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陣陣,真如日本俳句圣手松尾芭蕉所說,是“無上尊貴的山頂松風”,它彰顯的是人與世界“共成一天”的境界。此中哲思,在有關音樂“移情”的古老傳說中就寓有伏筆。
三千多年前,偉大的音樂家伯牙隨老師成連學琴,學了很多年,就是沒有達到心神會通的境界。成連說:“我沒有辦法帶你達到很高的境界,不如讓我的老師來教你吧?!彼麑⒉缼У胶_?,讓伯牙等候,他去請老師。伯牙等啊等啊,就是不見老師以及老師的老師來,他看著茫茫大海,放眼綿綿無盡的松林,不由得拿起琴來彈,琴聲在山海間飛揚,在天地間飛揚,匯入松濤陣陣中。他忽然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成連所介紹的這位老師就是天地宇宙。音樂不是簡單的藝術,而是與天地宇宙晤談的工具,他向著茫茫大海訴說著寂寞,向著濤聲陣陣傳遞著憂傷,這時,他與天地之間的界限突然間消失,像一只山鳥,浴著清風,沐著靈光,在天地間自在俯仰。
沈周有詩云:“松風澗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攜來一把琴,坐于松下,援琴欲彈,忽聽松濤陣陣,飛瀑聲聲,竟然忘記了彈琴,自己融入了世界的聲音中?!抖脑娖贰さ溲拧分忻枥L的“眠琴綠陰,上有飛瀑”也是此境,枕琴看飛瀑,琴未打開,天地為之彈奏,融入松濤陣陣中。
松風,乃是天籟的代名詞。萬壑松風清兩耳,九天明月凈初心,松濤太古,明月初心,其實就是要人放下一切雜念,同于自然節奏。松濤—音樂—本心,這是中國藝術沐浴松風的邏輯。
(摘自《四時之外》,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