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當代社會,人們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而疲于奔命,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頻發,社會出現病態現象,城市發展也受到消極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城市想要健康發展,就要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理念,山東省聊城市也不例外。“漫”生活理念被順勢提出,在這種理念下,人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生活的本質,緩解內心的焦慮不安。“漫”生活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漫”生活理念也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為城市發展增添新的力量。《向往的生活》作為一檔深受觀眾喜愛的生活服務紀實類綜藝節目,以樸實無華的風格、尋找生活本真的節目定位、簡單和溫馨的節目內容、情懷與價值觀的雙重節目塑造、實現心靈治愈的節目效果,通過記錄鄉村生活的形式,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的追求,更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漫”生活這一全新生活方式和理念。文章分析《向往的生活》這一節目,通過深入探究節目特色和深入挖掘節目內涵,闡明節目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的積極引導作用,旨在找到其對聊城主城區“漫”生活發展的借鑒之處,以推動聊城市健康發展。
關鍵詞:《向往的生活》;“漫”生活;聊城主城區;發展;助推作用
中圖分類號:F299.2;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8-014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聊城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聊城主城區‘漫’生活發展策略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NDYB2023072
(一)“漫”生活理念的興起
“漫”生活理念源自“旅游之國”意大利,1986年著名的美食專欄作家、社會活動家卡羅·佩屈尼提出“漫食運動”。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超負荷工作的現象,他呼吁“即使大家非常忙碌,也不應該忘記家鄉的美食”[1]。
(二)“漫”生活理念的發展
隨著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對精神文化生活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愿意為其投入更多的資金。當代社會,人們普遍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為迎合人們的需求,以“漫”生活理念為基礎的“漫飲食”“漫讀書”“漫旅游”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也讓“漫”生活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2]。
(三)“漫”生活理念的定義
“漫”生活,即放慢前進的腳步,利用更多的時間發現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讓身心充分感受城市發展過程,并順應城市發展趨勢和事物發展規律,回歸生命的本真。學者卡爾·霍諾也曾指出,“漫”生活是減緩速度這一指標,體味日常生活的細節,讓生活更加精致[3]。
總而言之,“漫”生活的實質是享受生活的樂趣,注重滿足身心需求,追求天然、質樸、本真的生活方式,秉持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向往的生活》節目簡介
《向往的生活》是一檔生活服務紀實類綜藝節目[4],2017年首播,由湖南衛視與浙江合心傳媒聯合推出。該節目沖擊了快餐式綜藝節目的地位,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綜藝發展道路,即慢綜藝,其在綜藝節目娛樂化和同質化日漸泛濫的當下具有里程碑意義。節目自播出以來,收視率一路攀升,擁有了一批忠實的受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受眾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二)《向往的生活》節目特色
1.回歸生活本真的節目定位
首先,拍攝地點回歸本真。節目的拍攝地點多位于鄉村,通常是近乎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優美之地[5]。例如:北京密云區、浙江桐廬縣、湖南古丈縣、西雙版納曼遠村、湖南常德桃花源、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杭州長樂林場等。風景如畫、民風淳樸是它們的共同特點。
其次,人際關系塑造回歸本真,致力于讓雙方獲得較好的情感聯系。在播出的7季95期節目中,每期都從塑造更加和諧美好的情誼關系上入手。每個來到“蘑菇屋”的人都褪去明星光環,最常做的事是吃吃喝喝、敘舊聊天,在最質樸、最真實的場景中享受生活,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
2.追求簡單和溫馨的節目內容
首先,情節設置簡單。與沖擊性較強的快綜藝相比,《向往的生活》沒有設置較多對抗性的游戲環節。它只是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小鎮上,打造了一間古樸的磚瓦房、一個寬敞的農家院子,聚集四五個“家庭成員”,偶爾邀請三五好友小聚,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生活,飯后一同聊天敘舊,追憶往事。
其次,節目著重打造具有家庭元素的蘑菇屋,并重點展現這個家庭中的人們之間溫情與溫馨[6]。反映了扮演“父親”角色的黃磊和何炅之間的默契,也呈現了“哥哥”張藝興、“弟弟”彭昱暢和“妹妹”張子楓對“家人”的陪伴,嘉賓中包含宋丹丹和巴圖之間的母子情,還有謝娜和趙麗穎、陳都靈和沈月等之間的姐妹情,黃磊和周迅、何炅和謝娜、沈騰和馬麗等之間的老友情,黃磊、海清、李解等之間的師生情,畫面溫情,內容溫馨,直抵人心。
3.情懷與價值觀的雙重節目塑造
鄉土情懷和弘揚傳統價值觀是節目的重要形象塑造。
首先,20世紀80年代農村的年輕群體不斷外出打工,農村出現嚴重空心化現象,但近些年,我國逐漸出現逆城市化傾向,人們從向往城市生活轉變為向往鄉村的“漫”生活[7]。節目選取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營造出人人向往的鄉村“烏托邦”。鄉村更貼合人們對遠方家鄉的懷念,也更能滿足人們的鄉土情懷[8]。
其次,節目也引發了現代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思考。該節目并非宣揚享樂主義,而是側重向人們傳遞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節目中所需的一切材料都要通過嘉賓的勞動來獲得,如插秧、劈柴、采蜜等,這些過去習以為常的勞動方式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是現代人了解并體驗早期生活的重要途徑。節目傳遞了不管社會發展到何種階段,都不能忘本,要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9]。
4.實現心靈治愈的節目效果
