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場地電動車的廣泛應用,其充電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對于內置電池多樣性的充電解決方案。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并設計了一種非車載低壓快速充電機,該充電機能夠智能地分配功率,以適應不同電動車的充電需求。首先詳細闡述了柔性功率分配的技術原理,以及優化功率分配算法。然后介紹了充電機硬件構成的幾個核心模塊,包括:主控制器、功率模塊(分為前級AC/DC和后級DC/DC)和功率分配單元。最后介紹了充電機的軟件業務實現邏輯,通過硬件和軟件的綜合設計,實現了充電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該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快速充電解決方案,通過柔性分配功率,達到減少充電時長,節能增效的目標。
關鍵詞:場地電動車 低壓充電機 功率柔性分配 功率模塊
1 引言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場地電動車因其環保無噪、低速安全、經濟便利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旅游景點、園林小區、高爾夫球場、街道巡邏、清潔環衛、智能倉儲等各個領域。然而,電動車的廣泛普及受限于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尤其是快速充電技術的發展,這對于提升用戶體驗和推動場地電動車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場地電動車的充電方式主要有兩種:車載充電機和非車載專用低壓充電機。車載充電機通過電源線和市電相連即可充電,使用簡單方便,但存在成本較高、占用車輛空間、充電功率較小等缺點。非車載充電機則通過將市電交流電整流為低壓直流電為電池充電[1],具有充電功率可定制、實現快速充電、不占用車輛空間等優點,但需要簡單培訓才能使用。
這兩種充電方式均為固定功率充電,存在最大功率受限和冗余功率無法利用的局限性。當電池快充滿時,充電功率會快速減小,若充電機為多臺電動車同時充電,會造成充電功率的浪費,尤其是功率較大的充電機。因此,固定功率充電由于缺乏靈活性,無法根據電池的實際充電狀態調整功率,導致充電效率不高,充電時間較長,增加了能耗和運營成本。
針對現有技術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快速充電解決方案——柔性功率分配的非車載低壓充電機。該技術的核心在于評估合適的最小顆粒度的充電功率模塊,將它們組合后,再依據各個車輛的充電狀態柔性分配功率,從而減少充電時長,節能增效。
2 柔性分配功率的技術原理
本方案的核心由三大模塊構成:主控模塊、功率分配模塊和電源模塊。電源模塊又分為兩級架構,前級是AC/DC整流電路,產生恒定的110V直流母線電壓,后級是由M個最小功率顆粒度的DC/DC模塊并聯而成。柔性分配功率的技術方案原理示意圖1所示。
場地電動車的快速充電過程,涉及復雜的數據交互和智能功率管理,以確保充電既快速又符合車輛的具體需求。以下是充電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2.1 數據交互與參數獲取
當充電機與電動車建立連接后,主控模塊通過工業總線與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BMS)進行數據交互。充電機獲取關于電池狀態的實時參數,包括充電需求電壓、充電需求電流等。這些參數對于確定充電策略和保障充電安全至關重要。
2.2 充電需求分析
根據從BMS獲取的充電需求電壓,充電機計算出各個DC/DC轉換模塊可以提供的最大充電電流值。不同電動車的充電電壓是可能存在差異的,例如48V或72V。
2.3 最優模塊組合計算
考慮到不同車輛的充電需求電流和DC/DC模塊的最大功率輸出,充電機將計算出最優的模塊組合方案。這一方案旨在在滿足充電電流需求的同時,最小化充電功率的浪費,從而提高充電效率。
2.4 充電過程的實時調整
一旦確定最優的模塊組合,充電機將對相應的功率分配模塊發送指令,開始對電動車進行充電。在充電過程中,主控模塊將持續監測充電需求的電壓和電流,并根據這些參數的實時變化,通過功率分配模塊來動態調整功率的分配。
2.5 冗余功率的柔性分配
在充電過程中,如果檢測到某些模塊的功率未被充分利用,充電機將智能地重新分配這些冗余功率,以滿足其他車輛的充電需求。這種柔性功率分配策略不僅提高了充電機的整體效率,也為充電場地的運營商帶來了經濟效益。
3 柔性分配功率的控制策略
3.1 功率分配的初步設定
