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不徹底、就業渠道過于集中、就業壓力偏大、就業政策宣傳不到位等諸多困境。為此,本文從促進就業的不同主體出發厘清思路,提出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多元就業;加強宣傳力度,確保宣傳到位;強化制度保障,優化就業環境;調整專業設置,推進教育改革;加強就業指導,做到全員全程;做好重點幫扶,關心關愛學生;改變自身觀念,重視職業規劃等紓解進路。另外,還號召用人單位也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創造就業崗位。以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順利擺脫當前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
關鍵詞:西藏;大學畢業生;就業
引言
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就業人群,其就業工作是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的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近些年,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入市場就業體制的改革攻堅期,“唯體制內就業”的陳舊觀念正逐步打破,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所緩和。基于應屆畢業生年年增加和待就業畢業生往屆仍有存量,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諸多困境,因此在客觀分析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出路成為當前西藏推進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
一、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三維通道
2003年,西藏基本確立大學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的辦法,并出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意見》(藏政發〔2003〕19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自2006年起,全區取消普通高校專科畢業生就業計劃分配,自2007年起,取消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就業計劃分配。自此,西藏高校畢業生真正開始面向市場就業,同時,相關的就業政策制度在不斷地改革發展中得以完善優化,逐漸形成以公考就業、企業就業和升學為主的就業三維通道和以基層就業(“西部計劃”“三支一扶”、鄉村專干、科技專干等各類專項計劃)、區外就業(因主動赴區外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較少,本文討論的區外就業主要指通過參加就業援藏計劃獲得就業崗位實現的就業)、靈活就業、征兵入伍等為補充渠道的就業格局[1]。
(一)公考就業
公考就業是指通過公務員招聘考試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取得就業崗位的就業形勢。2006年,西藏高校畢業生市場就業制度正式實施以來,為確保就業制度改革的順利過渡,西藏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在提供公益崗位、實施就業援藏、設立創業扶持基金的基礎上,依然在科學測算后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的崗位數量合理地保持在較高水平,用以對沖人們就業觀念轉變滯后性帶來的就業矛盾突出問題。隨著體制內崗位的不斷飽和,公考崗位逐年減少,但西藏高校畢業生受傳統因素和家庭因素影響,認為只有進入體制內才算是真正就業以及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求穩心態的疊加,使得將體制內就業作為唯一就業目標的高校畢業生在公考失敗后也依舊不放棄備考,更加劇了西藏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緩就業”現象。因此公考就業依然是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二)企業就業
企業就業是畢業生通過公開應聘進入國企、私企、合資企業等其他所有制企業,獲得就業崗位的就業形勢。西藏在實行高校畢業生市場就業制度以來,企業就業是僅次于公考就業的第二大就業形式,近些年吸納畢業生規模基本和公考就業規模相當。但在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中,絕大多數更傾向于國有企業,少數畢業生無力選擇民營企業,常常出現國有企業招聘現場人滿為患、民營企業門可羅雀的窘相。在全國整體經濟增長疲軟的背景下,相較于內地其他省份,西藏本就薄弱的經濟基礎更是雪上加霜,經濟發展勢頭稍顯不足、企業用工需求逐漸降低、就業崗位不斷縮減。為此,西藏不斷出臺貸款、補貼、稅收等利好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中小微等非公企業根據市場形勢適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不斷增強市場吸納畢業生能力,穩定就業市場。但在非公企業中就業的畢業生,就業穩定性較差,就業一年內離職、計劃更換工作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存在再就業的問題。
(三)升學
2021年,教育部將就業率改為畢業去向落實率,升學作為畢業去向落實率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成為西藏高校畢業生主要的一種就業形式。升學主要包含專升本、考研考博,其中專升本考試僅面向應屆專科學歷畢業生招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待就業存量較大,受市場規律影響,用人單位在崗位招聘時,提升了學歷要求,將學歷限定在本科及以上,專科學歷畢業生毫無就業優勢。因此,高校畢業生學歷提升意愿明顯。同時,近兩年教育部擴大了專升本、研究生招生規模,進一步刺激了高校畢業生提升學歷、打牢就業基礎、增強綜合實力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專升本報名人數一改往年寥寥無幾的狀況,近些年呈幾何增長趨勢。但仍舊存在部分高校畢業生(主要為專科學歷畢業生)認為在完成學歷提升后仍然面臨就業問題,擔心隨著時間推移,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計劃趕不上變化,學歷提升依舊徒勞,相對有專升本優勢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生退役士兵等畢業生群體,也存在放棄享受專升本照顧政策、擠破頭參加公考的現象。
二、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困局審視
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三維通道能夠基本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但依然存在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傳統就業觀念殘余、就業心理壓力過大、就業渠道不夠多元、就業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等問題,困擾西藏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
(一)就業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同時存在“就業難”“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造成此種怪象的有以下原因:(1)高校畢業生多青睞有穩定收入保障的體制內崗位,企業年年缺人卻又年年招不到人;(2)西藏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教育改革存在滯后性,許多行業人才產出過剩;(3)西藏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組織協調、溝通交流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畢業生綜合素養較低,很難應聘到心儀的崗位。
(二)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不徹底
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實施10余年以來,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已經摒棄了傳統就業觀念,樹立了市場就業的新觀念,但依舊有部分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制度改革過渡期實行的“將公考崗位數量保持在較高水平”政策抱有幻想,一心想著公考。部分專科學歷畢業生升本欲望不足,對專升本依舊持觀望態度。極少部分高校畢業生存在“等靠要”思想的殘余,造成“慢就業”“不就業”現象。
