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個體身體與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維護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不僅關乎幼兒當前的健康狀況與心理狀態,還對其未來發展具有深遠且重要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是開展幼兒園健康領域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認知基礎?!?~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發育良好的身體、愉悅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庇纱丝梢?,幼兒的健康包括身體與心理兩個方面。
健康的心理狀態在提高幼兒綜合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期是個體成長的關鍵階段,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這一特點,采取科學、恰當的教育方式,對幼兒施加積極影響,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文章對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塑造幼兒健康心理的方法,旨在促使幼兒保持活潑、開朗、健康的心理狀態,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幼兒的心理發展表現呈現多樣化特點,每個幼兒都獨具特色。環境作為性格塑造的關鍵因素,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顯著影響。在不同環境及家庭背景下成長的幼兒,其性格特征往往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一般而言,幼兒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存在社會行為方面的問題,如易發脾氣、有攻擊性行為、愛撒謊、推卸責任、無法與同伴友好相處、有破壞性行為等;二是情緒和性格問題,如任性、膽怯、嬌氣、抗挫折能力弱等;三是多動的癥狀,如坐姿不固定、頻繁進行無意義小動作、喜歡干擾同伴等;四是不良習慣,如吸吮手指、咬指甲、戀物等;五是學習方面的問題,如專注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不足、易走神等。這些行為若不加以重視,勢必對幼兒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具有顯著影響。然而,部分家長在對待幼兒教養問題時,存在一種偏頗的觀念,即將身體健康作為衡量幼兒整體健康狀況的唯一標準。他們在教養幼兒時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輕行為習慣培養”“重物質需要的滿足,輕情感需要的滿足”“重包辦代替,輕幼兒獨立性培養”等現象,這種教養方式往往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例如,筆者班上的牛牛便是典型的被家長溺愛的孩子。他性格易怒,具有強烈的報復心理。即便他人只是無意中觸碰到他,他也會迅速做出過激的“報復”行為。針對此情況,筆者多次嘗試與家長進行溝通,然而家長多持不重視的態度,往往以微笑回應或對孩子說“下次不能再這樣了”。又如,離園時間到了,但澤澤卻表現出強烈的不愿離園的情緒。在他媽媽的多次催促下,他才勉強同意離開。在此過程中,他將正在搭的積木隨手丟棄,還將桌上剩余的積木全都推到了地上。面對澤澤的異常行為,他媽媽連忙安撫道:“澤澤最乖了,是媽媽不對?!比缓髮⒌粼诘厣系姆e木一一撿起。
(二)父母的榜樣作用
父母作為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不僅僅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更是他們行為的榜樣,對幼兒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然而,部分家長在期望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同時,未能充分意識到自身榜樣作用的重要性,未能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例如,在發現幼兒有不良習慣時,部分家長的處理方式存在不當之處。有的家長未能及時指出并引導改正,而是放任其發展;有的家長雖然有所教育,但僅限于口頭提醒,若幼兒未能改正,便會采取嚴厲批評甚至體罰的方式。然而,這些家長并未意識到,他們自身的言行舉止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心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又如,在進餐時,為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避免食物灑落,應要求幼兒一只手持餐具,另一只手扶住碗。在觀察到嘉嘉在進餐時將一只手放在桌子下后,筆者隨即提醒她用手扶著碗。然而,嘉嘉卻回答:“我爸爸媽媽平時就是這樣吃飯的?!?/p>
(三)祖輩照料
部分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因素,通常將孩子交由祖輩照顧,這種情況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而言,相較于父母,部分祖輩的知識儲備相對有限,其教育方式不夠科學合理,同時缺乏與幼兒園教師協同開展教育的能力,因此在促進幼兒心理成長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此外,祖輩往往因擔憂幼兒面臨風險而對其活動進行過多限制,這可能削弱幼兒的運動能力,導致他們形成內向、膽小的性格,出現不愿與人交往、過度依賴家人等現象,從而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四)教師的情緒
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幼兒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具有顯著影響,進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以某次戶外活動為例,當一只飛蟲意外落在教師肩膀上時,一名觀察力敏銳的幼兒發現并向教師指出。然而,該教師的反應卻過激,她尖叫出聲,迅速將飛蟲抖落并踩死。實際上,幼兒通常對生命個體持有好奇與喜愛的態度,他們可能樂于與毛毛蟲嬉戲,與蝸牛建立友情。這名教師的過激反應會導致幼兒產生心理沖突:一方面,幼兒因此認為飛蟲是可怕的,進而喪失對大自然及小昆蟲的探究興趣,甚至可能發展為對昆蟲的過敏性心理障礙;另一方面,教師的言行不一讓幼兒感到困惑,因為在之前的活動中,教師或許還鼓勵他們描繪可愛的飛蟲形象。
三、“四法”塑造幼兒健康心理
(一)引導幼兒友好交往
部分幼兒由于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不擅長與同伴交往,不懂得語言表達的技巧。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實際運用中逐漸提高的,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核心在于營造積極的環境,使幼兒愿意表達、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并獲得充分的表達機會。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并為他們提供充分的自主表達空間。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幼兒能夠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注,從而產生表達的意愿。