參考圖1,首先,當場地電動車連接到充電機時,BMS會實時發送當前電池所需的充電電壓U和充電電流I至充電機。充電機的主控模塊接收到這些信息后,進行以下步驟:
(1)最大電流計算:主控模塊根據給定的電壓U,已知單個DC/DC模塊的最大功率條件下,可計算單個DC/DC模塊在該電壓下能夠輸出的最大電流Id_max。
(2)DC/DC模塊數量確定:通過公式(n-1)*Id_max<I<n*Id_max,計算出所需的最少DC/DC模塊數量n,以滿足電動車的充電需求。
(3)功率分配控制:一旦確定了所需的DC/DC模塊數量,主控模塊將控制功率分配模塊,閉合n個空閑DC/DC模塊的充電通路,以向電動車提供所需的電流。
(4)電流分配及控制指令:主控模塊進一步計算每個DC/DC模塊實際應輸出的電流Id_rt,滿足公式Id_rt=I/n。并向相關的n個模塊發出控制指令,確保電流的平均分配。
3.2 需求功率變化時的調整策略
隨著電動車電池接近充滿狀態,所需的充電電流會迅速下降,此時進入涓流充電階段以保護電池。充電機的主控模塊通過與車輛的BMS持續通信,實時監測到充電需求電流I′的變化。
(1)最優DC/DC模塊數量重新計算:根據新的充電需求電流I′,主控模塊利用公式 (m-1)*Id_max<I’<m*Id_max,重新計算最優的DC/DC模塊數量m(其中m<n),以適應當前的充電需求。
(2)DC/DC模塊冗余識別與釋放:通過比較當前的DC/DC模塊數量n與新的最優數量m,主控模塊識別出冗余的模塊數量(n-m),并決定釋放這些模塊,以便為其他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
4 智能低壓充電機的硬件實現
本文基于上述功率柔性分配原理和策略,設計實現了雙槍和四槍充電機,分別能支持兩臺和四臺場地電動車同時快速充電。其中雙槍充電機柔性分配功率的電氣控制原理圖如圖2所示(四槍充電機同理)。
4.1 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是基于GD32F105RBT6 在Keil V5開發環境上開發的。該MCU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內核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有128KB的Flash和64KB的SRAM,最高主頻達108MHZ[2],確保了快速的指令執行和處理速度。具有2路CAN接口,支持CAN 2.0B協議,可以高速、可靠地分別與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BMS)以及充電機內部的功率模塊進行通信。還包含5路USART,可用于和顯示屏或后臺監控系統保持實時通訊,傳遞充電數據或設置用戶參數。
4.2 功率模塊前級AC/DC
功率模塊前級AC/DC的主要作用是將三相交流電轉換為穩定的直流母線電壓。在本設計中,目標是產生110V的直流母線電壓,為后級DC/DC轉換器提供穩定的電源支撐。這一步驟對于整個充電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
它采用三相維也納(Vienna)拓撲架構,通過提供三個電平的輸出電壓,從而減少了開關損耗和電磁干擾(EMI)。這種拓撲結構特別適合于三相輸入系統,能夠實現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電力轉換[3]。
半導體開關器件的選擇至關重要。MOSFET因其快速開關特性、較低的導通電阻和良好的熱穩定性而被采用。
軟件控制采用電壓電流雙閉環PI控制,保證直流輸出母線電壓的持續穩定[4]。
4.3 功率模塊后級DC/DC
后級DC/DC采用三電平移相全橋拓撲電路,這種設計可以提供更平滑的輸出電壓波形,減少電壓紋波,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和性能[5]。
該DC/DC能夠實現0-100V的寬范圍輸出電壓調節,這種靈活性使得系統可以適應不同的負載需求和電池充電階段。
通過精確的控制策略和優化的電路設計,后級DC/DC轉換器能夠將輸出電壓紋波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對于保護敏感電子設備和延長電池壽命至關重要。
4.4 功率分配單元
功率分配單元是柔性分配功率的充電系統中的一個關鍵組件,它負責根據充電需求和策略,動態地分配功率到各個DC/DC模塊。
該單元實際上是由多個并聯的繼電器組合模塊構成,每個繼電器對應控制一個DC/DC模塊的充電回路。它們負責在主控模塊的指令下,斷開或閉合DC/DC模塊的充電回路。這種控制方式允許系統根據實時的充電需求,靈活地調整參與工作的DC/DC模塊數量。
功率分配單元在設計時還需考慮電磁兼容性問題。繼電器的切換會產生瞬態電流,可能對系統的其他部分造成干擾。因此,需要采取適當的濾波和屏蔽措施,以滿足EMC標準[6]。
安全更是充電機設計的首要考慮。功率分配單元應具備過流、短路和過熱保護功能,以防止意外情況對系統造成損害。
