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尤為重要。這種能力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比如自覺完成作業、整理玩具、遵守紀律等,而且能夠讓他們在學習上更加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于此,筆者以幼兒園中的植物角為載體,探討在幼兒園植物角種植活動中促進大班幼兒自我管理的策略,以期為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園植物角種植活動中促進大班幼兒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發揮大班優勢,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進入大班后,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開始萌發。在這個階段,教師利用植物角種植活動引導大班幼兒關注并實現自我管理,既是幼兒園實施因材施教策略、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重要舉措,又是充分利用大班幼兒優勢、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教師開展植物角種植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逐步強化自我管理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還能促進幼兒在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和思維等多方面實現均衡發展,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大一班的淘淘性格比較急躁,做事粗心大意,經常因為誤會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吵。淘淘自己也意識到這樣不對,于是向教師尋求幫助。對此,幼兒園的小劉老師利用植物角開展了種植活動,安排淘淘領養一株專屬植物,并讓他每日照料植物。在此過程中,小劉老師循循善誘,引導淘淘從種植實踐中感受植物的成長變化,同時教導他照料植物的技巧與方法。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淘淘的性格急躁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他的行事風格變得更為細致謹慎,與同伴之間的關系也越發和諧融洽。
(二)有利于完善幼小銜接,奠定幼兒小學生活基礎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塑造幼兒優秀品質與高效行動力的關鍵因素,對于促進幼兒獨立生存和自主學習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幼兒園以植物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種植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對自我管理與獨立性的內在需求,還可以使他們積極面對并克服種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形成勇于面對挑戰、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為他們今后的小學生活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植物角種植活動的深入開展,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幼兒學會了遵守規則、自我約束及認真聽講等。這對幼兒適應小學生活與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小銜接階段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幼兒園植物角種植活動中促進大班幼兒自我管理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愉悅的環境,激發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
植物角作為幼兒園里的一道獨特風景,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要想通過植物角種植活動讓幼兒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促進其認知與情感能力的提高,就要為幼兒營造適宜其發展的環境,讓他們在適宜氛圍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習慣,激發自我管理意識。
首先,幼兒園應將園內的自然環境、要素與植物角種植活動中的自然要素結合起來,形成互補互促的一體化學習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幼兒園還應綜合考慮生態因素,打造具有鮮明園本特色的自然生態區,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植物角種植活動中,積極地進行探索、思考和鍛煉,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幼兒園應將植物角與其他生態環境相融合,通過構建生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幫助幼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幼兒園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植物角種植的蔬菜,喂養養殖園中的小兔子、小鴨子等小動物,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關愛之心。同時,幼兒園可以鼓勵幼兒將養殖園動物的糞便作為植物角植物的有機肥料,通過循環利用的方式,加深幼兒對生態環保理念的理解。
最后,幼兒園應秉持“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創設基于兒童視角的植物角。在建設與優化植物角的過程中,幼兒園應廣泛征詢并認真傾聽幼兒的建議和想法,在保留自然元素的同時,適當融入幼兒的想法,打造深受幼兒喜愛的植物角。例如,大二班的王老師在創設植物角前收集了幼兒的想法和建議,并將合理的建議付諸實踐,為幼兒構建了一個充滿樂趣的活動場所。王老師還根據園區的實際情況,適時地投放布簾,為幼兒創設出若干溫馨的私密空間。在這些空間里,幼兒可以自由地進行種植、觀察活動,深入探索植物的奧秘,并精心布置自己的小天地。這不僅激發了幼兒參與植物角種植活動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為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促進其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自我管理
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借助植物角種植活動提高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時,必須意識到這一關鍵前提,并以此為基石,開展相應的探索活動。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始終秉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原則,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此過程中獲得實質性的成長與進步。
首先,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激發幼兒參與植物角種植活動的好奇心,并促使其主動、自愿地投身于該活動之中。其次,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身體發展特點等設置不同的探索目標,使種植活動更具吸引力,從而保證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再次,教師應設置不同的探索形式,鼓勵幼兒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和集體討論中發掘自己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激發他們對植物角種植活動及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最后,教師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適合幼兒的植物種植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提高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例如,在面對不同個性的幼兒時,大三班的黃老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植物成熟后的圖片,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接下來要種植的植物充滿興趣與期待。接著,黃老師讓幼兒選擇喜歡的花朵或水果的種子,自主開展種植活動,并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制定了如下目標:一是引導幼兒自行準備種植用具,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二是通過繪本閱讀或其他途徑,引導幼兒了解所種植植物的相關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三是鼓勵幼兒為植物角設計一個美觀的展示空間,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四是指導幼兒填寫記錄卡,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記錄習慣。在開展種植活動期間,黃老師還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共同完成某個種植任務,促使他們在互幫互助中逐漸增強了自我管理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最后,黃老師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自然資源,如園內陽光充足的墻角,引導幼兒自主搭建、美化植物角,促進了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設計多樣化活動方案,以實踐提高幼兒
