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聽著黃河的故事長大,目睹了父輩們治理黃河的艱辛。我深知,是黃河滋養了這片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祖先,也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我聽外公講述萬里黃河第一壩建設的故事,對黃河多了一份向往和情有獨鐘。
2023年9月,我正式入職黃河明珠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成為光榮的治黃鐵軍中的一員。加入治黃工作的行列后,這份職責的沉重與崇高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
自新中國成立初期起,面對黃河頻繁泛濫的嚴峻形勢,1957年開始在三門峽修筑大壩。當時的治黃條件極為艱苦,技術落后,物資匱乏,治黃人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開始了對黃河的治理。這是一段不斷探索的過程,他們用自己的汗水,鑄就了治黃的基石。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治黃人,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斷探索和創新治黃方法。他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進行改建,提高其裝機容量,擴大水庫的泄洪排沙能力。同時,他們還注重生態治理,通過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黃河的生態環境。
薪火相傳,砥礪前行。作為一名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新治黃人”,我的內心充滿了新奇與挑戰。從剛出大學的懵懂無知,到現在懷揣著對事業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我時刻告訴自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過去的我認為,只要肯努力就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現實卻比想象中要復雜。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我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工作近一年里,我參與到機組的檢修工作中,通過與前輩的交流來探尋專業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并總結經驗,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團隊及同事之間的互相支持和幫助,讓我能夠克服困難,迎難而上。這種相互支持的力量讓我倍感溫暖和感動,也讓我更加珍惜同團隊成員的友誼與合作。
保持良好的心態與不斷學習是個人成長的重要路程。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變化。生產方式與生產技術的創新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工作中的挫折與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我逐漸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對職業、團隊以及個人的成長有了更深認識。
防汛一直是治黃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初入治黃領域的我而言,今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光榮地成為防汛工作戰斗一線小組的一員。防汛工作既是一項神圣的使命,也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我首先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學習,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學習黃河的水文特性、洪水成因及演變規律。學習水利部、黃委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黃河明珠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等防汛主管領導和防汛管理部門下發的防汛工作報告和文件,了解防汛領導小組成員和組織機構。我向身邊的前輩請教防汛工作經驗,積極參加防汛應急演練,熟悉各類防汛設備和應急處理流程,努力提升防汛工作的專業技能,為日后的防汛工作做好充足準備。
一代又一代的治黃人不斷接力前行,共同譜寫了治黃的壯麗篇章。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要在繼承治黃人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治黃工作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