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爾 · 卡尼曼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憑借對人類決策弱點的深刻見解,開創了行為經濟學領域,并對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授阿莫斯 ·特維斯基(Amos Tversky)發表關于經濟學思維中的理性人假設模型的演講時,其同事、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對此深表懷疑。然而,正是緣于這一質疑,兩人開始深入合作。自1970年代起,他們系統地證明了這些假設的謬誤之處,顛覆了人類決策研究的傳統觀念,推動了行為經濟學的興起,并改變了社會科學等領域對人類主體的看法。2024年3月,卡尼曼與世長辭。
2002年,卡尼曼憑借與特維斯基的共同工作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他們“將心理學研究的見解整合到經濟學中,尤其是在不確定性條件下有關人類判斷和決策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
卡尼曼最初專注于視覺感知和注意力領域的研究,隨后轉向決策制定、判斷偏差以及幸福感的研究。他在2011年的暢銷書《思考,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詳細闡述了人類判斷的兩種模式:一種是基于直覺和情感印象的直觀、輕松的過程;另一種則是更為審慎和具有分析性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快速思維可能產生的錯誤。
1934年,卡尼曼出生于特拉維夫,父母均為立陶宛裔猶太人。1954年,卡尼曼從希伯來大學畢業,獲得心理學和數學學位;1961年,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并回到耶路撒冷繼續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卡尼曼和特維斯基在早期合作中,經常長時間一起待在咖啡館里,共同尋找完美的演示模型。那幾年里他們幾乎形影不離,共同撰寫了多篇論文(這些作品現在被稱為“啟發和偏見”研究計劃)。1978年,他們一同離開以色列。卡尼曼先后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后于1993年加入普林斯頓大學。
傳統經濟學認為,人們的決策基于預期的結果。然而,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論關注的則是收益和損失,而非最終狀態。在一項研究中,人們需要在貨幣賭博中進行選擇。一個小組的初始資金為300美元,他們需要在確定獲得100美元和50%的機會獲得200美元之間做出選擇;另一個小組的初始資金則為500美元,他們需要在確定損失100美元和50%的機會損失200美元之間做出選擇。實際上,兩個小組都需要在300美元、400美元或500美元之間進行選擇。但他們都更傾向于選擇確定的收益而非概率性的收益,同時更傾向于選擇概率性的損失而非確定的損失,也因此最終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也許,從前景理論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損失比收益更具沖擊力——損失100美元的痛苦遠超過贏取100美元的喜悅。
卡尼曼還提出了“效度錯覺”這一概念,用來描述人們傾向于形成明顯不如表面上看起來有效的印象。這與人們對自己判斷的系統性過度自信有關,而這種自信往往因產生錯誤直覺的思維捷徑而加劇。
卡尼曼性格溫和而謙遜,他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可能經常犯錯。他參與過所謂的“對抗性合作”——在這種合作中,持有不同理論,有時甚至理論之間存在激烈沖突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一起尋求某種解決方案。
后來,卡尼曼還研究了“體驗中”與“記憶中”的幸福感之間的差異。他認為,一次經歷的記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巔峰時刻和結束時刻的感覺。
1978年,卡尼曼與英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安妮·特里斯曼(Anne Treisman)喜結連理。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為特里斯曼頒發了國家科學獎章,而卡尼曼則獲得總統自由勛章。
卡尼曼的研究引發了人們對決策和判斷的重新思考,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政治談判、醫療、棒球運動員的招募,以及對經濟決策公平性的認識。
資料來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