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危害。如何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了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實現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以陜西省延安市為例,分析當地化肥農藥使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政策引導、技術推廣、標準規范等方面提出實現化肥農藥減量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化肥農藥減量;生態環境保護;陜西省延安市
中圖分類號:S143;S48;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1.006
陜西省延安市現有耕地面積25.59萬hm2,農業占比較高,是陜北地區重要的雜糧生產基地。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延安市面臨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的問題。雖然近年來延安市化肥農藥使用量均為零增長,但總量依然比較大[1]。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對延安市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土壤、水體等污染加劇。如何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可持續的統一,已成為延安市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開展延安市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化肥農藥減量對策研究,對指導延安市乃至黃土高原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延安市概況
延安市,簡稱“延”,陜西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市以北371 km。北連榆林市,南接關中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3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總面積3.7萬km2。截至2024年3月,延安市下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截至2023年末,延安市常住人口226.14萬人。延安市是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帶,地跨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 200 m,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土地資源以黃土高原為主,分布有黃壤土、石灰性土壤等類型[2]。延安市有林地面積達260.41萬hm2,主要河流有黃河、北洛河、延河等,是黃土高原重要的生態屏障。農業是延安市的支柱產業,雜糧產量位居陜西省前列,但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持續擴大,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壓力。
2" 現狀
2.1" 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延安市是黃土高原重要產糧區,長期以來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延安市森林覆蓋率達53.07%,其中城區森林覆蓋率高達42.65%。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延安市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新的挑戰。1)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建設用地需求加大,部分荒山荒地和自然植被生長區被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受到一定影響。2)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較大,污染防治任務艱巨。3)為保障糧食安全,農業生產不斷加大化肥農藥使用量,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延安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如實施河長制、開展“美麗鄉村”創建行動、推進“三化三去”改造等。通過加強協同配合,延安市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2.2" 化肥農藥使用情況
盡管近年來延安市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保持了零增長,但總體使用量仍然較大。根據《2022年延安統計年鑒》發布數據,2022年延安市化肥年使用量(折純量)達到13.87萬t,農藥年使用量達到743.99 t。長期使用化肥和農藥對延安市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地下水受到污染,部分地區已出現輕度污染;土壤質量下降,養分流失加劇,土壤硬化問題凸顯;農產品品質受到威脅,農藥殘留超標事件時有發生。由此可見,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已成為制約延安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對化肥農藥使用的管理,積極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
3" 存在的問題
3.1" 政策和資金支持不足
延安市在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方面,政策和資金支持不足,導致減量工作難以有效開展。1)在政策層面,延安市缺乏促進化肥農藥減量化的專項政策和措施,相關政策體系不完善,減量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缺失,難以形成有效的政策引導。同時,針對農戶、種植基地、經銷商的化肥農藥減量責任缺乏明確規定和約束,多方聯動監管機制不健全。2)在資金投入方面,延安市政府財政在化肥農藥減量工作方面的資金安排和支持力度明顯不足,減量技術研發、推廣應用、農民培訓等工作缺乏持續穩定的財政資金保障,資金投入力度難以滿足減量工作的需求。同時,財政資金使用考核不規范,難以保證資金使用效率。
3.2" 缺乏科學的施肥技術
延安市設施農業存在缺乏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和技術的問題,難以實施精準施肥。許多設施農業缺乏對土壤營養狀況的檢測分析,無法根據土壤肥力特點科學制訂合理的施肥方案,存在盲目施用的問題。同時,缺乏針對不同作物氮磷鉀養分需求特點精心配置的施肥方案,無法實現與作物需肥特點的匹配。此外,延安市目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未能廣泛利用葉面診斷儀器開展作物葉面營養快速檢測工作,難以準確判斷作物的營養失衡狀況和缺素類型,無法進行針對性施肥。
3.3" 有機肥等環保肥料利用不足
延安市設施農業存在對有機肥等環保肥料利用不足的問題,秸稈、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程度低。農戶對新型肥料的認知不足,沒有將廢棄物制成有機肥返還土壤的意識;部分有此類意識的農戶又缺乏相關專業技術。同時,專業有機肥生產企業數量少,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相關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業生產的生物菌肥、蛭石肥等新型肥料產品使用率較低。
3.4" 化肥農藥使用不規范
