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數據要素活力被充分釋放,以突飛猛進的勢頭融入社會不同領域,現代教育技術也進入新發展水平。職業教育被數字科技洪流所裹挾,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持續創新學科教育教學,繪制成外語教學的“數字教育星圖”。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應乘借信息技術中的新交流媒介,密切關聯“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實現“為學而教”,真正彰顯信息時代“助教優學”優勢。本文從現代教育技術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出發,洞察幽微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傾向性明顯、應用手段較為單一以及教學評價沒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等頑瘴痼疾,以期守正創新提出教學創新的實踐策略,構建新時期高職英語數字化、智慧化和個性化教學新生態,推動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持續提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職英語;教學實踐
引言
現代教育技術將信息技術作為主要工具載體,被視為是涵蓋信息技術、彰顯數字化特征的教育技術手段而構成的系統,給學科教學改革帶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現代教育技術革新了教學方法與手段,促使教學管理和研究縱深發展;另一方面,現代教育技術使多媒體等信息化工具不再是輔助教學工具,而是成為能夠為教學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定制服務的教學手段。受現代教育技術影響,高職英語教學實現從傳統“以教為主”至“以學定教”“技術促教”的轉變[1]。
一、現代教育技術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影響
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現代教育技術正在以無與倫比的速度發展,從多媒體教室的電子白板,到智慧化個性化學習軟件,再到運用增強現實(AR)等技術為學習者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徹底革新了現代課程教學模式。故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工具,能夠推動整合資源,豐富英語教學內容;縱深空間,打破英語教學時空壁壘,對高效課堂構建產生積極影響,構建“英語+技術”的高效課堂[2]。
(一)整合資源,豐富英語教學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的加持之下,虛實資源日新月異、持續豐富,不斷充實著教育教學的內容,助推著高職英語教學內容開始向更多維、容量更大、教學目標價值更能充分彰顯受教育者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虛擬空間微課等資源、智慧化分析學習者特征、個性化推送自主學習資源等能夠更好地輔助英語教師在充分精準解讀教材和課程標準、全面分析學生英語學情的基礎之上,整合高階英語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革新教學評價,在虛實兩大時空內實現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
(二)縱深空間,打破英語教學時空壁壘
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動下,課堂教學多元信息的傳播路徑發生了巨大轉變,能夠在多重空間滿足不同專業大學生明確或潛在的學習訴求和需求,在自由開放的時間和空間中實現教師、學生與教育技術的交互。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使大學生接收外語知識和獲取語言技能變得更為全面、獨立、多觸點,能夠為其高質量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提供更為個性化和便捷化的條件。故此,高職英語教師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媒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為中心,對大學生的虛實空間英語學習特征進行實時追蹤、問題診斷,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智能化編輯、輸出和管理,教學評價更具有科學客觀性,從而有力提高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的質量,全面打破了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的時空藩籬[3]。
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之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頑瘴痼疾
在《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幫助教師在更為廣闊的虛實一體化教學空間,開展多樣化、交互式和信息化的教學活動,助力教學質量持續攀升。由此可見,對高職英語教學而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夠延展大學生外語學習的空間,縱深英語學習深度。但是,目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仍存在形式主義傾向性明顯、應用手段較為單一等頑瘴痼疾,制約著教學質量提升。只有厘清問題、定位原因,才能切實推動高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形成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良好生態[4]。
(一)形式主義傾向性明顯
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有效幫助高職英語創新教學內容,促使英語學科與職業教育學科特性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彌補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普遍存在過于關注形式問題,如在課件播放過程中出現動畫、音效等,而忽視英語教學的學科本質,致使大學生將注意力放至音視頻、課件動圖等之上。這種重形式創新而忽視學科特性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手段,導致教學目標和教學形式脫節、出現本末倒置,嚴重桎梏著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極大降低了大學生英語學習質量。
(二)應用手段較為單一
現代教育技術能夠集合音視頻、動畫等信息技術優勢,繼而充分調動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促使其在教育技術的加持下,獲得更為良好的英語學習體驗。然而高職英語教師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過程中,僅僅將其視為輔助教學的基礎工具,甚至是將智慧白板當做“電子黑板”進行使用,沒有充分利用其中的智慧化、個性化功能,為大學生營造沉浸式、智能化的外語學習情境,導致大學生逐漸喪失英語學習內驅力,英語高階思維無法形成。
(三)教學評價沒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公正性;應協同多元評價主體,以確保評價的科學專業性。但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沒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將大學生在虛擬空間的學習態度、價值等進行數據分析,僅以標準化測驗為主,導致評價結果無法對教學革新產生導向作用。另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主體以課程教師為主,沒有將多元評價主體如校內外專家、家長、單位和學生等納入之中,導致評價結果無法精準定位教學核心問題,失去了職業教育評價結果的職業性和導向性[5]。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路徑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踐路徑應是立足于學生之學,堅持教學活動的根本在于大學生外語學習基礎以及個性化英語學習需求,關注且重視學生之間的英語綜合素養差異,從而打造形式多樣、虛實結合的外語學習任務,真正為提高英語教學達成度搭設橋梁和支架。現代教育技術正是契合這一改革下的最佳媒介,以互聯網交互化、多樣化、個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優勢,為英語教師創設多元、多維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空間,持續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從而構建新時期高職英語教學新范式。
