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該理論主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和案例,如購物計算、時間規劃等,將數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這樣,學生不僅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數學基本概念和技能,還能深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與價值
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注重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要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教育理論具有重要的內涵與價值,對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具有積極意義。
首先,生活教育理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知識往往被視為抽象、枯燥的符號和公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生活教育理論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讓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和有趣。在該理論指導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習積極性。
其次,生活教育理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容易忽視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生活教育理論強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實踐機會,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數學方法和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進而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生活教育理論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只關注數學知識本身的學習和理解,容易忽視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生活教育理論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拓寬數學視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進而讓學生認識數學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四則運算是基礎且核心的內容。為了使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與四則運算緊密相關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直觀地理解數學運算的實際應用。
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教師要遵循真實性、趣味性和相關性的原則。真實性指的是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趣味性指的是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相關性指的是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與四則運算的知識點緊密相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算規則。教師可以創設以下三種生活化教學情境。
一是購物情境。教師可以模擬一個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收銀員的角色。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運用加法和乘法來計算購物車內商品的總價,同時需要運用減法和除法來處理折扣和找零等問題。在這樣的模擬情境中,學生不僅能鍛煉四則運算的能力,還能學習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
二是家庭預算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想一個家庭預算的場景,涉及家庭成員的收入、支出和儲蓄等方面。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運用四則運算來計算家庭的總收入、總支出和結余等數據。這樣的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和責任感。
三是烹飪情境。教師可以創 設一個烹飪的情境,讓學生扮演廚師的角色,根據食譜來計算所需食材的數量和比例。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運用乘法和除法來計算食材的用量,同時需要運用加法和減法來處理食材的增減和替換等問題。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具有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在烹飪中的應用。
在實施生活化情境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并指導他們改進。通過創設與四則運算相關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這種情境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實施生活化情境教學。
(二)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當教學內容涉及小數乘法時,通過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實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并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小數乘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購物、烹飪、還是家庭財務管理,都離不開小數乘法的計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入這些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法的運算
方法。
購物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之一。在購物過程中,經常需要計算商品的總價,特別是當商品的單價是小數時。例如,蘋果每千克的價格是3.5元,如果購買了2.5千克的蘋果,那么就需要運用小數乘法來計算總價,即3.5元/千克×2.5千克=8.75元。通過這樣的計算,學生不僅能掌握小數乘法的運算方法,還能深刻理解小數乘法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
烹飪是另一個可以引入小數除法問題的生活場景。在烹飪過程中,經常需要按照食譜的比例來調整食材的用量。例如,如果食譜中要求使用0.5千克的面粉來制作蛋糕,但實際情況下只有0.4千克的面粉,那么就需要運用小數乘法來計算應該添加多少其他食材來保持比例:0.4千克÷
0.5千克=0.8,即其他食材的用量也應該是原來的0.8倍。通過這樣的計算,學生不僅能提高小數乘法的運算能力,還能學習如何在烹飪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家庭財務管理也是一個可以引入小數乘法問題的生活場景。在家庭財務管理中,經常需要計算各種支出和每項費用的平均支出。例如,如果一個月的水電費總支出為234.5元,而這個月有31天,那么就需要運用小數除法來計算每天的平均支出:234.5元÷31天≈7.57元/天。通過這樣的計算,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數學在家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教師通過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特別是與小數乘法、除法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并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小數乘法和除法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和實施這種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
(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數乘法是一個相對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為幫助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運算方法,并理解分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和運用分數乘法,進而達到深化理解、提高應用能力的目的。
在設計分數乘法的實踐活動時,教師要遵循生活化、趣味性和實踐性的原則。生活化原則指的是教師設計的分數乘法實踐活動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能夠在熟悉的場景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趣味性原則指的是教師設計的分數乘法實踐活動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實踐性原則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通過實踐來掌握和運用分數乘法的知識。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一是制作分數乘法卡片游戲。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卡片,每張卡片上寫一個分數和一個整數。學生兩人一組,輪流抽取卡片,并用卡片上的分數和整數進行乘法運算,計算正確的一方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最后比較兩方的總分決出優勝者。這樣的游戲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分數乘法,還能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計算能力。
二是烘焙活動中的分數乘法應用。教師可以組織烘焙活動,讓學生制作蛋糕或餅干等食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分數乘法來計算食材的用量。例如,如果食譜中要求使用杯的糖,但實際只有杯的量杯,那么學生就需要運用分數乘法來計算需要使用多少個杯才能等于杯。通過參與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掌握分數乘法的運算方法,還能深刻理解其在烘焙中的應用。
三是制作分數乘法模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紙張、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分數乘法的模型。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紙張剪出不同大小的圓形代表整體“1”,然后剪出不同大小的扇形代表不同的分數。通過將這些扇形進行組合和重疊,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分數乘法的運算過程和結果。這樣的模型制作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概念,還能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實踐活動中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成果作為評價他們學習分數乘法成績的重要依據之一。
結語
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教師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未來,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繼續深入研究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方法,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作者單位:莆田市秀嶼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