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xiāng)接合部學校普遍面臨著這樣的難題:生源來自城鎮(zhèn)、鄉(xiāng)村,以鄉(xiāng)為主,素養(yǎng)基礎參差不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有限,學習成長動力不足,主動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意識不強……
河南省鶴壁市明志中學是一所典型的城鄉(xiāng)接合部中學,這些發(fā)展瓶頸和問題同樣十分突出。學校直面問題與挑戰(zhàn),以“讓每個生命幸福成長”為核心文化理念,構建教育教學及管理文化架構,通過全面加強文化建設驅動學校教學改革。
構建校本課程文化
學科基礎課程文化。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構建具有學科特色的校本課程文化。例如:語文組的漢字書寫大賽、詩歌朗誦比賽、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等,英語組的“英語節(jié)”主題英語演講、英語書寫大賽、詞王爭霸賽、英語風采展示等。
實踐拓展課程文化。學校積極構建以習慣養(yǎng)成教育為主題的德育基礎課程文化,以自主管理、衛(wèi)生勞動、行為習慣等為核心,進行養(yǎng)成教育、自主教育、品格培養(yǎng)。
心智發(fā)展課程文化。新生入學舉行以軍訓為主要內容的入學教育,開學第一個月舉辦習慣養(yǎng)成活動、田徑運動會暨體育節(jié)、學雷鋒活動月、校園藝術文化節(jié)。
鑄就四大成長營文化。以關愛與責任、細節(jié)與習慣、創(chuàng)新與超越、尊重與熱愛為主題,組織系列成長營活動。
加強課堂文化建設
聚焦“建模—優(yōu)化—再生”的轉變,重構“展示—交流—評價”機制,在“以生為本、標準導向、學為中心、評是關鍵”課堂文化理念的支撐下,形成“五步教學評一體”的教學模式,具體包括自主學習、互學釋疑、展學提高、達標評學、共同歸納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從教師立場到學生立場,從基于經(jīng)驗到基于標準,從傳授講解到提供學習支架,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方式。開展以預學案、導學案、探學案和展學案“四案一體”的學歷案研究,落實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多元評價機制。
加強教師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制度建設,落實大單元備課的備課觀。以教研組為單位,圍繞學歷案、課件、作業(yè)設計開展集體備課,形成“三統(tǒng)一”,即課件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課時同步,達成教學文化共識。從教、學、評分離到“教—學—評—測”一致,學校形成閉環(huán)的集體備課方案,嚴格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開展聽評課活動。通過教學沙龍、名師新秀評選,培育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教師成長文化共同體,帶動教師整體水平提升。
突出德育文化特色
打造“三三三”德育文化特色建設。第一個“三”指“三自”,即自信、自律、自強。第二個“三”指“三主”,即主動、主角、主人。第三個“三”指“三我”,即“我與自己對話”“我向他人學習”“我能幸福成長”。學校以“學生自主管理素養(yǎng)提升”為核心,為學生搭建自主管理平臺,提升學生自我發(fā)展意識與自主成長能力,引導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規(guī)范完善班級文化建設。開展班風建設大比拼,細化學生坐姿、物品整理、時間管理、紀律衛(wèi)生、兩操活動、在校生活、儀容儀表等德育一日常規(guī)管理。立足于學生主體,以班級文化墻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勞動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班級文化展示墻展示班級風采,包括美文欣賞、小組建設、榜樣人物、時政新聞等板塊,實施“五育并舉”。通過開展“日評、周評、月評”,對優(yōu)秀學生團隊和班級予以獎勵,促進德育管理水平提高。
形成班級學習特色文化。通過再反思、再實踐的摸索,完善以“站讀—巡讀—測讀—過關”為特色的班級晨讀文化,促進班級教學質量提升。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課前準備學習用品、整理書桌的習慣以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