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宣講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理論宣講能力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工作在理論基石、育人本質、傳播內容并沒有變,但是在時代形勢、教育對象、實踐形式上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挑戰。以安徽工業大學輔導員理論宣講工作為例,積極探索理論增力、團隊增質、情感增溫、形式增色、實踐增效的“五維”理論宣講育人新模式,持續推動高校大學生理論學習全覆蓋、教育引導全方位、指導實踐全領域。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實踐模式
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國高校理論宣講的不斷深入開展,探索新模式,拓展新路徑,凝聚正能量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是對照新形勢新要求,理論宣講依舊存在新挑戰、新任務、新期待。高校輔導員開展理論宣講不僅需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且需要回應時代要求、國家期待、學生需求。
一、新時代高校理論宣講之“變”
(一)時代形勢之“變”:堅持正確方向,注重回應時代新要求新期待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正確認識”。理論宣講工作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教育學生運用所學理論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當前正處于大數據時代,網民的結構復雜,青年學生容易受負面輿情影響,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面臨新挑戰。這些新危機、新變化驅動著高校輔導員要及時轉變話語方式。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把握學生新特點,注重做好大學生媒介素養能力提升,培養好學生的“網絡表達能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地做好大學生的網絡輿情引導。
(二)教育對象之“變”:強化理想信念,注重把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
新媒體時代,00后、05后大學生呈現出了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主體意識強,反感空洞的說教,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思想行為特征。常言道,最好的教育是讓受教育者自己發揮特長和潛力。在高校理論宣講中,大學生扮演著特殊的身份角色,他們是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統一體,是理論傳播者與理論踐行者的統一體,是理論宣講人與宣講對象的統一體。高校的理論宣講要深刻把握學生成長特點,提升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表象又能歸納問題本質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深化理論學習、聯系實踐探究、強化思想認同,不斷筑牢理想信念、深化家國情懷、增強責任認知,避免出現偏離或逃逸的學習狀態,在互動式宣講中以期實現最好的宣講育人效果。
(三)實踐路徑之“變”:打破傳統路徑,注重形成師生互助成長模式
理論灌輸、說服教育、社會實踐、典型教育等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這些方法在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其固有的育人作用與教育功效。但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隨著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征的深刻把握,顯然,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已經在逐步趨向科學化、時代化、藝術化。在傳統方式方法的基礎上,網絡教育、朋輩教育、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新的教育方法逐漸顯示出其特殊的作用與意義,“走進學生思想”“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學習”等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與實際的新的育人形式正在創造出別樣的教育范式。
二、新時代高校理論宣講之“不變”
(一)理論基石之“不變”:理論宣講的指導思想一如從前
輔導員的理論宣講的內容不僅要隨著時代而更新,向學生闡釋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而且要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不僅要在新時代先進典型的榜樣示范的講述中唱響青春主旋律,而且要從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無窮智慧與精神,要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與源泉。
(二)育人本質之“不變”:立德樹人、育人育才的初心依舊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隨之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高校輔導員也面臨著國際形勢、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當代大學生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要回答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培養什么人?這里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能夠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輔導員的育人初心與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是保持一致的,就是要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之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心,這里的“心”是愛黨之心、愛國之心、愛人之心。輔導員的理論宣講工作需要用科學的理論作為支撐,但是絕不僅僅是理論的被動灌輸,而是要有接地氣、有朝氣的語言去描繪理論在實踐中的樣子。
(三)目的原則之“不變”:三大規律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這三大規律是輔導員理論宣講的根本遵循,也是輔導員育人工作的內在要求。正因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學生價值觀塑造、行為塑造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與職責,輔導員的理論宣講更應該注重把握學生的需要、符合學生思想行為特征,在指導學生的理論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插上信仰的翅膀。
三、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探索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育人新模式——以安徽工業大學為例
深刻把握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工作的“變”與“不變”,努力讓“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的理論之聲傳遍校園,探索形成“理論增力”“團隊增質”“情感增溫”“形式增色”“實踐增效”的理論宣講育人新模式,實現受教育者由被動灌輸向主動學習轉化,由明白道理向認知使命轉化,由情感共鳴向砥礪實踐轉化,由激情追夢向奮斗圓夢轉化,同步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協同成長的良性效應。
(一)理論增力,實現受教育者由被動灌輸向主動學習轉化
