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我國也開始了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發展的新征程。在建設出版強國的宏偉藍圖中,編輯人才培養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編輯人才培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編輯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結構和質量得到優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為我國出版業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應看到,編輯人才培養仍面臨一系列問題,亟須科學的、先進的思想理論的指導。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的重要論斷,對編輯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如何以“六個必須堅持”為指導,不斷強化編輯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得出了在全面建設文化強國、出版強國的偉大進程中,必須不斷強化編輯人才培養,以編輯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帶動出版產業乃至文化產業的高質量 發展,為出版強國和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編輯方案”的結論,并以“六個必須堅持”為抓手,提出強化編輯人才培養應關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六個必須堅持”;編輯人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8-0208-04
建設出版強國必然要求對文化創新和原創性內容作進一步探索和發掘,這使得編輯人才培養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凸顯。盡管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使整個出版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但編輯人才作為出版人才隊伍核心的情況仍然沒有改變,其肩負的為作品錦上添花的重要使命也不會改變。這說明編輯人才培養仍然占據著出版人才培養的高地,引領著出版發展的潮流,把握著出版工作的節奏。編輯人才培養不僅是為編輯隊伍輸送人才,更是為黨的出版隊伍貢獻力量的重要途徑。
當前,編輯人才隊伍中逐漸暴露出的編輯人才立場不堅定、文化自信缺失、創新思維匱乏、政治站位不高、把關不嚴以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等錯誤傾向,為編輯人才培養敲響了警鐘。盡管過去編輯人才培養在長期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的指引與帶動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整個出版行業貢獻了大量優秀的編輯人才,但新的出版環境和新的發展理念都客觀要求我們積極擺脫傳統培養模式和培養觀念的束縛,以適應出版強國建設的發展要求。
因此,編輯既要深刻把握新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變化及其影響,也要時刻關注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新趨勢和新方向,更要從當前編輯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如年齡結構斷層、新老交替困難、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際、崗位設置和晉升機制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和矛盾出發,反思編輯人才培養如何才能更好地擺脫困境、順應時代要求。而要系統、準確、全面地把握好上述幾個方面的內容,就需要從實踐中產生具有原創性的、能夠適應時代變化和要求的科學理論。要形成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應該吸收借鑒“六個必須堅持”這一科學理論的原創性內容,并以其為指導,不斷深化對編輯人才培養的認識,切實增強編輯人才培養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1]。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之一。2021年10月25日,在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希望人民出版社“始終堅持為人民出好書理念,著力展現黨和國家發展歷程、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這不僅是對人民出版社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對全國各出版單位提出的共同要求。
對于編輯人才來說,堅持人民立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站穩服務作者、服務讀者這一根本立場,使編輯工作的人民性突出體現在為作者服務、為讀者服務上;二是始終堅持為人民策劃選題、為人民出好書的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轉化為服務作者和讀者的動力;三是要把為人民服務和為作者服務、為讀者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策劃群眾喜聞樂見的、能夠體現高質量發展成果,以及能夠持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優秀選題;四是以人民為師,通過扎根基層、扎根人民,把人民群眾好的經驗做法同編輯工作結合起來,革除編輯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等不良風氣,讓編輯工作更“接地氣”。
堅持自信自立,其本身就是編輯人才理論自信的一種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盵3]
長期以來,編輯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就在于編輯人才不自信,這一問題需要從編輯人才自身出發,由編輯人才自己來解決。編輯人才的不自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編輯人才自身的不自信。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編輯人才在從業前都接受過系統的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然而,即便是接受過系統培訓的編輯人才,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專業性和經驗性缺失的問題。新技術手段、人工智能和高級校對工具的迭代升級以及“編輯無用論”“編輯過時論”等論調的重復出現,進一步加劇了編輯人才的不自信。
