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下的技術創新體系應用的有效性,保證其完善性以及科學性,首先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背景,其次探究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產業創新體系構建的重點內容,即強化政府補貼、健全產業鏈結構以及明確技術創新效率,通過上述三種方法可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性,實現了提升新能源汽車銷量、推動“綠色發展”的落實以及降低汽油與柴油消耗的目的。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產業發展 產業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體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針對此情況相關部門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并將其貫徹落實于各個行業和領域之中,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對于汽車產業來說,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提出了新能源汽車,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本文主要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進行研究,明確其發揮的作用以及技術創新的價值和優勢,不斷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1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國民經濟水平不斷增加,為了提升自身的生活條件,私家車的數量不斷增加,為人們的旅游出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是私家車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氣,部分地區廢氣排放量如表1所示,其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導致出現溫室現象,氣候異常以及極端天氣經常發生。
從表1中可以看出,汽車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尤其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煙塵和粉塵,其也是汽車運行主要的廢氣,傳統汽車的運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國也開始逐漸加深新能源汽車的研究,并提出了多項技術,以此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而時間節能減排的目的。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上海與北京的廢氣排放量較少,而這主要是因為其經濟較為發達,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較為普遍,且居民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而西藏廢氣排放量最少,主要是因為整體人口數量較少,因此汽車保有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總的來看,在實際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強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斷對技術進行創新,推動產業的發展和進步,降低廢氣排放[1]。
2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下的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車銷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能源汽車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雖然具有較強的應用優勢,但是相關技術人員依然不斷對產業進行創新,從而不斷降低傳統燃料材料的應用,提升燃料的有效應用率[2]。在最初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我國實際應用情況,針對此情況,我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了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使得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完善,提升了整體應用性能,而且在有效宣傳的支持下,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2.2 有助于推動“綠色發展”的落實
傳統汽車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比如說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如表1所示,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且影響“綠色發展”的落實,因此不斷創新新能源汽車尤為重要。新能源汽車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通常不會燃燒燃料,因此從根本上避免了廢氣的排放,降低了對居民身體健康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環境污染的負擔。與此同時,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創新,也降低了電力資源的消耗,但是依然可以保證新能源汽車的運行性能,因此對節能減排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創新,對于落實“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助于資源節約,同時也降低了碳排放以及有害氣體的排放。
2.3 有助于降低汽油與柴油消耗
傳統汽車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汽油資源或者是柴油資源,其百里油耗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公式(1)中,B表示百里油耗(單位:L/km); 表示汽油消耗量(單位:L);H表示行駛里程(km)。
新能源汽車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從根本上降低了對汽油資源或者是柴油資源的依賴,主要應用新能源。而在技術創新的支持下,不僅降低了汽油資源或者是柴油資源的消耗,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傳統電能的依賴和消耗,實現了資源節約的目的。
3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下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
現階段,在實際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斷進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相關部門提出需要繼續進行產業技術創新,并構建完善的體系,保證技術創新的科學性以及適用性,推動整體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研究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3.1 強化政府補貼
產業技術創新與政府補貼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政府補貼直接影響技術創新率,由此可見政府補貼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整體補貼機制。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活動,主要由兩個部分共同組成,即知識成果創新以及創新成果轉化,在實際開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包含眾多內容,因此需要保證資金的充足性,保證技術創新的順利進行。為了保證政府補貼的有效應用率,需要對政府補貼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非線性影響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明確二者之間是存在門檻效應[3]。在實際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應用Hansen面板門檻模型,在此過程中將技術創新的有效性作為被解釋變量,將政府補貼強度作為解釋變量以及門檻變量,將其他影響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單一門檻模型以及雙重門檻模型,單一門檻模型如下所示:
雙重門檻模型如下所示:
在模型(2)與模型(3)中,各個參數含義不同,表示門檻閾值;、以及表示不同門檻區域內估計系數;表示樣本;表示年份時間;表示殘缺項。
