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Go for it! 英語教材內每個單元的閱讀語篇內容都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具有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教育意義。通過語篇學習,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思維方式和情感態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英語教師也應以此為目標,精心設置讀寫結合活動,實現閱讀課程的多維育人價值。
本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為例,探索如何基于實際問題解決開展初中英語讀寫教學。
確定文本與學生生活的連接點,使學生問題具體化
本單元教學內容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子主題范疇下的語篇,圍繞“Decision Making”這一主題介紹了當下學生在學業或友誼等方面的問題和煩惱,并講述了主人公Laura丟失錢包后的所思所為,同時闡述了專家Robert給出的建議。語篇內通過列舉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對比討論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因此,該語篇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為青少年如何積極理性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提供經驗參考。
在明確教學主旨意圖后,教師需要深度研讀文本,做好語篇分析,充分發揮語篇在語言教育中的基礎性、依托性作用。
理清語篇行文脈絡,把握文章寫作手法。從文章體裁來看,該篇課文是說明文,兩條線索交織推進。明線講述了學生常見的問題與煩惱,以及學生Laura的反思和專家Robert的個人建議;暗線則通過一系列表示建議的句型暗示學生積極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篇章結構來看,全文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順序共分三段,第一段簡要介紹了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及Laura給出的建議;第二段至第三段按照“Problem—Solution(Advice)—Reasons(Results)”的層次推進,分別展開主要故事內容及提出相關建議。
調研學生基本情況,掌握學生學習特點。本課程授課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會遇到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或困惑,稍有叛逆又渴望被傾聽和理解,以怎樣的方式正確處理成長中的煩惱是他們正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該階段的學生對各種關于實際問題解決的文本話題非常感興趣,并有豐富的話題儲備可以進行分享。同時,學生已經學過一些關于“problem”和“solution”的表達方式,具備一定的話題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能夠體會文本創設的實際情境,但是對于書面形式的建議撰寫較為陌生,需要教師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和鞏固學生對書面建議的句型格式的認識。
建構問題解決的思維路徑,使具體問題深刻化
英語教學中的結構化知識,構成了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按照邏輯關系相互聯系、反映語篇核心概念和主題意義、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習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結構化知識。
由教師設計教學步驟并向學生呈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利用“故事山”,梳理復習課文中主人公的問題。
2.結合思維導圖,闡述個人感受并給予建議,運用“if...will...”句型闡釋給出該建議的原因。
3.通過小組合作,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給出合理建議并闡明原因。
三個學習目標環環相扣,前兩個學習目標分析并深入文本,最后一個目標則跨越文本和課內知識,緊密關聯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和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設置真實任務,把握問題背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總結出課文主人公面臨的挑戰性問題、心理感受和最終采取的行動措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結合問題產生的社會背景,探索如何能夠通過文本上下句的關聯推斷故事情節發展,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把握文章結構脈絡的能力。
撬動真實思維,深度拓展問題。認識問題的過程,強調深刻理解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歸納整理課文內容,專家圍繞問題提供解決建議及多角度論述,便于學生識記和理解。教師展示多項不同敘述形式的“建議”句式,通過分析專家建議,使學生體會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時所必備的優秀心理品質,而后進一步以問題鏈的形式逐層深入地解構文章內容,涉及以下三個層次——
Q1: Who else can we trust to share our problems with?
Q2: What is the second or third step to solve a problem?
Q3: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to take? Why?
該問題鏈的設置,基于結構化語言的真實情境創設,能夠使學生的思考過程層層遞進,激發學生思維發展,有效推進課堂學習進度,引申敢于自主付諸實踐、積極解決問題的價值導向,推動學生能力向實際生活遷移運用。
圍繞真實路徑,整合描述問題。教師帶領學生歸納總結重點要素并復盤解決問題的思路,從“發現梳理問題—整合描述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給出方案理由”四個步驟完成真實問題解決的行動閉環。一方面培養學生以結構化圖示整合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思維邏輯,為后續開展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匯總問題解決方案,使個性思維多元化
課文基本學習任務達成后,在單元主題任務的牽引下,教師以匿名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班級內學生提出的個性化學習生活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
在前一階段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解決路徑的基礎上,學生小組討論參與度和討論度較高。一方面,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描述問題內容和給予解決辦法的語言表達技巧;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幫助解決來自所處群體內同伴實際問題的熱情非常高。面對“Parents are angry at me for playing with my phone”這一問題時,學生表述“We,d better stay calm, sit down and talk to our parents. Because we love each other.”等相關建議,可以看出學生不僅能夠按照問題解決框架運用得體的語法句型展開討論,同時還能夠以理性的思維方式從他人角度換位思考,深挖問題根源。學生在小組內分工明確、各抒己見,客觀描述、理性分析并給予合理建議,在組內成員達成一致后,共同將問題解決辦法結集成冊,制作班級“青春成長指南”,供其他同學參考解惑。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鍛煉,學生具備了將課本所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更在這種自主探索求解的過程中拓展豐富了問題解決思路,提升了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了通過所學知識觀照現實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評價的目標和方式應與課程目標保持一致。教師要提供針對性強的描述性評價結果和及時準確的反饋,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在各個小組討論形成組內的問題解決方案匯總手冊“青春成長指南”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制定統一的評價量規,各組學生輪流展示分享探究成果,邀請其他小組同學對照該評價量規開展評價。在論述過程中,各小組成員要說明組內通過怎樣的探討過程確定最終的解決方案,從其他小組的展示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發,對于解決真實語境中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具有怎樣的借鑒意義,并對于存在優化進步空間的板塊內容提出其他建議。
綜上,英語教師應深度分析課文語篇,準確把握學生實際學情,將語篇內容和實際相連接,扎實鞏固教學情境、學習任務、學習評價過程,促進學生內容學習、語言發展和思維培養有機融合,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