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了近三十年來世界最大規模的一次局部沖突。交戰初期俄烏雙方主要采用傳統作戰方式,隨著時間持續和作戰深入,無人機頻頻出鏡成了戰場主角,逐漸改變了戰爭模式和形態。
俄烏無人機作戰的特點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雙方陷入僵持,地面行動膠著,無人機作戰力量逐步涌現,無人機作戰再次大放異彩,創造了成規模運用無人機的大量的成功戰例,呈現出諸多新的特點。
新質力量加持,無人機體系布勢戰力倍增
俄高層對無人機力量的建設非常重視,2012年在總參謀部下設無人機建設和發展局,俄軍已組建的無人機分隊超過50支,共列裝2000余架無人機。由于烏軍多散落于平民聚居地,俄軍誤擊誤傷顧慮大,察打一體無人機缺席早期的軍事行動,行動伊始使用更多的是“海雕-10”等無人機執行偵察警戒、引導打擊、電子干擾等任務。后續,察打一體無人機打擊了烏基礎設施、彈藥庫、火炮陣地等目標,在地面行動受阻時,無人機參戰融入作戰體系,整體戰力顯著提升,為達成戰役目的提供了重要支援。
靈活機動作戰,無人機賦能增效多向破擊
烏克蘭在開戰第一天就基本喪失制空權,空軍、海軍也失去戰斗力,由于實力懸殊大,通過傳統作戰要想給俄軍予以重創相當困難。在北約情報支援下,烏軍使用TB2察打一體無人機,實施夜間偵察、目標引導、精確打擊等任務,擊毀俄軍裝甲車、牽引式火炮、多管火箭炮、防空導彈系統、指揮所、通信站、直升機等重要力量。無人機作戰算是烏克蘭軍隊為數不多的亮點,為戰力處于弱勢的烏軍賦能增效,在多個戰場給俄軍予以重創,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非對稱”條件下常規作戰的部分短板。
密切協同配合,無人機即時聚優立體防抗
俄軍無人機作戰力量已覆蓋全軍,陸軍各師旅作戰部隊都組建了無人機分隊。俄軍主要裝備有“獵戶座”“前哨”-M察打一體無人機、“海雕”-10/30、“副翼”-3無人機和“柳葉刀”、“見證者”-136\238自殺無人機等;烏軍主要使用的是TB2察打一體無人機、AQ400“鐮刀”、UJ25\26自殺無人機、“雨燕”、“麻雀”等無人機。美國還向烏軍提供100套“彈簧刀”巡飛彈,能夠對裝甲目標、火炮陣地、指揮樞紐等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此外,俄烏雙方都采購了大疆等廉價的民用無人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積極戰果。俄烏各自無人機與地面部隊密切協同立體防抗,與傳統武器裝備有機結合空地互補,雙方無人機作戰都取得了較好的戰績。
絕地隱蔽突襲,無人機精準釋能聯動奪控
傳統上認為,無人機并不適合高強度沖突。烏軍面對俄軍“通古斯卡”“鎧甲S2”、S系彈炮結合系統、大量“針”系列便攜式防空導彈等防空力量和“箭”-10、“道兒”S、“黃蜂”、“山毛櫸”M3等覆蓋中近程、高中低空的野戰防空系統,無人機在狹縫中求生存,偵搜打擊了空中防護能力弱的裝甲目標、補給車隊、集結地等目標,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戰果,還對俄軍一套正在轉移的“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實施了精確打擊。充分說明,無人機更加適合精確作戰,在高強度沖突中仍有生存空間,能夠穿過防空間隙給敵一記重拳,也能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
俄烏沖突無人機作戰的啟示
近年發生的每一場局部沖突,都離不開無人機的身影,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作戰力量在戰場上得到廣泛運用,無人機作戰正促進戰爭形態的又一次躍變。
無人作戰對未來陸戰影響深遠
俄烏沖突中以火炮、坦克等為代表的傳統陸戰裝備笨重、反應慢、目標大,受地形環境、交通狀況、后勤保障等因素制約大,甚至有俄方坦克因缺油被遺棄路邊的情況。俄烏雙方都在地面部隊膠著難以推進的時候使用無人機作戰,在簡易野戰起降場起飛,采用“游擊戰術”隱蔽深入敵后作戰,取得出其不意的戰果。未來戰場大規模的使用無人機作戰,特別是隱身無人機、反輻射無人機、智能“蜂群”無人機的大力發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忠誠履行枯燥單調的偵察、巡邏、高風險任務,并在必要時犧牲自己保護其它有生力量。無人機作戰使“非接觸”“低傷亡”“斬首清源”等新型作戰理念成為可能,對未來的戰爭行動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必將“改變游戲規則”,改變陸戰場基本特征和陸戰模式。
加強有人-無人協同成體系運用