幼兒間的多種同伴交往形式,對于培養幼兒的民主意識、平等觀念以及公正協商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能夠主動調整交往時的語言表達,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進而提高交往能力。例如,筆者在角色區投放了多種動物頭飾,并配備了兒童繪本故事及常用道具。幼兒在閱讀繪本后,常常將故事情節代入現實生活,與同伴合作演繹故事。這一過程不僅增加了他們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同時提高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對于人的終身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積極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接觸和交往,多進行觀察而減少不必要的干涉。同時,應向幼兒傳授一些交往技巧,幫助他們在交往中逐漸形成謙讓、互助和友好等品質,從而積累寶貴的經驗,進一步提高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組織幼兒輕松游戲
游戲在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讓幼兒在歡聲笑語中積累豐富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游戲是幼兒世界的支柱,也是幼兒相互聯系的重要方式。同時,游戲是幼兒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通過游戲,幼兒能夠逐步建立協調的人際合作關系。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游戲教學,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分享、謙讓與合作,學會解決游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見分歧或矛盾,幫助幼兒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促進其社會性發展。此外,規則是游戲的核心要素,任何游戲都離不開對規則的遵循。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規范他們的行為,使其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例如,在一次區角活動中,嘉鑫、琦琦和清清在玩飛行棋游戲。當觀察到同伴的“飛機”都已順利起飛,而自己的“飛機”尚未起飛時,琦琦產生了想要連續投擲兩次骰子的想法。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嘉鑫和清清的反對。嘉鑫對清清說:“琦琦不遵守游戲規則,我們不跟他玩了?!闭f著便拉起清清的手走了。琦琦呆呆地站在那里,顯得很無助。在看到這一幕后,筆者走過去以平和的口吻對琦琦說:“大家都喜歡遵守游戲規則的小朋友。”琦琦在聽完筆者的建議后,認真地點了點頭,表示了理解和接受。自那以后,在后續的游戲中,琦琦都能夠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與同伴之間的關系也逐漸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三)營造民主氛圍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愿望和興趣愛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不僅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還是幼兒的親密伙伴,需站在幼兒的角度,深入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激勵、商量、引導的方式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為幼兒營造自由、理解、尊重的成長環境,助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和家長可以蹲下來與幼兒平等對話,撫摸他們的頭給予安慰,并引導他們克服困難。同時,幼兒需要一個能釋放和調整情緒的空間,以緩解和宣泄負面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午睡室設立一個“自在角”,讓幼兒可以自由地在此傾訴想法。教師還可以在“自在角”提供一些廢舊報紙,讓幼兒通過撕揉報紙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
教師和家長要創造條件,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各種合理的心理訴求,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當幼兒有自主創新、自主表現的想法時,教師和家長應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并在他們受挫時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鼓勵。同時,教師和家長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錯誤,引導他們認識并改正錯誤,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此外,教師和家長要營造能引發幼兒積極情緒體驗、滿足幼兒心理需求的氛圍,讓幼兒感到安全、溫暖和快樂,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開展家園合作
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全面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和學習狀況,及時反饋幼兒心理發展的趨勢,掌握疏導幼兒心理障礙的技巧,與家長共同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和家長要及時干預,共同制訂科學合理的干預方案,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例如,筆者班上有一名幼兒存在一種特別的行為習慣,即喜歡將自己剝下的糖紙、手工制作后剩余的廢紙,甚至剝落的橘子皮等個人物品塞入口袋中。這一習慣導致他每天放學時,口袋總是被這些物品塞得滿滿當當。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后,筆者立即與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行為表現,并共同探討相應的干預和糾正措施。經過協商,筆者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通過耐心引導,使幼兒認識到將這些物品放入口袋是不衛生的行為,應該將這些廢棄物放入垃圾桶中;其次,鼓勵家長在每天送幼兒上學時,以溫和而有效的方式提醒他不要將此類物品放入口袋;最后,教師和家長要保持密切的溝通,及時反饋幼兒的行為變化,并根據他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適時調整干預計劃。經過為期兩周的家園合力教育,該幼兒的戀物癖行為得到了有效的糾正。這一成功案例充分表明,重視家庭環境的教育與影響,并加強家園之間的緊密協作,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語
健康的心理對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個體健康心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幼兒期是健康心理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和家長需充分認識到這一時期的重要性,并善于抓住教育契機,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對幼兒施加積極、正面的影響,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和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