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實踐調查等方法,闡述了“1+X證書”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工作理念,然后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1+X證書”人才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
研究發現,“1+X證書”制度作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一種新模式,在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就業競爭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找準培養定位、突出自身優勢,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合適的培養體系,是培養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的必要保障。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日益加快,教學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職院?!?+X證書”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方式方法較為落后,新媒體運用不足;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針對性;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實踐經驗;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缺乏產數融合等。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創新“一軸六驅五協同”人才培養模式等優化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有助于提升高職院?!?+X證書”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培養出更多符合新媒體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為高職院?!?+X證書”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化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1+X證書”;人才培養;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8-0173-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成都航空產業發展與文化建設研究中心項 目“基于1+X民用航空器航線維修(中級)證書的航空維修人才技術核心能力培養路徑研究”階段 性成果,項目編號:CAIACDRCXM2022-18
2019年4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部署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項創新制度,“1+X證書”制度自實施以來,在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了十分突出的作用[1]。
“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代表學歷證書,是學生在學校完成學業后獲得的文憑;“X”則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些證書反映了學生在特定職業領域所達到的技能水平?!?+X證書”制度的工作理念體現了職業教育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深刻理解和創新實踐[2]。該理念強調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的有機結合,旨在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影響力,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在“1+X證書”制度中,學歷教育被視為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系統、完整的學歷教育,學生可以獲得人文、思維、專業等多方面的培養,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
與此同時,證書培訓則注重提升人才的社會和行業適用性。在政府引導下,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緊密合作,共同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培訓證書,并合理安排培訓任務。這種培訓模式不僅體現了教育的務實性,更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行業所需的實用技能,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能力[4]。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的工作理念將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相結合,既保證了教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增強了人才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目前,高職院校已廣泛實施“1+X證書”制度,通過引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豐富了專業課程體系。
同時,高職院校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如在線教育平臺、虛擬仿真軟件等,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5]。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方式方法較為落后,新媒體運用不足
新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等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
然而,不少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對新媒體的運用,僅限于簡單的課件展示或視頻播放,未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6]。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和知識面,也阻礙了教學與市場需求的緊密對接。
(二)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針對性
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存在一定的慣性,更新速度較慢,難以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在新媒體背景下,一些新興職業和崗位對于人才的技能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未能及時作出調整,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
(三)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實踐經驗
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一些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顯得相對薄弱[7]。部分教師缺乏在新媒體領域的實踐經驗,對新興職業和崗位的技能需求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四)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缺乏產教融合
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不夠深入,缺乏產教融合的有效機制。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很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和就業資源。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技能要求沒有及時傳達給學校,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求[8]。這導致該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也影響了企業的招聘計劃。
(一)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強化教學效果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適合新媒體環境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混合式教學、在線協作學習、虛擬現實教學等,以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9]。
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優勢,既保留了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體地位。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而課堂則成為學生交流、討論和實踐的場所[10]。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此外,還可以嘗試在線協作學習。在線協作學習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學生分組,并在線上進行合作學習和項目實踐。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共享資料、協同編輯等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解決實際問題[11]。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四點融合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可以探索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四點融合,即以拆解后的X標準點為核心,融合競賽標準點、現有的崗位能力點和課程的知識點技能點。這種融合不僅可以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還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12]。
在具體做法上,首先要對X標準點進行深入拆解,明確其核心要求和技能標準。然后,將這些標準點與競賽標準點、崗位能力點和課程知識點技能點進行比對和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共通之處和差異之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定哪些內容是課程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哪些內容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補充的。接下來,以這些融合點為基礎單元,梳理和整合課程內容、資源等。這包括優化調整現有課程、新增符合行業人才需求的新課程以及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和實訓項目。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構建起一個更加完善、系統的數字媒體模塊化課程體系。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四點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更新和調整[13]。
因此,高職院校要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與交流,及時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和人才需求,以便及時調整和完善課程體系。
(三)創新“一軸六驅五協同”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落實“1+X證書”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要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與專業發展特點,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例如,對于機電專業,通過工匠精神的深入剖析和融入,確定“一軸六驅五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既具備專業技能又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這一模式中,“一軸”即“新時代機電匠人”,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工匠精神在具體工作崗位、實施操作流程、項目研究、技術改造等環節的落實細節進行深入剖析,并將其融入課程實施過程[14]。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從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踐行這一精神?!傲尅笔谴罱ā翱?、教、研、賽、產、創”產教融合立體育人平臺的六大要素。“五協同”則是指“政、校、企、行、園”五方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協同作用[15]。
在該模式中,還需要建立要素之間的聯系紐帶,形成“科教串接、研創互動、賽產并舉”的培養策略??平檀蛹磳⒖茖W研究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研創互動即鼓勵學生參與技術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賽產并舉則是以技能大賽為平臺,促進產教對接,推動學生技能水平提升。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新媒體素養
教師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和教學能力。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組織培訓、引進優秀人才、鼓勵教師參與新媒體項目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和教學水平。
例如,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新媒體技術培訓和教學研討活動,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新媒體技術和教學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引進具備豐富新媒體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優秀人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媒體背景下,優化高職院?!?+X證書”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策略,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踐中,高職院校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實踐,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更好地發揮“1+X證書”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為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優秀技術技能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純輝.“1+X”證書制度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3):232-234.
[2] 鄧志輝,吳睿.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研制的探索與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6):1-4,11.
[3] 劉巍.高職院??缃缛诤吓囵B滑雪產業人才的策略研究:基于“1+X證書”制度的視角[J].中國市場,2020(26):185-186.
[4] 余坤,吳珊珊.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0):175-177.
[5] 凌子豪.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3(2):187-189.
[6] 張軻.“1+X”證書制度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研究[J].山西青年,2022(24):123-125.
[7] 吳鴨珠.“1+X”證書制度視角下高職人才培養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22(21):132-135.
[8] 李敏.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實踐[J].中國商論,2022(7):140-142.
[9] 曹偉萍.“1+X”證書制度與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研究: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1(21):225-226.
[10] 李莎. 1+X證書制度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文化產業,2021(30):92-94.
[11] 曾艷.新媒體環境下動畫產業人才培養研究[J].文化產業,2021(29):60-62.
[12] 白林飛,張莉.創客理念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載體與過程探析[J].科技與創新,2021(18):66-67,69.
[13] 武峰.“1+X”制度背景下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51-56.
[14] 劉文慧. 1+X證書制度下高職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旅游,2021,19(16):80-82.
[15] 王先梅.“1+X”證書制度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商業觀察,2021(9):27-29.
作者簡介 張雪燕,講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