的能力
多樣化的活動方案能更好地吸引大班幼兒的專注力,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應通過設計多樣的活動方案,以實踐探索推動幼兒自我管理的發展,為其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為有效驅動幼兒參與植物角種植活動,教師應精心設計任務,確保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在植物角設立值班崗位,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與梳理,幫助他們明確值日生的具體類別及職責,從而有效增強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隨后,為確保任務得以有效落實,教師應詳細闡明各崗位的職責與細則,使幼兒能夠清晰地理解并踐行相關任務,如看守植物角、定期為植物澆水以及整理相關記錄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安排,不僅能提高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團隊協作精神。
其次,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應著重從時間管理方面進行考量,培養幼兒的守時意識、珍惜時間的觀念,以及自覺遵守時間規定、合理安排時間、不拖延的良好習慣。在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后,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幼兒嘗試管理并規劃時間,以強化其時間管理意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植物角種植活動,設計以下任務:一是幼兒每天需要在固定時間前往植物角報到,其中值日生需要提前5分鐘到達;二是明確分配活動時間,如2分鐘用于打掃植物角環境,1分鐘用于為植物澆水。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幼兒能不斷強化時間觀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教師應從物品管理方面入手,培養幼兒對自己物品的歸屬感和管理意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大一班的皮皮在植物角種植活動中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工具,所以隨意使用其他幼兒的工具。對此,小雨老師精心策劃并組織了一系列活動。首先,她引導幼兒圍繞“我的植物角工具該誰來用”的話題展開討論,以激發幼兒對自己工具的重視和珍惜意識。隨后,小雨老師指導幼兒在自己的工具上貼上姓名貼,以明確標識并增強幼兒對自己用品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最后,小雨老師組織幼兒對工具進行分類擺放,并規定后續活動中均須按照此模式執行。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幼兒不僅增強了對個人用品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還養成了遵守規定、保持物品整潔有序的良好習慣,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開展植物角種植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參與植物角種植活動,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意愿,幫助他們樹立自我管理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在創設植物角初期,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想要種植的植物,并在確定種植對象后,指導幼兒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查詢等方式,了解所選植物的學名、功能及種植時的注意事項等信息,為幼兒參與植物角種植活動做好充分準備。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逐步引導他們走進大自然,開啟主動探索的旅程。此外,教師還應為幼兒搭建交流分享的平臺,鼓勵他們主動交流、相互傾聽與啟發,從而豐富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記錄植物生長過程及成果時,教師應鼓勵并指導幼兒運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詳細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形成植物生長日記。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幼兒系統掌握植物相關知識,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建立家長資源庫,以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發展
教師應秉持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構建家園共育的良好格局,為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創造有利條件。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根據家長的興趣特長及種植經驗等實際情況,建立家長資源庫,為植物角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建微信家長群的方式,鼓勵家長在家中開展種植活動,為幼兒提供觀察和記錄植物在不同時間生長變化的機會。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家庭實踐活動,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正確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大一班的小雪老師通過微信、QQ等溝通平臺了解到,部分家長具備豐富的種植經驗。為此,她積極邀請這些具備專業知識的家長,以“編外教師”的身份,參與植物角的種植活動,讓幼兒全方位地接觸和學習有關植物種植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種植活動的成功率。此外,小雪教師還鼓勵幼兒在家中同步開展種植實踐,以便更全面地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更準確地把握植物生長的關鍵時刻。
家庭是幼兒進行社會性學習的首要場所,對于其認知社會規則、強化自我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優勢,積極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為幼兒提供一個更為廣闊且有益的發展空間,從而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結語
在幼兒教育中,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至關重要,它不僅關系到幼兒當下的生活與學習,還對其未來的小學生活與學習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可以利用植物角種植活動開展教學,為幼兒營造豐富多彩、趣味多樣、立體多維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兒童為本位開展植物角種植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從中受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
(作者單位:東營市東營區齊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