5 充電機的軟件實現
5.1 啟動和自檢
在充電機初次上電時,系統自動進入自檢狀態。此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
(1)內部故障檢測:系統執行一系列預定的故障檢測程序,以確保所有內部組件正常工作。
(2)模擬-數字轉換器(ADC)采樣:通過ADC對電壓和電流進行采樣,確保充電機的輸入信號準確無誤。
(3)按鍵輸入采集:收集用戶通過按鍵輸入的指令,以供后續處理。
(4)告警判斷與處理:對檢測到的任何異常情況進行判斷,并執行相應的告警處理機制。
在自檢狀態下,充電機不會響應任何與充電相關的控制命令,以確保安全和系統的可靠性。
5.2 待機與通訊握手
自檢完成后,充電機進入待機狀態,此時內部功率模塊保持關閉。若用戶通過按鍵下達啟動命令,充電機將與電池管理系統(BMS)進行通訊匹配。匹配成功后,若滿足啟動充電的條件,充電機將設置開關機控制狀態為開機狀態。此時,電壓和電流的設定值將根據BMS的給定值或人工設置進行配置。
5.3 充電過程
充電機啟動后,進入充電階段,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恒流充電階段:在這個階段,充電機的輸出電流嚴格遵循BMS設定的電流值,同時充電電壓與電池電壓保持一致。
(2)功率模塊最優分配判斷:當個別車輛接近充滿時,充電機會按照柔性分配功率策略,釋放冗余的功率模塊,同時分配給其他需求充電車輛。
(3)充電完成判斷:當電池電壓達到其最大可充電電壓值時,充電機判斷充電過程完成,并進入充電完成狀態。
5.4 運行監控與異常處理
在充電過程中,充電機持續進行監控,以確保充電安全和效率。監控內容包括:
(1)交流異常檢測:監測交流電源的穩定性,確保電源供應符合充電要求。
(2)直流輸出過欠壓保護:實時監測直流輸出電壓,防止電壓異常對電池造成損害。
(3)直流輸出過流和短路保護:實時監測直流輸出電流,防止電流異常對電池或充電機造成損害。
(4)過溫告警:通過溫度傳感器監控充電機的內部溫度,避免過熱導致的安全隱患。
若在運行過程中檢測到任何異常情況,充電機將立即進入告警狀態,并終止充電過程,以保護電池和充電設備的安全。
6 結語
本文針對場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多樣性和快速增長,提出了一種基于柔性功率分配的非車載低壓快速充電機。通過綜合設計,本研究實現了對多臺車輛同時充電過程中,根據車輛實時所需的充電功率大小變化,動態地調整功率分配,從而顯著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充電效率。同時,本充電機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充電過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確保了充電操作的可靠性。
柔性功率分配策略的應用,使得充電機能夠適應不同場地電動車的充電需求,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與傳統的固定功率充電方式相比,本充電機展現出更高的靈活性和效率,減少了因功率不匹配導致的能源浪費,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研究為場地電動車的充電問題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推動場地電動車充電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更加綠色、高效、智能的充電服務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再磊,陳偉林.一種叉車用快速充電方法的研究[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1,26(10):200-202.
[2] GD32F105XXDatasheet[Z].2013:22.
[3]馮興田,崔曉,陶媛媛.三相三線制Vienna整流器系統仿真與實驗平臺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3):102-105,145.
[4]朱文杰,任聰,許贏,等.基于滑模控制的維也納整流器電流諧波抑制[J].電工技術,2022,11:36-39.
[5]劉計龍,肖飛,陳偉,等.一種三電平全橋直流變換器新型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34(33):5854-5860.
[6]翟國富,薄凱,周學,等.直流大功率繼電器電弧研究綜述[J].電工技術學報,2017,32(22):25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