大多數無人機自身攻擊能力、防護能力有限,要發揮無人機使用靈活、安全性高、成本較低、滯空時間長的優勢,無人機與傳統武器平臺有機結合,密切協同作戰,取得1+1>2的優勢。俄烏都使用了無人機引導炮兵進行精確打擊,在密切配合下戰效良好。需打通無人機系統與聯合作戰力量鏈路,推進無人機平臺與作戰體系深度融合,將偵察獲取的情報信息及時分發共享,為各指揮決策提供依據。加強無人機與炮兵、坦克、直升機及無人機之間進行電磁攻防、偵察警戒、引導打擊等協同運用,使無人機成為武器平臺的千里眼順風耳,讓傳統裝備煥發新的活力。
強化多譜系無人機的綜合運用
俄現役各型主力無人機均參戰,烏軍除使用表現搶眼的TB2無人機實施精確打擊外,還使用自己研發的“懲罰者”無人機、征用和采購了大量廉價的商業無人機。要進一步拓展無人機功能和普系,使用部分中小型長航時無人機、垂直起降無人機、物資投送無人機等機型更適應于復雜戰場。加快巡飛彈、飛行炸彈等低小慢飛行器的研發使用,這類型無人機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隱蔽性強,不易被雷達發現,突然臨空發起攻擊,敵方防不勝防。
加快新型反無人機力量的建設
俄軍組建了專門的反無人部隊,導致烏無人機作用的發揮有限。中小型無人機速度慢、高度低、機動弱,在便攜式防空導彈、高炮、野戰防空導彈等防空力量面前生存能力較低。戰場上頻頻出現的小型無人機、飛行炸彈、巡飛彈、民用無人機等低小慢飛行器空防能力強,可能從前沿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起飛投入戰斗,雷達難以發現預警且部隊沒有足夠反應時間,對防空體系提出新挑戰。需要加強反無機研究,大力發展激光、聚能束、近防武器系統和電子攻擊等新型反無人機力量。需要加強部分便攜防空力量,織密新型防空網,應對可能面臨的各種無人機威脅。
無人機典型作戰行動樣式
俄烏沖突開啟了大規模運用無人機作戰的先河,無人機作戰樣式不斷拓展豐富。無人機作為現代戰爭中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各國軍隊青睞,在未來戰場中能完成更加復雜多樣化作戰任務,為聯合作戰力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實時透明的戰場態勢感知
無人機載荷多樣、反應迅速、任務時間長,綜合運用可見光偵察、紅外偵察、雷達偵察,對戰場全時巡回偵察監視,掌握敵情動態,提高戰場透明度。地面力量在通道、山地等地域實施偵察難度較大,無人機在這些任務地優勢更加明顯,偵察效率高,發現可疑目標實時跟蹤定位,為指揮決策和火力打擊快速提供情報保障。
智勇高效的信息奪控先鋒
偵察型和干擾型無人機協同執行任務,對敵方雷達、通信設施實施偵察干擾壓制,建立空中走廊,偵察(或察打)無人機能規避雷達鎖定威脅,保證安全飛行,對區域內目標實施持續偵察和監視,獲取目標情報、兵力部署和動向情報,無人機空空協同完成部隊作戰指揮和武器平臺的偵察引導任務。
無形突然的綜合精確打擊
察打一體無人機滯空時間長、反應迅速,發現即可摧毀時敏目標,攜帶衛星制導炸彈和激光末制導導彈實施打擊任務,對敵重要目標實施點穴攻擊,及時評估毀傷效果,并可視情進行補充攻擊。無人機臨空目標區偵察搜索,引導炮兵激光末制導炮彈對敵重要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巡飛彈、自殺無人機、投彈無人機等可自主對重要目標實施突擊。在無人機的輔助下,多平臺火力實施精確打擊更加容易實現。
精確智能的蜂群集團作戰
“蜂群”無人機單個成本低廉、安全顧慮小,可用于大量消耗。以一定數量的反輻射無人機、巡飛彈等組成無人機“蜂群”實施群襲作戰,多批次多方向不同高度臨空作戰地域,吸引敵方雷達開機、防空火力暴露。反輻射無人機集群自動尋找雷達站、搜索雷達、指示雷達實施自主攻擊,癱其防空體系;“蜂群”組網偵搜攻擊目標,接收攻擊指令后,及時跟蹤鎖定多個重點目標,系統自動判別由最佳攻擊位置的巡飛彈執行攻擊任務。對敵雷達陣地、防空火力、通信樞紐等目標實施精準突襲,為先期奪取戰場主動權打下堅實基礎。
全時暢通的多域通聯組網
各種電臺是各國近距戰術通信廣泛使用的主戰裝備,但超短波、微波通信要求視距傳播,常規超短波、自組網電臺等通信方式受高山密林制約難以達到很好通聯效果。無人機搭載中繼通信設備,臨空任務區,建立空中通信樞紐,為地面超短波電臺、寬帶自組網電臺等通信設備提供轉信接入點,使信息傳輸距離明顯增加,同時可使處于通信盲點的節點之間形成視距傳輸,信號覆蓋的有效半徑顯著提高。
高效精準的創新綜合保障
軍無輜重則亡,后裝保障關系著戰爭成敗,無人機機動性好、載荷能力強,拓展了保障手段。無人機可以有效打通戰場“最后一公里”,擔負派單式投送任務,無人機快速、高效、精準投送給養補給、維修器材耗材、武器彈藥等急需品,極大提高保障時效。垂直起降無人機,能突破交通狀況、地形環境的局限,及時定點輸送緊缺藥品、救護器材和設備,還可以及時后送重傷、急難病癥人員,大大提高了戰場救護時效性,減少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