(三)就業渠道過于集中
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以公考就業、企業就業和升學為主,其他就業渠道除基層就業(“西部計劃”“三支一扶”、鄉村專干、科技專干等各類專項計劃)稍具吸引力外,通過區外就業、靈活就業、征兵入伍等就業渠道實現就業的畢業生比例較低[2]。區內畢業生受“不遠離家鄉就業的傳統觀念”影響,就業援藏計劃實施效果不盡理想。靈活就業缺乏組織歸屬感和工作安全感,靈活就業比例偏低、質量不高。高校畢業生征兵入伍政策宣傳不到位、宣傳方式不夠新穎,導致部分有意向參軍入伍的畢業生因不了解政策而放棄入伍[3]。
(四)畢業生就業壓力偏大
西藏高校畢業生過高的就業期望與現有崗位的結構性錯配,容易導致其產生就業怠慢和就業焦慮問題[4]。(1)畢業生因自身素質能力達不到意向崗位要求,錯失就業機會;(2)部分畢業生眼高手低,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不感興趣,主動放棄就業機會。最終都沒能實現順利就業,容易產生就業挫敗感,進而導致就業怠慢和焦慮問題。
(五)就業政策宣傳不到位
就業政策宣傳不到位,宣傳方式單一(以線上發布為主),崗位招聘信息宣傳不及時,導致部分畢業生對已有的就業幫扶政策知之甚少甚至錯過招聘機會。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后與高校的聯系緊密度降低,很難獲取相關就業幫扶政策和市場崗位招聘信息。同時,虛假招聘信息趁虛而入,部分高校畢業生容易被虛假招聘信息迷惑,導致就業被騙。
三、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紓解進路
擺脫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需要各方協同發力,共同解決。要發揮市場調控作用,科學合理制定政策,并確保政策的宣傳落實;要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與市場的契合度,發揮教育引導幫扶作用;畢業生個人要樹立市場就業觀念,提升綜合實力,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增強就業內生動力。
(一)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多元就業
相關部門要科學制定刺激經濟增長的各類政策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擴大市場就業崗位需求;同時,合理引導畢業生靈活就業,增加靈活就業崗位,提高靈活就業比例;充分發揮就業援藏計劃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優勢,面向區內高校畢業生做好政策的宣傳解讀;加強征兵宣傳,針對有入伍意愿的高校學生專門做好入伍政策講解,提高高校學生征兵入伍率。
(二)加強宣傳力度,確保宣傳到位
就業部門應該適時開通新媒體賬號,針對高校畢業生等有就業需求的重點人群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和崗位信息。在高校畢業生離校后,積極發揮基層就業職能部門貼近待就業群體的優勢和送崗位上門、送政策上門服務的便捷性;高校也應積極向待就業畢業生轉發推送就業部門的權威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此外,還要做好反詐宣傳,對不實信息要及時辟謠。
(三)強化制度保障,優化就業環境
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就業市場的監督管理,出臺相關制度法規,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堅決懲處企業違規解聘、不按照合同支付勞動報酬等違反勞動法的相關違法行為;加強對就業崗位信息的甄別監管;治理泄露畢業生個人信息行為;妥善解決靈活就業畢業生的社保擔憂,提高靈活就業滿意度。
(四)調整專業設置,推進教育改革
高校要合理穩妥地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縮減人才需求不大專業的招生規模,停辦人才過剩專業,新增滿足市場需求的融合交叉學科專業。高校還應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水平;嘗試開設職前體驗課程,提高畢業生職場適應能力。
(五)加強就業指導,做到全員全程
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要做到全員參與、全程跟進,甚至要全方位服務。全員參與要求除高校就業部門和輔導員外,班主任、專任教師、教輔人員、管理人員也要共同參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5]。全程跟進要求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不同階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全方位服務要求不斷根據專業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提高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六)做好重點幫扶,關心關愛學生
高校要在做好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針對可能存在就業心理問題的重點畢業生群體,做好團體輔導;在有必要情況下,可以開展個別咨詢,并及時干預。真正關心關愛學生,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健康心理,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同時,也可尋求學生家長支持,發揮家庭情感支撐作用,提升畢業生就業信心和心理抗逆能力[6]。
(七)改變自身觀念,重視職業規劃
(1)高校畢業生要提升市場意識,樹立市場就業觀念,轉變其傳統就業觀念,重視學歷提升,增強就業實力;(2)積極利用校內外各種培養培訓平臺,珍惜培養培訓機會,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3)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并能夠根據就業市場情況適時調整職業目標;同時也要降低就業期待,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崗位,避免產生就業挫敗感[7]。
結語
總之,推動西藏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對改善西藏經濟發展格局、提升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具有深遠影響,需要多方協同,久久為功。在此,用人單位也應該配合多方主體共同發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正確選人用人觀,杜絕盲目提高入職門檻和就業歧視,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構建產學研互促互融,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培養的便利性,建立人才蓄水池,重視人才梯隊建設,超前謀劃企業發展布局,創造更高經濟效益和更多就業崗位。
本文系2022年度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XZEDYP22011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聶生奎.關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國人才,1997,(11):58-59.
[2]涂永前.“零工群體”崛起, 勞保法要更有作為[N].澎湃新聞,2020-04-28.
[3]張慧毅,孫文杰.“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構建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15):29-36.
[4]毛秋亞,姚珂.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國際公關,2023,(05):119-121.
[5]劉葉萍,王藝云.就業壓力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應對措施研究[J].商訊,2024,(03):175-178.
[6]王琦.試論高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指導措施[J].就業與保障,2024,(01):121-123.
[7]趙明.我國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的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19,(10): 67-72.
(作者單位:1.西藏大學 2.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