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在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能提高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單元化的教學設計應當明確目標并梳理基本流程,以便在教學實踐中,以科學的邏輯和思路推進初中美術單元教學,提高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質量。在單元教學的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流程的推進應該從多角度入手,以達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美術單元教學模式應用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初中美術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入手,遵循整體性原則,將美術理論知識、技能及文化背景等內容進行整合,基于單元教學的主題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講解,這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完成初中美術課程的學習任務。同時,在單元教學中,不同課程之間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教師應當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對單元內的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分析,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并合理地安排理論與實踐學習的時間,以提升單元教學的質量。整體性原則強調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單元課程的基礎認知情況,制訂整體的教學流程設計方案,并為不同的學生設置相應的單元實踐任務,讓學生通過協同合作形成整體性的學習思路,完成單元學習任務。教師只有基于整體性原則,系統地組織單元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時明確各階段的目標任務,才能夠從宏觀上提高美術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二)系統性原則
單元教學設計要遵循系統性原則,在單元教學的背景下,教師要考慮既定的教學流程和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實現知識點的整合,從而提高單元教學的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新課標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為基礎,對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進行整合應用,形成一個具有系統性并能夠實現有效銜接的教學流程,以提高單元教學效果。系統性原則強調教師要基于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應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推進整體的教學流程,避免由于教學方法應用時銜接不當或適應性不足,影響單元整體教學的質量。單元教學遵循系統性原則,能夠為學生梳理單元學習的思路,幫助他們明確在單元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單元學習質量。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教學設計是增強設計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識別和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方法。在進行創新原則實踐時,教師應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初中美術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整合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學生創造沉浸式的美術學習體驗,讓他們在虛擬與現實的融合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師應通過組織實踐活動進一步優化教學流程,加大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力度,并在實踐過程中為學生分配差異化的任務。由此,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實踐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美術技能。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要點
(一)構建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將美術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要素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構建一個系統、連貫的教學體系,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能力。在構建這一教學體系時,初中美術教師要注意以下三點:①選擇與學生認知水平相匹配的美術作品和創作技法;
②設計啟發性和挑戰性并存的學習任務;③安排適宜的實踐活動和項目。在構建教學內容體系的過程中,初中美術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引進現代美術元素和先進的創作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通過構建一個全面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有效整合多元教學資源
在進行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注重整合多元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多元教學資源的整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1.積極運用先進輔助工具。在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精神,積極引進先進的輔助工具。輔助工具的引入不僅能豐富教學手段,還能擴展美術學習的空間。具體的輔助工具包括以下兩種類型。一是數字化教學平臺。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教師可以上傳教學課件、視頻教程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課中參與互動討論,課后進行復習鞏固。數字化教學平臺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二是虛擬現實(VR)技術。VR技術能夠模擬真實的三維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的美術世界中自由探索。通過使用VR設備,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欣賞名畫,還可以在模擬空間中進入繪畫情境,體會繪畫作品的色彩運用和空間布局。
2.挖掘和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場館,讓學生在實地欣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師可以邀請藝術家到學校舉辦講座或進行相關活動,分享創作經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區的文化活動,如繪制油畫、設計宣傳海報等,將美術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同時,教師可以搜集并播放相關影視作品,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教師可以利用圖書館資源,向學生推薦美術史、藝術評論等方面的書籍,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實踐策略
(一)以情境為基礎,導入課程
教師應創設生動的情境,增強單元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課程導入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和實踐,并基于單元課程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學習。例如,在人美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一課“在美術世界中遨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進行系統性分析,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美術作品形式和技法。在繪畫技法和美術學習門類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切入點,從興趣出發,欣賞和體會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并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從而完成整個單元的學習。“在美術世界中遨游”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一是引導學生了解美術的基本類型,理解繪畫、工藝美術、建筑和雕塑等美術概念,使學生具備分辨美術作品門類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掌握欣賞不同美術作品的方法;三是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美術門類呈現的方式具有多樣性,教師應在引導階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經典建筑主體或著名雕塑作品的視頻、圖片,讓學生直觀、生動地了解美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制作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工具使用、技法應用和繪畫作品方面的知識。
(二)以項目為動力,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以項目為動力,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即教師將單元課程內容轉化為實踐項目,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協同合作等方式完成層次化任務,掌握課程要點。例如,在人美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一課“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美術主題項目,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美術元素并觀察它在生活中的體現。教師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工具與素材,鼓勵學生用繪畫展示對生活的感悟。在設置具體的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應用啟示法,引導學生從經典畫作中汲取靈感,學習不同繪畫技法,提升繪畫能力,作品可以包括經典的國畫作品、講求色彩的油畫作品等。觀察生活中的啟示性元素和繪畫作品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意愿,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提高美術學習與實踐的能力。
(三)以評價體系為支撐,實現多元評價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初中美術單元教學的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完善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為實現多元評價,教師需要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與設計。首先,在評價內容方面,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美術作品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體驗。學生的美術作品是學生學習成果的直觀展現,通過對其構圖、色彩、造型等方面進行評價,可以了解學生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情感表達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將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從而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其次,在評價方式方面,教師倡導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自主性,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評價,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自我評價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入家長評價等,獲取更全面的反饋。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評價系統,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為評價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最后,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要注重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作為評價的主導者,應該發揮其專業優勢,對學生的美術作品與學習過程進行專業性的評價。同時,學生和家長應成為評價的重要參與者。學生自評與互評可以讓他們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家長評價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美術學習方面的進展與需求,促進家校合作。
結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從情境創設、項目實踐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初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同時,教師要引入并應用多方面輔助工具和教學資源,為增強課程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提供重要支持。
(作者單位:福州市馬尾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