輔導員開展宣講創新理論、黨史歷程、中國精神等活動,是推動大學生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載體和方式。輔導員們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率先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進而引領學生做先進思想與正確價值觀的傳播者、弘揚者、擁護者。輔導員理論宣講工作的核心是思想理論的講授和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需要以黨的先進思想理論作為基礎。輔導員可以通過厚植理論功底、加強理論學習作為提升自身的理論宣講能力的重要抓手[1]。
(二)團隊增質,實現教育者由明白道理向認知使命轉化
宣講團由2021年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第11屆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趙穎虹老師,第6屆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楊建老師,安徽省輔導員年度人物、安徽省優秀輔導員、安徽省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特等獎、一等獎獲得者、安徽省名師工作室負責老師、校優秀輔導員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輔導員標桿組成。宣講團成員通過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小故事闡述大道理的方式,點燃學生“生逢盛世 使命在肩”的自豪感與“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責任感。學校堅持三步走,不斷提升輔導員理論修養,夯實理論基礎:(1)通過組建屆次化校內輔導員宣講團,強化理論武裝。借力于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學工論壇”、學術講座等,促使輔導員激發工作動力,在學習中淬煉,在實踐中提升;(2)通過“立項研究”提升隊伍研究力,通過一年一度輔導員專項課題,加強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凝練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工作成果;(3)通過“名師輻射”擴大典型影響力。探索名師工作室的“傳幫帶”輔導員培養模式、輔導員團隊工作創新模式,營造趕學比超的良好氛圍。
(三)情感增溫,實現受教育者由情感共鳴向砥礪實踐轉化
《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砥礪愛國奮進要在共情上下功夫,涵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高校輔導員面向學生群體開展理論宣講工作不僅要有理論的深度還要有情感的溫度。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多重身份的統一體,聆聽師者教誨的同時還應該主動參與宣講活動之中,充分發揮主客體優勢,秉承“讓宣講對象成為最好的宣講人”理念,以“學子匯報”“青春告白”“共情共鳴”等行動多層次、全方位、互動式、立體化、體驗式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強化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通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宣講,實現“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小故事闡述大道理”的校園宣講模式,真正達到以講促學、以學助講,在講中學、在講中悟的良好效果。學工部通過匯編優秀學子風采錄、微信公眾號展示、易班網個人專訪、現場宣講、網絡直播等形式對優秀學生典型事跡進行了全面宣傳,深入挖掘優秀學生的成長經歷與優勢經驗,進一步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
(四)形式增色,實現受教育者由激情追夢向奮斗圓夢轉化
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但知識結構、思維方式還處于逐漸完善的階段。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工作需要從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入手,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多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活躍教學氣氛,讓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激發他們深入思考理論問題的興趣和潛能。組建輔導員宣講團、優秀學子宣講團、大學生宣講團等群體,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課上課下相統一的方式,轉變宣講主體,創新宣講模式,利用新媒體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思想引領、價值引導,促使師生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與行動自覺[2]。
(五)實踐增效,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協同成長的良性效應
2014年以來,學校9名輔導員先后獲得全國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1項、華東片區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安徽省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三等獎3項;培育出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2人、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1人、全國最美輔導員1人、安徽省輔導員年度人物6人、安徽省優秀輔導員5人。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學校征集的“新青年說”系列微視頻共有14位當代“新青年”傾情講述光輝歲月、重大事件、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以小見大、立意深遠,在學生群體中傳播正能量,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學史愛國、篤信篤行的良好風氣和輿論氛圍。該項作品還獲得了全國易班黨史公開課最佳課程獎,位列全國第3名。此外,學校還獲得該活動的優秀組織獎。與此同時,學生參與易班黨史學習教育宣講等相關工作被安徽青年報專欄報道,“四史”教育工作安徽省教育廳頭條、安青網、安徽先鋒網報道。
結語
通過理論宣講,有效提升大學生對理論學習的情感認同和行為自覺,切實引導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人才培養的創新方式,為青年學子提供思想引領、價值引導,致力于用青年人感興趣的對話方式、聽得懂的語言結合時事熱點、理論政策、生動案例在學生中開展理論宣講,通過分享建黨之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之路、民族復興之路等,引導學生堅定信念,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本文系1.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計劃項目《大學生宿舍文化培育名師工作室》(項目編號:sztsjh-2023-4-5);2.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科研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培育研究》(項目編號:2023rwsk001);3.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科研項目《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23rwsk0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勇,朱平,李永山.論輔導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標準的完善——基于《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9,(07):94-98.
[2]王軍峰.論高校輔導員理論宣講能力的自我提升策略[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20,28(04):42-45+13.
(作者單位:1.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2.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 3.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