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其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高低。園本教研為幼兒園教師提供了一個專業成長的平臺,推動了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分享、借鑒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學習效果。
所謂園本教研,即為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出發,依托幼兒園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園本教研是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深入貫徹,同時也是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園本教研不僅能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還為幼兒園辦學水平和軟實力的提高提供了新契機。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夠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
文章分析了園本教研在推動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并從師徒結對、經驗分享、寓研于樂、園際互研和成就激勵等方面,對園本教研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一、園本教研在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作用
當前,各幼兒園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各種園本教研活動,對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園水平以及增強師資力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具體來說,園本教研在推動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園本教研促使教師將先進教學理論與本園實際相結合。這是幼兒園教師再學習、再教育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師在學前教育等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幼兒園課程論、學前衛生學、幼兒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但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園本教研,教師能夠研究本園特點,跨越理論和實踐的鴻溝,確保教育理論有效落地,為教育活動提供針對性指導,推動教育工作高質量進行。園本教研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有助于幼兒園教師透徹理解教育理念,提高其運用能力、變通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二,園本教研能夠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研究水平。園本教研是培養幼兒園教師學術素養和教學能力的關鍵措施。在園本教研活動中,幼兒園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還要研究幼兒園硬件功能及幼兒的個性特點,更要研究園本課程的開發與落實,這提高了幼兒園教師的研究水平。同時,幼兒園教師在園本教研中學習幼兒教育的前沿理論、分享經驗、交流體會、申報課題、發表論文等,能夠提高學術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漸成為能研究、會教學、懂教育、善學習的學術型幼兒園教師。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的關鍵方式,也是打造高素質幼兒園教師團隊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應全面了解園本教研的優勢與作用,積極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學習培訓機會,通過園本教研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高辦學質量,推動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快速發展。
二、以園本教研為抓手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一)通過“師徒結對”,在園本教研中實現互學互長
“師徒結對”是指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有經驗的幼兒園教師和新上崗的幼兒園教師自愿結成師徒關系。一方面,有經驗的幼兒園教師給新手教師傳授教育教學經驗,幫助新手教師快速成長。另一方面,新手教師分享前沿教育理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有經驗的教師技能更新,幫助有經驗的教師掌握App應用、多媒體應用、課件設計等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雙方能夠實現互學互長、共同發展。
鑒于新上崗的幼兒園教師可能因職業規劃不明確等因素導致離職率較高,幼兒園應常態化開展入職培訓活動,充分發揮“師徒結對”的優勢。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正式的“拜師禮”,增強師徒關系的正式性和雙方的責任感,激發雙方的學習熱情。師傅應每月至少開展兩次以上的針對性指導,詳細介紹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對徒弟的學習和教學計劃提出建議。針對徒弟提出的問題,師傅應積極解答、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細致指導,共同總結不足,尋找優化措施。在師傅的鼓勵和引領下,徒弟能快速適應工作,成為幼兒園教學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通過“取經分享”,在園本教研中實現分享學習
“取經分享”,指通過選派幼兒園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學習先進的幼兒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實踐方案。這種模式有助于避免信息閉塞,使幼兒園教師跟隨時代步伐不斷進步。幼兒園應積極把握各種培訓機會,選派教師代表參與,實現“一人培訓、全員學習”“一人學習、全園提高”的園本教研效果。幼兒園應積極為教師爭取深造機會,如市培、省培、國培等,并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幫助,鼓勵其深入學習,整理培訓內容,并在培訓后開展考研活動,傳達培訓內容、分享學習收獲,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分享給幼兒園其他教師,并共同研討如何將所學與幼兒園實際結合,實現最大化培訓價值。
幼兒園還應為教師提供與其他優秀幼兒園教師、教育專家交流經驗的機會,豐富園本教研內容。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教師應保持主動學習、積極向上的態度,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以健全專業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能力。
(三)通過“寓研于樂”,在園本教研中實現積極參與
“寓研于樂”旨在打破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通過趣味活動激發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實現知識與樂趣的雙重收獲。幼兒園在組織園本教研活動時,應注重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創新組織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在“寓研于樂”式的園本教研活動中,幼兒園應做好以下兩點。
一是在教研過程中適當穿插娛樂環節。通常情況下,園本教研長則兩日、短則半日,為了減少幼兒園教師在教研過程中的疲勞,營造愉悅輕松的教研氛圍,組織者可以在適當的環節穿插一些娛樂項目,幫助園本教研參與者緩解疲勞,提高教師參與度,促進教師教學理念提升,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是將教研活動和團建活動相結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機會,讓教師在輕松氛圍中積極參與,實現“寓研于樂”的效果。
(四)借助“園際互研”,在園本教研中實現取長補短
“園際互研”是幼兒園之間建立的有效、長期的合作機制。幼兒園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園際互研”教研活動,或依托互聯網開展線上教研活動,分享教育教學方式,并結合各自特點進行創新,為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和幼兒園快速發展注入新
活力。
園際教研應遵循“求同存異、優勢互補”的原則,鼓勵不同幼兒園教師之間廣泛交流、共同進步。幼兒園需要加強與周邊幼兒園的交流合作,創建對話機制,建立“姊妹園”關系,有計劃地開展互訪學習活動,細致交流教研計劃、教案方案、教研理念、教研方針等,并提出建議和意見,相互借鑒和學習。同時,利用交流學術論文、共探研究課題、分享教學設計等形式,拓展園際教研的深度與廣度,最大程度地增強教研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幼兒園園長應鼓勵和引導幼兒教師進行教研互動,通過多方面、多層次地交流,共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牽線作用,促進幼兒園間的深層次交流,構建區域內幼兒園相互學習的機制,營造積極的園際教研氛圍,推動師資力量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幼兒園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園本教研活動,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高效的教學方法、靈活的實踐活動形式等與幼兒園實際相結合,為優化辦學質量開辟新契機。
(五)通過“成就激勵”,在園本教研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所謂成就激勵,指的是為培養群體成員的成就意識、滿足其成就需要,引導他們持續學習,形成正確的成就動機,并幫助他們在改革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獲得成就,進而產生社會效益的一系列工作。對于幼兒園教師群體而言,他們在園本教研中需要一種內在動力,而成就正是他們奮發向上的一種巨大的力量源泉。
幼兒園教師群體有著高層次的心理需求,他們往往看重成就,渴望精神鼓勵。大多數教師有強烈的進取心、好勝心,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有所建樹、有所成就,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同時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公正評價。因此,幼兒園管理者應根據園所實際情況,設計科學的激勵機制,如頒發榮譽證書以及職務晉升、優化薪酬待遇等,以支持教師的各種合理愿望,并為滿足教師的“成就需要”創造各種條件。這不僅能激發幼兒園教師參與園本教研的積極性,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園本教研水平,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結語
幼兒園教育對于幼兒的啟蒙學習至關重要,幼兒園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其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專業水平與教育質量之間的緊密聯系,并盡可能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包括園本教研和外出學習的機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全面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幼兒園通過園本教研這一形式,可以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作者單位:廣西灌陽縣直屬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