿無數次,洗臉刷牙這種小事也要練習很久……
小小年紀的姚何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做家務,還不忘看書練字,并堅持上完了初中。
隨著姚何林漸漸長大,父母漸漸老去,他覺得應該挑起生活的擔子:“我只有更強大,才能照顧父母。”由于沒有雙手,他不能外出打工掙錢,便搞副業養起了羊。家中養的四五十只羊,不僅為家里增加了收入,還成了他的伙伴:“羊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跟羊待在一起,我覺得放松愉悅,很有價值。”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姚何林本計劃好好給父母養老,自己孑然一身隨遇而安。沒想到,命運又給他送來了兩個“折翼天使”。
為給唇腭裂孩子攢手術費,他用殘臂去磚瓦廠搬磚、推車,一天下來斷臂處磨得都是血泡
2001年6月11日深夜,姚何林的父親姚正慶外出回家途中,在路邊發現一個襁褓中的女嬰。“大半夜的,這么小的孩子,如果沒人管肯定活不到天亮。”姚正慶便把女嬰抱回了家。一家人都被驚醒了,起來圍著女嬰觀看,發現她臉色發青,而且患有先天唇腭裂。他們趕緊用熱水給女嬰擦了擦身體,喂她喝了一點兒奶粉。
天亮后,聽聞姚正慶撿了個女嬰,很多親戚和村民都來他家看熱鬧,但看清女嬰的情況后,都勸他們趕緊把孩子送走。姚何林不同意:“這是一條活生生的命啊,現在送走,她肯定活不成了。我沒有雙手都可以活得好好的,她只是面容不美觀,怎么就不能活呢?這孩子既然來到我們家,就是跟我們有緣,也是老天對我們的恩賜,我們得接著。”就這樣,在姚何林的堅持下,爸媽將孩子留了下來,取名“路遇”,寓意在路上遇到的美好。
姚何林家本就不富裕,再養個孩子,日子更顯拮據。但他們都沒有怨言,硬是擠出錢來給孩子買奶粉;但凡家里有點兒有營養的食物,都讓給孩子吃。
在他們的精心撫養下,小女孩長得白胖又可愛。2001年年底,姚何林一家人省吃儉用湊了一筆錢,到醫院為小路遇做了第一次唇部修復手術,但效果并不理想。為了能繼續給孩子做手術,姚何林想盡辦法掙錢。附近村有一家磚瓦廠,他用殘臂去搬磚、推車,一天下來斷臂處磨得都是血泡,但他一聲不吭,第二天仍堅持去干活。
一眨眼,3年過去了。2004年2月21日晚,姚正慶吃過飯后去一個村民家聊天,聊到很晚才回家。誰知,在離家不遠的草叢中,他又撿到一個男嬰,同樣是個唇腭裂患兒。姚正慶很糾結:“家里這條件,養活兩個健康的孩子都困難,怎么養這兩個兔唇孩子呀?”他妻子也是一臉愁容。姚何林卻兩眼放光:“爸、媽,你們放心,只要有我在,就不會讓這兩個孩子餓著。”姚何林給這個孩子取名“路鵬(碰)”。
他也知道,父母親年紀大了,父親的身體一直不好,養活兩個孩子的責任只能由他承擔,因此干活更賣力了。
其間,有個面容姣好的跛腳姑娘,看姚何林雖然殘疾但勤奮肯干,比較中意他,便托人遞話,希望他把兩個孩子送到福利院,她便嫁給他。可姚何林堅定地搖了搖頭,仍然一心一意攢錢要為兩個孩子做手術。
2006年11月,姚何林聽說山西省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有個“微笑列車”項目,可以免費為唇腭裂患者做手術,激動得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兩個孩子有希望了啊!他當即與母親一起帶著兩個孩子趕到醫院,為他們做了手術。姚路鵬的手術非常成功,但姚路遇卻因病情復雜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姚何林毫不猶豫,決定傾盡所有也要為女兒實施第二次手術。術后孩子只能喝奶粉,姚何林買來昂貴的奶粉給孩子喝,自己卻每天啃饅頭:“一想到兩個孩子以后就是正常人了,不用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我吃白饅頭感覺都是甜的。”
姚路遇在醫院恢復了近一個月,姚何林花光了所有積蓄,不得已去求助院長、護士長。醫院上下被姚何林的大愛所感動,不僅請杭州“微笑列車”專家免費為路遇做了二期唇裂整復手術,還免除了他們的床位費,并動員全院職工為他們捐款。“這么多好心人幫了我的忙、救了我的難,讓我和孩子感受到了人世間的美好。我要讓孩子們永遠記住,是這些好心人幫他們改變了命運。”如今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年,但姚何林說起當年的事,仍一臉感激。
2010年,經過筆試、面試,姚何林成為晉城市陵川縣殘聯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有了固定的收入。
女兒大學畢業考入一家國企,兒子也在一所大專院校學習汽修技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隨著兩個孩子逐漸長大,為他們上戶口成了姚何林急需解決的問題。“沒有戶口孩子上不了學,這可不行,必須得讓孩子接受教育!”帶著這個信念,姚何林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單身男性收養女孩,雙方必須相差40周歲以上。可兩個孩子到姚家時,姚何林都還不到30歲,不符合收養條件。幾年間,他跑了好多個部門,甚至跑到省級部門尋求幫助,可一次次滿懷希望,又一次次無功而返。怎么辦呢?難道兩個孩子就沒法上學了嗎?
姚何林不愿放棄,便去求助媒體。經媒體報道后,他收養兩個唇腭裂患兒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相關領導也被感動了,特事特辦,將兩個孩子的戶口順利辦結。姚何林成了兩個孩子的合法父親。
拿到戶口簿的那一刻,姚何林欣喜萬分,親吻著戶口簿,雙眼濕潤。姚正慶老兩口也激動得熱淚橫流。
在姚何林一家的呵護下,姚路遇和姚路鵬健康成長。姐弟倆從不避諱自己的童年和家庭,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世而埋怨命運,路遇自信又可愛,路鵬陽光又上進。有人問姚何林:“孩子大了,你想過讓他們報答你嗎?”姚何林直言:“我不求任何報答,只求他們能成長成才、健康快樂!”對父親的養育之恩,姚路遇說:“對我和弟弟來說,父親就是我們的光,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榜樣,為我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2023年2月,姚正慶患病去世,路遇、路鵬姐弟倆非常傷心——要不是爺爺撿回他們,他們可能早就沒命了。
如今,姚路遇已長成一個落落大方的姑娘,從山西工商學院會計專業畢業后,考入一家國企,成了一名財會人員。“父親是我做人做事最好的榜樣,他雖然斷了手臂,但一直堅強、樂觀,經常教育我們要有感恩之心,要記住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有機會也要去幫助別人,讓愛心傳遞下去。”在姚何林的言傳身教下,姚路遇從上大學開始,就經常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姚路鵬正在一所大專院校學習汽修技術,經常會與父親電話聯系,詢問他的生活和身體情況。姐弟倆與奶奶也十分親密,每次回家,他們都會摟著奶奶講悄悄話,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