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三十年來,東營市實驗中學始終堅持規范辦學,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教學管理變革實踐探索,全面提升師生綜合素養,不斷提高辦學質量,逐步彰顯辦學特色。
把握核心,以課程管理與實施變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打造致遠教育優質課程品牌。課程管理是教學管理的核心,學校堅持“把國家課程用好,把地方課程抓實,把校本課程做精”的課程理念,嚴格規范落實國家課程方案,深入探索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實施,鼓勵開發實施符合初中學段特點、富有年級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校本課程,不斷豐富和完善學校致遠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打造優質課程品牌。
建構特色化課程教學實施模式。課程的價值在于有效實施,我們立足校情學情,堅持學為中心、因材施教、教學即交往、教學生活化、多元評價等理念,建構形成了“評為導向,研為支撐,教為主導,學為中心,質為根本”五位一體的課程教學實施模式,高效落實基于評價引領的教學目標,促進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使用鮮活生動的教學方法,不斷呈現師生思維活躍靈動的高效課堂樣態。
抓住關鍵,以師訓增值變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以常規教研規范化提升教師增值力。教師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現有一校兩區,擁有198個教學班、10000余名在校生和740名教職工。我們立足學校規模大、青年教師占比高的實際,全面實施“導師制”培養工程,把教師成長進步值作為衡量“導師制”成果的重要指標;完善教師專業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學校學科發展中心、年級教研組、校區備課組三級常態化教研運行體系;不斷修訂和完善《半日教研例會運行規范》,優化了政治理論學習、貫徹上級要求、組織業務學習、工作總結反饋、開展集體備課、作業設計研討等活動流程,建立起教師合作互動的研修共同體關系。
以專家名師引領提升教師增值力。我們注重內部挖潛,成立了學科發展中心、教學名師工作室,組織開展“名師大講堂”系列活動,積極發揮本校名師在教育理念、教學能力上的示范引領作用和教科研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提升。我們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除全員全程參加教育主管部門安排部署的研修活動外,每學期還會組織兩次以上的高端訂單式培訓,并與香港大學知識管理與數位學習實驗室等開展大中小學共建,邀請專家進校培訓,派出優秀教師開展教學教研項目交流等,以此促進青年教師隊伍迅速成長和骨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
聚焦陣地,以教學方式變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組織“學思課堂”研究。2013—2018年,學校經過5年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問題導入快而趣、教師講解精而當、合作探究準而透、學習評價融而引、練習檢測精而活、拓展作業廣而實的“學思課堂六環節”教學模式。
開展深度教學實踐探索。2018—2020年,學校根據PDCA循環理論,進一步探索課堂改革新思路,以“我的模式我的課”為主題深入開展系列教學研究活動,探索教師深度教學,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幫助學生改進學習和思維方式,培育“有靈魂、有溫情、有創意、有深度”的課堂教學文化。
以評價牽引新課堂建設。2020年至今,學校啟動“基于增值理念的課堂教學質效評價探索與研究”,并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學為中心”“教學評一致”等理念,通過開展優質課、示范課、同課異構等活動進行課例分析,通過對學生的個案追蹤形成案例分析,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賦能教學評價,全面推進課堂質效增值評價研究,催生課堂新氣象。
教學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變革,激發了學校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使學校教學質量持續保持區域內領軍水平。近年來,學校被確定為區域初中教研聯盟組長單位、市域初高中銜接教研聯盟組長單位,教師每年執教省市區級公開課、示范課上百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