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人
我出生于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黃河畔的一個小鎮,從小喝著黃河甘甜的乳汁,吃著北方鮮有的黃河稻米,望著黃河翻滾的波浪,聽著黃河綿延的濤聲,聞著黃河的故事長大。
記憶中的黃河是那么氣勢磅礴,從冰川萬丈的雪山走來,一路上容納百川千溪,浩浩蕩蕩,蜿蜒曲折,奔向天的盡頭。而如此豪邁的黃河也有溫柔的一面,西北給人的印象大都是粗獷、寂寥的荒山戈壁,我的家鄉卻是土壤肥沃松軟、灌溉發達便利,到處是青山相連、綠水相接、風光旖旎。勤勞的祖輩、父輩依河而居,傍河而生,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黃河便成了家鄉人尊重的“老母親”,而我,從一出生便是黃河人。
在黃河母親的養育下,我慢慢知道了奔向天的盡頭的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在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中,黃河養育出了多少鐵骨錚錚又心懷柔情的中華好男兒,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黃河畔上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論他們有著何等的豐功偉績,都是飲著黃河之水成就了千秋霸業。然而,在這部輝煌的中華史背后,也是一部艱難的治河史。大河因其中上游生態遭到破壞,含沙量增多,水因泥沙多呈黃色,被稱為了黃河。黃河進入下游后,泥沙不斷淤積,逐漸形成世界上罕有的“地上懸河”。又因頻繁改道,黃河也有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而對于河南,我的第二故鄉,黃河一直是一種矛盾的存在,它既把最燦爛的文化給了河南,同時也是懸在河南人頭上、隨時要傾瀉出來的“水桶”。
近百年來,無數黃河人一直在探索,如何與黃河和諧相處,如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今,我成了一名光榮的黃河人,我將扛起治黃的大旗,奮斗終身。
黃河情
從前,黃河生我養我;此后,我將余生投入黃河的治理建設。
青春芳華,家國黃河。工作兩年中,在一批批優秀的黃河人熏陶下,我重新認識了母親河,明白了新時代人民治黃面臨的挑戰;知道了黃委的歷史沿革及輝煌歷史,感受到了黃河人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這堅定了我投身黃河、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我以成為一名黃河人為榮。
黃河人、黃河情,人民治黃一年又一年!我加入了治黃的偉大征程,有機會參與小浪底水利樞紐等一系列偉大的大國工程建設或運維工作中。
2023年11月,我參與了小浪底庫周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重新走過黃河(地質)人小浪底水利樞紐勘察之路,第一次感受到了“黃河人”這三個字輝煌的過往及肩負的使命。
小浪底大壩上游20千米,由八里峽、孤山峽、龍鳳峽共同構成了黃河上最后一組三峽。八里峽,山崖筆立如削,大河激流勇進;孤山峽,一座峽似孤山,孤壯遼闊;龍鳳峽,河流盤山繞嶺,山勢龍飛鳳舞,懸在崖上的九蹬棧橋令人膽寒。此黃河三峽群峰競秀、山水交融、高峽平湖、奇峰林立,構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之秀的壯麗畫卷。然而,如此鬼斧神工、壯闊秀麗的山水的背后,也孕育出大量黃河地質人敬畏的水庫庫周地質災害。令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陽門坡滑坡。陽門坡滑坡處交通閉塞,車輛無法到達,需穿過4千米的山路才能抵達。我跟隨著老一輩黃河人,踏上了這個小浪底庫周規模最大的地質災害區。一個個人工監測站、一條條排水溝,見證了老一輩黃河人揮灑的汗水與努力,經過20年風雨的洗禮依然堅挺屹立,發揮著余熱;一個個全新的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自動化監測設備則是新一代黃河人對守護小浪底水利樞紐的決心和傳承。不同的時間,同樣的地點,不同的黃河人,手持接力棒,保護黃河安瀾。
從三門峽至小浪底長120千米的庫岸,棗樹坪滑塌、陽門坡不穩定斜坡等大型災害體區域留下了一代又一代黃河人的足跡,他們用青春和汗水為這座治黃史上的豐碑建設及運行維護保駕護航。
古賢水利樞紐開工的好消息傳遍黃河兩岸,令人振奮,也慰藉了幾代黃河設計工作者的奉獻。一系列沉甸甸的報告和成果來之不易,是黃河設計院工作者踏遍壩址區兩岸,不畏風雨,爭分奪秒,篳路藍縷,完成了大量工作得來的。而今,我們站在老一輩黃河人的肩膀上,能夠參與這項偉大工程的建設,是何其的幸運與驕傲。
黃河夢
如今,三門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已經建成運行幾十年,古賢水利樞紐等工程也在穩步推進。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黃河人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黃河這條承載著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偉大河流,將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將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經過科學規劃與精心治理,黃河的水質將得到顯著提升。清澈的河水將流淌在廣袤的平原之上,滋養著兩岸的生靈。沿岸的生態系統將得到恢復與保護,多樣化的生物種群將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梯級水利樞紐建設以及智能化的水資源管理預警系統,將共同構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這些設施也將為黃河的航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使這條古老的航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未來的黃河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黃河將助力農業、工業、生態等多領域的協同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清潔能源產業以及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沿岸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同在大河畔,共飲黃河水。我因黃河而生,依黃河而長,靠黃河而榮。作為新時代的新新黃河人,我將時刻擁著“家國黃河”的情懷,用“舉紅旗,天地開”的魄力,不負青春、不負韶華,砥礪奮進,為黃河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