除了溫馨、溫情等治愈系的畫風之外,“不要因為5%的負面評價,去否定自己100%的努力”“沒關系,年輕人,你不累誰累”“總有比你年長的人,青春不就是往上比嗎”……這些不經意的聊天內容,契合了當代青年人焦躁、偶爾自我否定的心理特征。這些正能量的話語和向上的生活態度也溫暖著觀眾,實現了心靈治愈的節目效果[10]。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近年來,聊城市政府始終將工作重點放在將聊城打造成現代化城市上。202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聚焦宜居宜業,堅定不移建設品質城市”“堅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著眼宜居宜業宜游,全力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溫度的‘兩河明珠’城市”。城市“漫”生活氛圍的營造與推廣,有利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有利于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一)注重生態優先,推動建設環保型城市
202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聚焦綠色低碳,堅定不移建設生態聊城”“用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在滿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注重各項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例如,維護現有植被,大力培育特色植物;鼓勵“公交+共享單車”“步行”等出行方式;建造特色漫行綠道,綠道兩旁栽種高大的喬木、灌木,禁止機動車通行,讓人們通過騎行、步行等方式回歸健康的觀光方式,在凈化空氣的同時給人們帶來“漫”享受[11]。
(二)線上與線下結合,推動建設智慧型城市
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結合,為居民提供更智能高效的生活服務,讓人們深度體驗“漫”生活。比如舉辦線上攝影大賽4d93129e6eb611349bee8ea46b3c65ae657ee666b38acc183623704ba6f0ba7d、讀書會、老友會、民俗交流會;構建“Vlog+漫生活”“抖音+漫生活”等形態,云體驗“漫”生活,進而觸發人們親身體驗這種生活方式的欲望;打造信息化智慧街區,在人流量大的街區設置智能化信息觸摸屏,提供各類服務內容,如景點介紹、導航、停車場、公交、美食等;鼓勵創辦“漫”生活理念類的宣傳媒體,給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鼓勵“漫”直播,通過直播實時體驗,推動建設智慧型城市[12]。總之,打造“漫”生活更需要關注用戶體驗,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以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為宗旨,讓用戶獲得舒適、愉悅的體驗。
(三)借助青年力量,推動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
202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吸引各類青年群體來聊返聊創業興業,著力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青年群體是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漫”生活的改革創新工作應積極借助青年力量,整合各大高校青年團體的力量。尤其信息時代來自不同地域的青年大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夠接觸到越來越多元化的信息和價值觀,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樣化。
他們朝氣蓬勃,擁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情感豐富、思維活躍。聊城市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專業特點舉辦相應的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鼓勵大學生運用照相機、攝像機記錄“漫”生活,為聊城市的發展注入青春力量,在提高聊城“漫”生活質量的同時,落實實踐育人的要求。
(四)滲入日常細節,推動建設“漫”生活常態化城市
營造“漫”生活,必須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入手。飲食方面:以清淡、素食、健康食材為主,主張細嚼慢咽,在用餐時間上鼓勵人們成為“蝸牛食客”,更關注茶余飯后的心靈交流;著裝方面,注重自然選材,主張古樸、舒適、簡約的著裝風格[13];交通方面:限制時速,并在城市中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牌“慢”,時時提醒人們[14];居住方面:注重空間的舒適和自由,強調寬敞、通透和流暢。通過引入自然光線、綠色植物等方式,讓人在室內也能擁抱大自然[15];在產品設計上,從傳統文化和“非遺”中汲取聊城特有的文創產品設計靈感,如光岳樓文創雪糕,文創產品包裝也要注重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等。
《向往的生活》的成功不是偶然,該節目呈現了一種當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人們需要靜下心來觀察世界,更深入地去體驗生活,節目本身蘊含極其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向往的生活》也對探索聊城主城區可持續發展路徑,為聊城注入更多的發展動力起到了參考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鄭靖廷,楊琳.基于慢生活理念的家具設計[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21,49(11):70-73.
[2] 余波濤.疫情期間的“慢直播”傳播實踐與未來發展研究[J].新聞傳播,2022(2):39-40.
[3] 陳盈靜,劉花弟.基于慢生活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思考[J].大觀,2023(10):88-90.
[4] 徐嘉唯,鞠惠冰.慢綜藝中鄉村認同的媒介構建: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傳媒論壇,2023(10):70-72.
[5] 胡莎.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中的懷舊烏托邦表達[J].美與生活,2023(7):144-146.
[6] 劉平.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中的家庭元素[J].西部廣播電視,2022(14):107-109.
[7] 朱艷紅.探析慢生活理念下的城市發展[J].邯鄲學院學報,2021(2):114-116.
[8] 王靚.慢綜藝的媒介空間生產與鄉村認同構建: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2(9):103-105.
[9] 馬夢菲.淺析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中的文化和社會價值[J].新聞前哨,2021(2):101-102.
[10] 王舒雨.生活類慢綜藝的文藝治愈功能研究: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3(1):135-138.
[11] 朱艷紅.基于慢生活理念下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研究:以邯鄲市為例[J].邯鄲學院學報,2022(2):64-66.
[12] 曾于里.“慢直播”在提升城市形象中的應用[J].中國地市報人,2022(A1):71-72.
[13] 梁秋華,鄒嵐,楊麗萍,等.居家慢生活美學視角下傳統扎染在現代家居服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15):92-93.
[14] 秦琪.《向往的生活》對慢生活模式下文化旅游產業的影響:以浙江富春江蘆茨村慢生活民俗體驗區為例[J].絲路藝術,2018(9):19.
[15] 劉譯鴻,毛斌.慢生活理念下的成都旅游業發展探微[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6-19.
作者簡介 李倩,講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技術、新媒體宣傳、電視節目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