(一)整合資源,合理革新學習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應積極整合網絡平臺中的隱形化學習資源,從而有機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將大學生外語知識的習得、英語高階思維的養成以及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等貫穿其中。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應理性認識到,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大學生網絡行為頻繁,偏好且善于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獲取信息,因此可在網絡中的有益內容整合至教學內容之中,以此拓寬學生英語學習視野,縱深外語教學空間。如在講授“中西文化”相關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將“Western Arabs”“American Factory”等紀錄片融合教學內容之中,要求大學生思考“What aspects are cultural conflicts mainly reflected in?”“How should we deal with cultural conflicts?等”,從而以主導趨向強的隱性化文化產品引導大學生高階英語思維能力的形成。
其次,微課(譯自Microlecture),特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受教育者認知規律和知識習得規律,呈現碎片化教育內容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具有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結構相對完整的優勢特征。故此,高職英語教師可將中國大學MOOC、超星爾雅網絡通識課平臺、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以及EduCoder在線實踐教學平臺等微課資源融合教學內容之中,激勵大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順利實現外語知識遷移。
(二)形式多維,多元化教學方法
現代教育技術借助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等優勢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方法革新提供了諸多手段,英語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不同專業的大學學生特征、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等為大學生創設合理多元的英語學習情境、布置多元化、差異性學習任務等,持續增強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與語言性、人文性與綜合性,真正形成“英語+技術”的教學新格局。一方面,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各學科教學應服務職業教育本質,提升學科教學合力,從而強化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故此,高職英語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大學生營造切合專業背景的學習情境,從而在情境教學中強化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可結合大學生興趣偏好,為其設置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任務,如創編英文詩歌、撰寫英文小說、展開英文舞臺劇等,并上傳至Dailymotion、喜馬拉雅、Instagram、Bilibili以及荔枝APP等平臺;亦可以鼓勵大學生自由組建小組,以“Cultural Conflicts”“Dream Jobs”“Personal Hobbies”等主題創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以多樣化的英語學習任務,促使大學生產生英語學習內驅力,減少外語學習的枯燥感和無助感,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6]。
(三)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主要載體,實踐性是其主要功能。故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可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貫通課內外、校內外,形成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提升的“多場域”。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可聯合校內外教老師開設EPW(English Practice Workshop)以及EWT(English Writing Tu toring)等線上第二課堂,重點在于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翻譯等能力的鍛煉,從而與英語課堂形成呼應,全面提升其英語綜合能力。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可在校內形成英語教學共同體,將校內外英語教師、外籍人士、第三方信息技術公司等納入主體人,開發基于本校特色和專業群的線上英語學習平臺,設計英語口語交際、視聽、讀寫等基本模塊,開發文化、音視頻等文化素養拓展模塊,疊加“英語I人”,嵌入大學生喜愛的“單詞連線大王”“英語趣配音”“英語殺”以及“腦力單詞”等小游戲,以此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英語實踐的“多信息”、英語實踐的“高密度”。
(四)優化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主體
多元化教學評價提倡由不同主體共同參與,采取多重方式、多元視角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做出精準判斷,其本質在于去單一化。故此高職英語教師應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三大方面著力,形成完整系統的評價體系。(1)英語教師應革新評價內容。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加持下大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性和人機交互等重要性凸顯,那么英語教師應將這些內容納入評價內容之中,與傳統標準化評價形成一體;(2)英語教師可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在后端收集整理大學生學習平臺的英語網絡行為,通過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其英語學習偏好、問題,勾勒客觀科學的“數字英語學習者畫像”;(3)英語教師可聯系校內外專家、企業人員、家長以及第三方評估公司參與評價過程之中,形成評價主體的“多場域”,以全面評價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從而為英語教學革新提供數據支持,實現以評促新、以評促強和以評促改[7]。
結語
信息技術迭代升級助推新質生產力的出現,帶來了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巨大變革?,F代教育技術以信息技術優勢為基礎,在教學時空內提高了多元信息傳播的速度、增強了師生交互性以及延展了教學時空,為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革新奏響了新的曲目。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高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數字技術”優勢,整合資源,合理革新學習內容,延展大學生英語學習視野;形式多維,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力;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優化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主體,使得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常改常新”,構建新時期英語育人新格局。
本文系2022年榆林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YGH2201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安欣,沈希,周穎,等.英語教師視角下人工智能與教學的融合發展:機遇、挑戰與提升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02):71-79.
[2]陳淑維,陳聰誠.數字時代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進路——教育生態學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1):24-27+69.
[3]吳玲娟,張德祿.基于雨課堂的通用英語設計學習模式研究——兼論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3):78-84.
[4]王娜,張敬源.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深度融合之反思——基于技術融合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8(05):3-7.
[5]潘正茂,唐智彬.論面向關鍵能力養成的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程整合設計[J].職教論壇,2021,37(05):70-77.
[6]吳蘭.智慧教學視閾下高職英語雨課堂教學探究——遼寧裝備職業技術學院雨課堂教學分析報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7-8.
[7]謝倩.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2》Food單元為例[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5(01):48-51.
(作者單位:神木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