延安市農戶在化肥農藥使用方面不規范的問題較為突出。部分農戶在土壤質量檢測、品種選擇、用藥用肥記錄等多個農事環節沒有依照標準化操作流程進行,導致化肥農藥濫用現象時有發生,給環境保護埋下隱患。農戶在種植前沒有對土壤進行理化指標檢測,無法得知土壤肥力狀況及作物需肥情況,造成化肥濫用問題。部分農戶根據經驗或者個人習慣使用化肥農藥,并且在使用時沒有詳細記錄使用品種、用量等,增加了超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可能性。此外,部分農戶使用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殘留農藥,或在農產品收獲前沒有遵守安全間隔期,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
4" 對策
4.1" 加強政策及資金支持
4.1.1" 制定相關政策
為有效推進延安市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需要從政策層面給予積極引導和有力支持。1)延安市農業農村局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專項政策,對生態環保型農業給予支持,對化肥農藥減量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獎懲。2)完善化肥農藥減量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標準,厘清農戶、種植基地、經銷商各方責任,形成聯動監管機制。3)加大化肥農藥減量替代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力度,鼓勵農戶采用環保種植模式。通過實施多管齊下的政策支持,強有力地推動延安市農業生產向環保和可持續方向轉型升級。
4.1.2" 加強化肥農藥減量財政資金支持
為推動延安市化肥農藥減量工作落到實處,市財政部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1)將化肥農藥減量相關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為減量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和農民培訓提供資金保障,并逐年增加該項支出[3]。2)創新財政支出方式,采用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化肥農藥減量領域,鼓勵企業開展減量替代產品研發。3)建立科學的財政資金使用考核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資金真正用于推動化肥農藥減量技術進步。
4.2" 推廣科學施肥技術
1)為實現延安市化肥農藥的精準施用,需要開展土壤質量檢測工作,根據檢測結果科學制訂施肥方案。相關技術部門需要對主要種植區的土壤進行營養成分和理化指標測試,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料需求量。技術人員要根據不同作物對氮、磷、鉀元素的需求特點,結合土壤質量檢測結果,用計算機配置系統制訂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方案應包含肥料種類、用量等詳細內容。同時,要對方案進行示范驗證,根據農藝效果不斷優化完善。通過開展土壤質量檢測與科學配置,可以準確判斷土壤需肥種類和需肥量,實現肥料的精準施用,避免盲目和過量施用肥料。
2)推廣營養診斷技術是實現精準施肥的重要手段[4]。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使用葉面診斷儀器對主要農作物進行葉面營養快速檢測,以明確作物營養狀況。若通過檢測結果判斷作物存在營養失衡的問題,需要找出缺素引起減產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根據不同作物對氮、磷、鉀的吸收特點,確定補給所缺營養元素的肥料種類和用量,實現針對性精準施肥。通過運用營養診斷技術,可科學判斷作物的營養狀況,確定肥料的種類和用量,既節約了肥料成本、減少了施肥量,又能提高農作物品質。
4.3" 推廣使用環保肥料
1)鼓勵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生產有機肥。延安市農業技術部門要指導農戶采用秸稈粉碎、腐熟還田的方式將秸稈資源化利用,直接返還土壤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質量[5]。此外,要支持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采用秸稈堆肥等方式,大規模生產高品質有機肥。還要完善有機肥產品標準,開展質量檢測和認證,保障有機肥品質,將高品質有機肥產品推向市場,鼓勵農戶購買使用。
2)推廣生物菌肥、蛭石肥等新型肥料。延安市可先號召部分示范基地或農戶試用含有固氮菌、溶磷菌等微生物菌劑的生物菌肥,通過宣傳使用效果帶動其他基地和農戶使用。同時,要引入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天然蛭石資源,生產高品質的蛭石肥,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品質。此外,要加大對新型肥料產業的扶持力度,培育肥料生產和應用企業,擴大其生產規模;并相應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完善新型肥料質量標準,確保產品質量[6]。還可通過技術培訓、產品展示等方式,加強對新型肥料的宣傳,推動新型肥料廣泛應用。
4.4" 規范化肥農藥使用
為規范延安市化肥農藥使用方式,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1)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良好農業規范,針對土壤質量檢測、品種選擇、肥藥用量、用藥記錄等各環節提出標準化要求,形成規范化的操作流程[7]。2)農技指導部門要通過農技人員培訓和示范推廣,指導農戶掌握并執行標準化流程,記錄農事活動,接受監督檢查。3)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時發現問題并追究責任。
為確保延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強化對農藥殘留的監測。1)完善監測網絡,在主產區和集散地增加監測點位,擴大檢測樣本量,使監測范圍覆蓋主要農產品品種。可以采用先進的化學分析技術檢測肉類、蔬菜、水果等樣本,及時發現農藥殘留超標情況。一旦發現問題,要迅速追溯產地和經營主體,并進行嚴厲處罰。2)加強監測結果信息化管理,建立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產地、流通環節可追溯[8]。
5" 結語
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延安市農業生產中面臨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的問題,不僅不利于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而且會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廣精準施肥等環保技術,規范化肥農藥使用行為,并通過科普宣傳和培訓提升農民環保意識。只有系統推進各項減量措施,才能逐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蔚,宋和平,趙安楠.2022年農藥行業輿情分析及2023年展望[J].農藥科學與管理,2023,44(6):9-15.
[2]" 趙冉娟.陜西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治理法治化研究[J].法制博覽,2023(35):160-162.
[3]" 朱郭奇,李文文,楊文燁,等.小農戶化肥減量化行為及其動機:基于CLT-SDT整合框架[J].資源科學,2023,45(4):734-749.
[4]" 鄭文娟,王慧芳,賈海麗,等.陜西省設施瓜菜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措施[J].南方農業,2023,17(14):247-249.
[5]" 盧蘭芳,趙志強,馬玉芳,等.卓尼縣當歸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生產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193-195.
[6]" 劉旭杰,嚴旖旎,單海勇,等.我國新型肥料產業現狀與發展展望[J].磷肥與復肥,2024,39(2):1-5.
[7]" 王素霞.漯河市召陵區化肥與農藥使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24):135-136.
[8]" 趙向豪,陳彤,姚娟.基于物聯網的新疆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6):335-339.
(責任編輯:敬廷桃" 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