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由中國外文局、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承辦的“2024年國際傳播協同協作工作會”在廈門舉行。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應邀出席會議,并圍繞“推動國際傳播工作譜寫新篇章”議題作重點發言。
郭衛民在發言中說,今天是一個重要而且很有意義的日子。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對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年來,國際傳播事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今天從事國際傳播的各界人士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討對外傳播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他表示,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繼續發生著復雜深刻變化,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我國的國際傳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郭衛民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充分發揮國際傳播協同協作的重要作用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協同協作會見證和推動了我國國際傳播事業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高校、智庫、企業、民間機構也參加進來;交流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從主要作為外宣產品制作、活動組織的供需協作平臺,到更多地開展交流研討、凝聚共識,推動深化合作,發揮的效用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國際傳播要進一步加強交流,開展合作,取長補短,形成合力。
二是要高度重視國際傳播的實效性
注重實效是國際傳播工作的基本原則。要注重把握規律,以效果為導向開展國際傳播。現在越來越多的資源、力量投入到國際傳播中,中央和地方宣傳部門、媒體、企業等在對外傳播方面有許多精彩的實踐,但也存在著注重成效不夠、專業能力不強的問題。大家在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話語體系建設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邊的實踐,因為涉及到跨文化傳播,就需要用心去做。一方面要求我們從業者要“內知國情”,對我們自己所要介紹的內容有深入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外知世界”,準確了解受眾的需求、興趣和習慣;然后善于用交流溝通的方式、生動活潑的途徑進行傳播。
三是要積極用好公共關系助力國際傳播
現代公共關系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的,與我們系統化推進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和國際傳播工作基本是同步的。國外的公共關系理論已有較為成熟的框架和體系,中國的公共關系在實踐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和案例。如何用好公共關系學理,為加強國際傳播工作提供支持,希望大家一起來努力。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將積極提供支持,開展培訓交流,搭建合作平臺,匯聚各界力量,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國際傳播事業做出貢獻。
會上,郭衛民會長與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彥,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運全,中宣部國際傳播局副局長蘭斌等一起為“2023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獲得單位頒獎。
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計劃單列市,特邀城市,福建省內各地市宣傳部門負責同志,高校及智庫、研究機構、有關企業負責同志,以及中國外文局所屬單位、機關部室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