通過上述單一門檻模型以及雙重門檻模型,可以明確政府補貼的強度,并根據其了解技術創新的有效性,以此為基礎對補貼進行完善和優化,進而提升補貼的有效應用率。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對補貼進行完善和優化,建立補貼監管體系,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保證信息對稱性,并由專業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篩選,保證后續應用質量以及效率,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建立技術創新補貼項目甄別機制,加大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交流,保證信息共享性。在實際進行補貼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盈利性較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3.2 健全產業鏈結構
現階段,在實際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節能環保以及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對各個行業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此種理念的提出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在此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對相應的技術進行創新。在實際開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最為重要一項內容就是健全產業鏈結構,其主要是為技術創新提供驅動,因此一定要保證新能源產業鏈的完善性。
首先,新能源技術一定要不斷進行創新,同時還需要針對裝備制造業進行技術創新,其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其主要是制造新能源汽車的設備,比如說電池、門板等內容,因此一定要保證技術的創新性,這樣才能保證后續技術創新的有效性[4]。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應用智能化技術,建立自動化智能化制造系統,其可以保證制造的精準性,避免出現數據錯誤的情況。自動化智能化系統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制造的精度,同時也可以保證制造效率,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其次,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實際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企業還需要對公司的戰略進行相應的調整,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如表2所示,保證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對資產進行重組。為了保證技術創新的有效性以及適用性,可以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這樣可以提升競爭優勢以及競爭力,同時也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對于重要零部件的制造來說,我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動力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等方面,其可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但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還需要對其進行創新和優化,在技術創新方面,可以建設動力系統集成以及動力總成,為零部件的制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我國提出了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以及開關磁阻電機等電機技術,且越來越成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部分技術已經落實在實際工作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述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并未依賴于其他國家的技術。
3.3 明確技術創新效率
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實際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與其他產業創新之間存在較強的差異性,不能知識引進科學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需要對多種技術進行融合,形成新型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之中。但是根據當前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創新技術無法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中,降低了技術創新效率,因此在實際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應用相應的方法,明確技術創新效率,以此提升技術創新的有效性。現階段,技術創新效率評價方法有3種,即隨機前沿分析方法、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以及Malmquist指數方法。
3.3.1 隨機前沿分析方法
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在對技術創新效率進行評價之前建立一個明確的函數,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現有生產環境中,將投入資源以及可能獲得的產出通過建立的函數進行表示,進而判斷技術創新的效率[5]。隨機前沿分析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整體效果較為明顯,且可以對誤差進行相應的分析,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得套入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產出變量,只能應用一個產出變量。
3.3 2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非線性參數的其中一種,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進行線性規劃,其在實際進行分析計算的過程中,決策單元投入和產出保持不變,然后在先行規劃的支持下,進而明確技術創新的效率,并根據其對技術創新進行相應的調整,其模型如下所示:
此模型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不需要設置生產函數,因此可以同時對多項投入與產出進行估算,提升技術創新效率評價的效率以及有效性,但是為了進一步保證其應用的質量,相關技術人員依然在不斷地努力,并對模型進行相應的完善和優化。
3.3.3 Malmquist指數方法
Malmquist指數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對多投入、多產出以及對個時期的定量進行分析和評價,且在實際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可以針對同時其內的技術創新進行比較,因此整體應用效果強于上述兩種分析方法,因此被廣泛應用。Malmquist指數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模型如下所示:
在模型(5)中,代表決策單元投入變量;代表決策單元產出變量;代表技術效率指數;代表技術變化指數。在實際對技術創新效率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直接套用模型即可。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背景的影響下,產業技術創新尤為重要,其從根本上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動我國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產業基礎創新可以從3個角度出發,即政府層面、產業結構層面以及技術創新效率層面,以此完善健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阮值華,黃德勝.“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分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3(1):159-168.
[2]陸元三,劉登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對策研究——以衡陽市為例[J].內燃機與配件,2021(19):157-158.
[3]蔣瑩.把握產業變革機遇,創新引領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J].中國發展觀察,2021(2):52-55.
[4]李朋林,王婷婷.政府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基于技術創新效率視角的評價[J].地方財政研究,2021(8):86-96.
[5]胡亞林,施慧敏,王俊朝,周梅.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路徑研究——產學協同創新的視角[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