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沉迷星空的天文博士,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自然》)上發表。他是國內最年輕的百公里越野賽事完賽者之一,參加世界殿堂級越野跑。他還是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特許攝影師。他還獲得過2020-2021 雪季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團體冠軍……28 歲的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學生王凱翔的故事,比想象中更精彩、更“瘋狂”。
2023 年11 月9 日,王凱翔作為獨立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的論文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上發表,揭示了矮星系在星系團致密環境中被瓦解剝離,并逐漸演化為超致密矮星系的完整過程,解開了困擾天文學家許久的超致密矮星系起源之謎。
從練手的“小課題”,到頂刊上的“大文章”,這樣的成就得益于他對待科研從不將就的態度。在導師的指導下,王凱翔用了5 年的時間,通過對室女星系團內600 多個超致密矮星系和上千個其他矮星系的觀測和分析,終于發現了一批“變身中的”星系。
對于王凱翔來說,這項研究不僅是他在揭開蒙在星系上的面紗的勇敢嘗試,更是他從小就開始探求的,與星星、宇宙聯結的窗口。小時候,他就被繁星點點的夜空吸引。進入高中后,他成為學校剛組建的天文社團的核心成員,開始系統學習天文學方面的知識。
他參加全國性的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一等獎,后來被選入了國家aNguBok0iW2s0e7MTvHne2l+G6/S8BAJ96QAlmjKhV8=隊,在亞太地區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對他來說,做天文學研究是最快樂的事。在凌晨工作的時候,坐在電腦前焦頭爛額地處理數據,或許突然一瞬間就有了奇妙的發現,對王凱翔來說,那種感覺就像宇宙深處的一束光穿越無限時空,照到了數據上,照到了心里面。
5 年間,他有時覺得自己就像數據背后的星團星系一樣孤獨。他對抗枯燥和焦慮的方式,是越野跑、滑雪和攝影。
他在戶外運動領域的第一次嘗試是大三時在北京陽臺山徒步。作為入門者的王凱翔并不僅僅將其作為放松體驗的方式,而是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我也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里。”從完成10 公里越野賽到完成42 公里山地馬拉松,再到成為國內最年輕的百公里越野賽事完賽者之一,王凱翔一步步奔向越野跑的殿堂級賽事UTMB。
UTMB 是在阿爾卑斯山區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環勃朗峰越野跑,被認為是歐洲最難的越野跑賽事之一。當他雙臂張開站在UTMB 的拱門前時,心里頓時涌出一種真切的感受:“夢想是真的可以實現的!”極限越野賽的經歷,就如同科研歷程,為了一個目標,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堅持,雖然中途經歷高峰和低谷,但最終一定能夠抵達終點。
除了越野跑,滑雪也是王凱翔熱愛的運動之一。作為南方長大的孩子,直到博士階段王凱翔才開始進行滑雪訓練。雪隊訓練時,他常常需要往返于北京和崇禮兩地。專業滑雪運動員一年會訓練150 ~ 200天,而作為業余愛好者的他一個雪季也會訓練80 ~ 100 天。他曾作為北大滑雪隊雙板隊長帶領隊伍獲得2020-2021 雪季中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團體冠軍,也曾帶領隊伍獲得高山滑雪定向越野賽事——超級定點滑雪公開賽多屆冠亞軍。
但是,戶外運動的危險在所難免。22 歲那年,王凱翔也經歷過至暗時刻。那次他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百公里越野賽——香港TNF100 公里越野賽,號稱“亞洲最難的越野賽之一”。
比賽地點在香港大嶼山,全程需要24 ~ 25小時。
第二天晚上,王凱翔已經前進了20 小時,80公里,力氣耗盡,而面前還橫著最后一座高山。山上被迷霧籠罩,濕度大、氣溫低。王凱翔眼前一片模糊,大腦一片空白。緊接著,他出現了幻覺。他想停下來打個盹,旁人告訴他,這樣很容易失溫,危及生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終于翻過山,下到了半山腰,王凱翔突然看到了點點燈光,還有飛機正在起降。一個激靈,他瞬間清醒。“最難的那段路,我用30%的意識將自己帶到了終點線。”
對于很多人來說,喜歡登山,每年登一兩座山就可以了;喜歡跑步,參加馬拉松就很不錯了。但是王凱翔絕不會止步于此。他剛開始嘗試越野賽不久,就立下了參加頂級賽事的目標。他想知道那些最厲害的人的極限在哪里,所以瘋狂地想要去觸碰,拼命想要抵達。哪怕最終達不到,至少也能推著自己的極限往前走一點。回顧10 年來的戶外運動經歷,王凱翔感慨道:“與磨礪痛苦相伴的,還有一種特別的感受,便是成長的滋味。”正是這些戶外的極限歷練,將他錘煉成了一個真正意志強大的人。不過為了保證科研方面更好的發展,王凱翔說,自己這兩年在戶外探險方面的嘗試也愈發謹慎,都會在仔細評估安全風險之后再出發。
在觀星、越野、徒步、滑雪中,孤獨感常常相伴。但王凱翔覺得孤獨是件好事,因為在這個時候,能和大自然面對面,松林、溪流、日落、星辰將人的感官打開,人得以安靜思考、察覺內心深處的想法。他特別喜歡一個人晚上在山上跑步的感覺,在其間經歷過最深沉的黑夜,又能看到最燦爛的日出,能夠切身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夢幻聯結。
王凱翔喜歡用快門定格下這樣的感動。他是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特許攝影師,8KRAWPremier 簽約攝影師,攝影作品登上過《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中國攝影》等雜志,他記錄下的火箭發射瞬間也曾登上微博熱門。他構思創作的“在日食中奔跑”的照片在北京天文館舉辦的“2022 天文攝影師大賽”中獲獎。
在滿洲里南邊的一片草原上,日落時分,碩大的橙色火球染紅了半邊天空,他以日月為背景,在草原的高處奔跑、跳躍,留下了與日偏食的合影。這一刻,人仿佛與天地齊高,在無限廣闊的山野間留下了珍貴的一幕。
這次拍攝結果雖然很成功,但是過程卻充滿波折。在到達滿洲里草原勘探拍攝點位時,車突然陷進泥里,他們為此花了兩三個小時找救援。要到達原來的點位已經來不及了,于是他臨時改變原計劃,找了一個小坡,在日食開始前15 分鐘將攝影設備準備就緒,完成了攝影。
王凱翔經常要兼顧多重身份:學生、研究者、滑雪運動員、風光攝影師、探險家……僅2023 年一年,他就背著相機和雪板,走過了7 個國家的32 個城市。
如此高濃縮的極致人生體驗,王凱翔是如何做到的?他有一套自己的時間利用理論。即便白天都在干其他事情,如果能從晚上9 點干到凌晨3點,他也可以有6 小時的工作時間。他有時工作到凌晨,只睡三四個小時,大清早又扛著裝備前往雪場訓練,偶爾也會在山里跑一整個通宵,直到日出。
當被問到,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自己,會用到什么詞的時候,王凱翔脫口而出:“勇敢。”
勇敢地探索宇宙的未知,勇敢地行進在自然山野間。他說:“人生而渺小,但可以去不斷創造和體驗,守住心中的火,用一輩子去‘瘋’。”
(摘自“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