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金朝元好問的《水調歌頭·賦三門津》生動地描繪了黃河的波瀾壯闊,讓幼時的我深受震撼。黃河,它蜿蜒流淌,穿越千年的歲月。作為一名新新黃河人的我,有幸在初入職場之際,與它相遇,開啟一段永生難忘的旅程。
剛上班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走,下灘去!”我也在一次次“下灘”中逐漸熟悉了黃河的樣貌。記得第一次站在黃河岸邊,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河面寬廣,河水波濤洶涌。看著那滔滔不絕的河水,心中便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黃河的每一次漲落,都牽動著我的心。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聲,看到了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身影。那一刻,我的心靈被深深觸動,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治黃人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黃河寧,天下平”,這句話道出了黃河安寧對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深遠影響。歷代治黃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黃河安瀾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與民族興衰。東漢明帝時期,王景受命治理黃河,創造了黃河800年安流的奇跡,為沿岸百姓帶來了福祉。然而,元朝末年黃河決口頻發,不僅造成了人民的苦難,更引發了社會動蕩。黃河的脈動,牽動著國家的安危與民族的命運。作為一名新新黃河人,我深感自己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入職之初,得益于領導的悉心指導和同事的無私幫助,我較快融入工作,參與了河道巡查、水政執法、水資源監管、防汛演練和普法宣傳等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我經常會同當地群眾打交道。剛開始,來自外地的我既聽不懂當地方言,也缺乏相關溝通經驗,導致工作開展滯后。后來,我下定決心學習當地方言,積極向有經驗的老同事請教,才讓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隨著工作閱歷的不斷增長,我對黃河保護和治理的認識逐漸深入,也深刻體會到黃河之所以能夠實現20多年不斷流,是因為一代又一代治黃人的接續奮斗和默默奉獻。
新時代治黃事業的高速發展,得益于現代科技的賦能。在基層一線工作中,無人機、巡查單兵裝備、智能水尺等高科技設備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黃河的未來,需要我們新新黃河人的擔當與創新,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將現代科技與治黃工作相結合。我將發揮自己思維活躍、視野廣闊的優勢,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以科技力量開啟治黃新篇章。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作為一名新新黃河人,我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我通過閱讀黃河文化相關書籍,觀看各種文化節目,如黃河文化藝術節、黃河詩詞大會等,加深了對黃河文化的了解,也找到了新的視角去理解和傳播這一文化。我開始嘗試撰寫宣傳報道和制作宣傳短視頻來講述黃河故事,呼吁更多人了解和愛護這條偉大的河流。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存在不足之處,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仍存在短板,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顯得稚嫩。今后,我會不斷向領導和身邊同事學習請教,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在實踐中淬煉自我。
作為一名新新黃河人,能夠參與到黃河的保護和治理工作中,我深感榮幸。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勇于擔當、勇于實踐、勇于創新,不斷錘煉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品質,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征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新時代的治黃事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