第二,編輯人才自身的不自信導致了其在編輯工作和流程上的不自信。例如,對選題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選題能夠成功立項,或擔心其最終無法轉化為正式出版物,這種不自信導致同質化選題大量出現。又如,對編輯能力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獨立策劃出優秀的選題,擔心自己把握不好稿件質量,導致改動過多或不敢改動;擔心自己無法從大牌作者手中約到稿件,或是害怕遭到拒絕而退縮不前,從而喪失機遇。再如,不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優秀選題,不能從文化性的角度把握稿件,而是追逐市場潮流,產生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樣的錯誤認知。
上述問題是在編輯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編輯人才的自信導致的,這也是編輯人才培養需要堅持自信自立的原因所在。
堅持守正創新,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5]。
編輯人才培養尤其要關注這一立場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它既體現出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兩個結合”特別是在“第二個結合”中的發展、創新的內在機理。編輯人才培養堅持守正創新,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堅持編輯人才培養之“正”,一是要守住編輯人才培養的初心,使其不為市場所擾,不被利益所惑,堅持正確選題方向,堅持“三審三?!敝贫?、重大選題備案制度等,在編輯過程中嚴格遵守規范。二是要守住編輯人才培養的科學方法。要讓編輯參與出版的全流程和各環節,不僅要拒絕閉門造車,更要堅持“走出去”,走到作者中去,走到讀者中去,磨煉自己。三是要守住編輯人才培養的好傳統,要讓編輯人才中的新鮮血液多同經驗豐富的老編輯一起“頭腦風暴”,讓老編輯感受到年輕編輯的熱情與激情,讓年輕編輯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編輯人才培養的“新”,既體現在依靠新技術的編輯思路創新上,又體現在編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上。一是應培養編輯人才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方法來拓寬選題思路、強化編輯效果的能力,以新技術帶動編輯人才高效高質做好編輯工作。二是應站在“兩個結合”的高度培養編輯人才,打破長期以來編輯工作的一些思維定式,發揮出編輯工作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的創新作用。三是應根據環境和條件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優化編輯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應著力提升專業領域人才的編輯業務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編輯人才在其所負責領域的學術和理論水平。
還需要強調的是,編輯人才培養的守正與創新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守正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守住編輯人才培養科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創新技術,才能避免為技術所奴役,避免片面追求新技術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編輯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在守住編輯人才培養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編輯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避免編輯人才培養“一刀切”,避免為追求“完美編輯”而一股腦或機械地設置培養方案和規定內容,導致各領域的編輯人才能力趨同,體現不出各自的特色。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6]。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盵7]問題是實踐的起點,抓住問題就等于抓住了全盤工作的關鍵[8]。對編輯人才培養而言,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能夠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意識。具體來說,應著力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編輯人才培養要能夠發現問題。這既包括發現編輯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又包括發現編輯人才自身存在的問題。要關注編輯人才培養中的堵點、難點和重點,尤其是編輯學歷教育、入職培訓、繼續教育、職稱評定等環節中存在的針對性不強、實踐性不夠、走形式走過場、層層加碼等突出問題。
第二,編輯人才培養要注意編輯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教育編輯人才在編輯工作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在質量把控上持續做深做細。要帶著問題、帶著懷疑對待編輯工作,特別是對那些潛藏在二維碼、圖題、注釋、參考文獻中的政治傾向性問題,要保持高度敏感。要培養編輯人才學會拋開選題看價值,排除經濟利益,先從社會效益角度觀察選題、編輯加工書稿。
第三,編輯人才培養也要注意編輯工作之外的問題。貪污腐敗并不僅僅發生在落馬干部身上,編輯人才也要做到清廉自守。編輯人才培養需要重點防止編輯人才貪污、舞弊、欺詐,導致出版單位內部出現腐敗現象。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需要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處理各方面關系、統籌各方面利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9]。在編輯人才培養過程中特別強調系統觀念,是因為系統觀念是編輯人才培養的重點。事實上,在編輯人才培養中,很早就出現了系統化的呼聲。但長期以來,學界在關于編輯人才培養系統化的認識和實踐上分歧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少系統觀念的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統籌謀劃、協同發力,努力使理論教育更加系統深入、黨性教育更加觸及靈魂、能力培訓更加精準高效[10]。這為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加強編輯人才培養指明了路徑和方向。編輯人才培養要堅持系統觀念,這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編輯人才能力上堅持系統觀念。要著重培養“四力”,即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11]。這“四力”本身就構成了一個系統:腳力是基本點,只有腳踏實地、躬身實踐、潛心調研,才能從源頭上發掘優秀的編輯素材;眼力是重點,既要看到作者的要求,更要看到讀者的需要,還要看到市場的需求;腦力是關鍵點,要通過思考,將想法轉化為能夠實施的方案;筆力是保障點,要在案頭多下功夫,打好基本功,在字里行間找問題、找靈感。
