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各地迎來暑期旅游高峰。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全國多個城市推出各種便民措施,打通服務公眾的“最后一公里”。
“一件便民小事”的底色,是中國人熱情好客的淳樸本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的熱情,出現在眾多外國博主記錄的“China Travel”(中國游)視頻里,他們被當地居民邀請踢毽子、跳廣場舞、品嘗美食……中國人習慣于拿出最真誠最飽滿的熱情,來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一件便民小事”的背后,是城市管理人性化和精細化的提升,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履職奉獻。西安、蘭州等多個城市每年設立的臨時瓜果售賣點,已經成為便民“保留項目”,時間從5月持續到10月不等,既方便了市民生活和游客體驗,又暢通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在近年來各大網紅城市的文旅“較量”中,政府的“聽勸式服務”已成為一張制勝“王牌”,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我必有應”。“聽勸式服務”是新時代走群眾路線、為人民服務的價值體現。
“一件便民小事”的解決,也有科技進步帶來的底氣。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在探索行李寄存優化服務,杭州實施的“輕松游”行李服務一件事改革,未來將通過技術加持,實現行李在車站、酒店和景區之間的多場景托運,游客只用在手機上點一點,便可以讓“行李跟人走”。近期,各大景區“取消預約制”后“引流”作用顯著,這得益于景區管理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的提升,使景區能及時監控客流量、發布預警、分流游客,保證游客參觀體驗。
與民便利,則城必興。正是得益于一件件“便民小事”的解決,一個個細微處的完善,于無聲處聽見城市的友好與溫情,才使城市贏得游客的同時也提升了治理水平,民生服務與城市治理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與時偕行。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民生感受,最能體現社會溫度,是執政的“晴雨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讀懂民意“晴雨表”,畫好治理“路線圖”,持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會以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