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區教育體育局(以下簡稱“教體局”),作為河南省新鄉市核心區域的教育管理部門,肩負著推動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始終秉持“服務學校、服務老師、服務學生”的宗旨,全力以赴為新鄉市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逢旗必扛,逢先必爭”是紅旗區教育人始終堅守的座右銘。“我們鉚足了勁爭項目、爭資金、爭榮譽,只要是對紅旗區教育事業發展有益的事,我們從來都是拼命向前走,不落人后。”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鶴鶴表示。
“教育上不拖欠”,優先保障教育經費
在紅旗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區教體局班子成員奮勇爭先,近年來,該區先后被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五育并舉實驗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連續17年被新鄉市政府評為“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優秀單位”。全區教育系統先后獲得17項國家級、100余項省級和400余項市級榮譽。
尤其是1月12日發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進單位的決定》(豫政〔2024〕2號)文件中,該局作為新鄉市唯一獲得省政府表彰的單位,取得“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當獲得這份榮譽時,我眼淚都流出來了。”鄭鶴鶴感慨道。
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紅旗區首先是建立標準化學校創建機制,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全區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其次是建立健全政府牽頭,教育、人社、財政等組成的統籌協調機制,明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責;再次是健全經費保障制度,嚴格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依法保障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教育上不拖欠!要優先保障教育經費。”“再艱難也要切實加強教師待遇。”這是區委書記和區長共同的心聲。尤其是近年來,紅旗區教育項目建設力度大,“十四五”期間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達12所,面對巨大的資金壓力,區領導表示無論如何困難、無論想什么辦法,都要保證教育項目優先實施。
鄭鶴鶴談到,區里各部門對教育上的事都特別配合且上心,“編制部門會催著我們進行編制方案的申請,人社部門會讓我們趕緊把教師招聘方案拿出來,人才引進部門會督促各種手續的完善,公安部門為我們保駕護航……”一說起教育上的事,各部門都齊心協力,這一點讓鄭鶴鶴很受鼓舞。
從2020年開始,紅旗區政府還每年拿出56萬元設立“區長質量獎”,用于獎勵校長、班主任、教師,從校長到普通教師,只要切實達到質量獎的評選條件,人人都有機會獲獎。
在紅旗區,只要是關于學校教師的切身利益,關于教育發展的諸般事宜,教體局都堅決貫徹落實“馬上辦理,馬路辦公”的工作機制,深入踐行“辦得了,盡力辦;辦不了,解釋好”的工作理念,努力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好服務保障。
“五育并舉”,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建設‘幸福紅旗、首善之區’是我們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目標要求,這不僅是我們紅旗區人的追求,也是我們教育人的志向。”鄭鶴鶴指出。
為實施教育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紅旗區教體局以“一主兩翼三融合”為基本體系,既抓住“五育”課程主渠道,以“五育”融合和活動融合為兩翼,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融合,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提高育人質量,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紅旗區以思政為引領,構建五育并舉“大格局”。截至目前,紅旗區共有省級“五育并舉”實驗校3所,省級德育實驗校13所,區級思政特色校5所。五育并舉及五育融合,書記校長是關鍵。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提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將德智體美勞的“單弦獨奏”升華為“五育融合”的“交響樂”。
其次,紅旗區以體育賦能,豐富五育融合“大課間”,切實保障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堅持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引領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并于2021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當前,兩所學校獲評全省“最美大課間”,5所學校獲評全省勞動教育示范校,區各級各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幼兒園共40所,其中國家級特色學校16所。
為更好響應黨中央“立德樹人、實踐育人”之目標,結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特點,紅旗區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和實施,積極開展實踐基地建設,豐富勞動實踐載體,通過校園“開心農場”試點建設,不斷拓展學生生活實踐與勞動技能體驗教育。
家庭教育在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紅旗區以新鄉市幸福紅旗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為龍頭,以各中小學家庭教育學校為依托,開展專題培訓和訂單式培訓,有力促進五育并舉的落實。鄭鶴鶴介紹,為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紅旗區組建了一支由12名專家為講師的家庭教育宣講團。同時,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共計39所,實現了“學生入學,家長入校”,增進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密切聯系,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為全區3萬余名學生家長掌握更多科學、先進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拓寬了渠道。
為教師成長提供職業支撐
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師資隊伍的建設,紅旗區尤其注重教師質量的培訓。“其實,教師也不是萬能的,但事情發生時,你都要能夠承擔。”鄭鶴鶴坦言,“我對我們區的教師隊伍素質和教學水平深感自豪,他們通過持續的專業提升和教育熱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創造了多樣化、高效的教學方式。正是這些敬業的教師,使得紅旗區的教育發展水平逐年提升。”
紅旗區每年都有針對不同教師的培訓,包括新進教師、班主任等,而且開展多種形式的評獎評優激勵措施。“我們是把培訓作為教師成長的一種福利,讓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不茫然。”鄭鶴鶴說。
此外,紅旗區對全區中小學校編制實行動態管理,在重新核定編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教師編制,落實教師招聘長效機制,重點加大農村教師招聘力度,做到缺編必補。近5年共招聘教師476名,引進人才70名,其中特為農村學校招聘教師115名,進一步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加大教師統籌管理力度,促進教師合理流動,完善校長考核管理和激勵交流機制,近年來369名教師和校長進行交流輪崗。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工作,盤活教師資源,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促進師資均衡配置。
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方面,一方面努力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大力推進教育項目建設,積極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滿足城鎮學生入學需求,新增學位1萬余個,確保轄區群眾的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以多元化合作辦學提升優質均衡水平,積極探索“名校減肥瘦身、弱校強身健體”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創新舉措,依托集團化辦學,“名校+薄弱校”“名校+鄉村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種形式,實行教育多元化,在教育品牌塑造、學生培養、師資建設、課程改革等方面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紅旗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每一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們將牢記使命和重托,通過系列改革措施,使我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和主要指標爭取做到‘省市爭先進、全國有亮點’,為加快建設‘幸福紅旗’‘首善之區’奠定堅實基礎,逐步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發展格局。”鄭鶴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