第二,編輯人才要在編輯工作中堅持系統觀念。編輯人才要以系統觀念為指引,一是要考慮選題能否成功轉化為出版物。因此,要從源頭著手,綜合編輯全流程考慮,解決每一個環節的問題,杜絕“帶病成書”。二是要兼顧策劃,對編輯、加工、校對、質檢、印制、發行、宣傳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如論證存在困難、同作者溝通不暢、書號申請受阻、加工費時費力、校對問題百出、質檢來回反復、印制丟三落四等,提前做好規劃,做到綜合研判,設置預案,注重協調,整體推進。編輯人才不僅要會策劃、懂作者,更要根據自身和實際條件協調把控整個編輯流程,讓自己融入其中,而不以核心自居。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12]。編輯人才培養也是如此,盡管廣大編輯人才所屬領域不同、職稱有別、負責的內容各異,但都肩負著建設出版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外文出版社的外國專家回信時表示,“希望你們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用融通中外的語言、優秀的翻譯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引導更多外國讀者讀懂中國,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交流溝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13]。實際上,這一重要論述也為編輯人才培養提供了宏大的視野,提出了更高的站位要求。編輯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一種職業,還可以上升到文化建設的高度,上升到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偉大貢獻的高度,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文化,讓經由“兩個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不斷努力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14]。
編輯人才培養要堅持胸懷天下,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15]。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和強調的,也是編輯人才培養應關注的重點內容。中華文明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化資源如果不能轉化成人類文明共有的精神特質,引發共鳴,就無法讓世界人民理解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也不可能讓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現在的中國、未來的中國,而編輯人才隊伍恰恰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重要抓手。二是要站在中國大地,以中國智慧帶動出版思維中國化。胸懷天下并不意味著要忽視自身,而是要做到兼容并包。要植根中國大地,把中國編輯人才在出版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廣到世界,去影響西方的編輯文化,更新西方的編輯觀念。三是要保持宏大視野,編輯人才既要腳踏實地干好編輯工作,又要關注宏觀政策、技術革新給出版行業帶來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做到心中有數,在日益激烈的出版競爭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追求和方向。
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國內出版形勢、艱巨繁重的出版高質量發展任務,以及各種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編輯人才隊伍需要持續健康向上發展,適應新的出版形勢,認清新的發展機遇,完成新的出版任務。只有在“六個必須堅持”的指導下,重新審視和完善編輯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積極擺脫傳統培養模式和培養觀念的束縛,編輯人才才能滿足出版強國建設的發展要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輯組.學習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2.
[2] 習近平.習近平書信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66.
[3] 馮俊.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9.
[4]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99.
[5]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6] 楊信禮.重讀《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2.
[7]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3.
[8] 王旭寬.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EB/OL].光明網,(2019-02-26)[2024-01-31]. https://theory.gmw.cn/2019-02/26/content_ 32566938.htm.
[9]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深刻領會“六個必須堅持”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EB/OL].光明網,(2023-02-12)[2024-01-31]. https://theory.gmw.cn/2023-02/12/content_36361266.htm.
[10]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23-03-31)[2024-01-31]. https://www.ccps.gov.cn/xxsxk/ zyls/202303/t20230331_157450.shtml eqid=8ec5ca7c00365b-0c000000026464ec5e.
[11] 陳菊.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談編輯工作中的“四力”[C]//中國編輯學會.分享七十年出版榮光 共創新時代編輯界輝煌:中國編輯學會第20屆年會獲獎論文(2019).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51-359.
[12]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1.
[13] 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交流溝通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N].人民日報,2022-08-27(001).
[14] 新華社.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三[EB/OL].光明網,(2023-06-22)[2024-01-31]. https://politics.gmw.cn/2023-06/22/content_36646499.htm.
[15] 創新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增強報道親和力和實效性[N].人民日報,2022-09-24(001).
作者簡介 任典,編輯,研究方向:出版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