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它是一類因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組織損傷甚至死亡的嚴重疾病。從病因上來看,腦卒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在腦卒中患者群體中占據了顯著地位,大約占到了總數的60%~70%。腦卒中發病急、預后差,快速識別疾病早期癥狀,實現早診早治,是贏得搶救時間,獲得較好治療效果的關鍵。
腦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然而,具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如長期吸煙、酗酒、偏好高脂食物、久坐不動,以及經常使用雌激素(包括口服避孕藥)的人,比一般人面臨著更高的風險。此外,有腦卒中家族史者,心臟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是腦卒中的高危人群。
早期發現并識別腦卒中的信號至關重要,因為早診早治能夠贏得搶救時間,提高治療效果。以下是腦卒中的一些常見早期癥狀:一側身體突然無力或麻木;一側嘴角流口水;一側面部、舌頭、嘴唇或(和)肢體麻木或沒有知覺;不能說話或說話含糊不清,前言不搭后語,不能理解他人話語含義;眩暈,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搖晃不定、站立不穩;雙眼向一側凝視,出現一過性黑蒙,視物模糊或有重影;吞咽困難或飲水嗆咳;突發原因不明的頭痛、眩暈、嘔吐;突然意識喪失或抽搐。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值得推薦的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有兩種——
“120”原則 看1張臉:觀察患者的兩側臉部是否不對稱或一側嘴角歪斜;查2條手臂:讓患者閉眼,雙臂平舉10秒,查看是否有一側手臂無力、往下掉;0(聆)聽語言:可以問患者一個問題,檢查其是否吐字不清、說不明白或無法說話。如果出現上述任一突發癥狀,患者身邊的人應快速撥打120急救電話。
“B E F A S T”原則 B(Balance)平衡:患者難以維持身體平衡,正常行走;E(Eyes)眼睛:讓患者看一下手勢或者具體的物體,如果難以辨認,出現困難,提示視覺障礙;F(Face)臉部:讓患者微笑一下,如果面部不對稱,一側沒有表情,提示面癱;A(Arms)手臂:讓患者平舉上肢保持10秒鐘,如果10秒鐘內一側肢體突然垂落,提示肢體偏癱;S(Speech)說話:讓患者說一句拗口的話,如果表達困難,說明出現了語言障礙;T(Time)時間:迅速前往醫院,隨行人員就診時應準確說明癥狀出現的時間。
生活中,突發腦卒中應如何急救?
(1)立即撥打“120”:患者發病后,家屬或周圍群眾應首先撥打急救電話,盡可能爭取急救時間;
(2)讓患者就地平躺:盡量讓患者靜臥休息,不要哭喊或搖晃患者,也不能隨意搬動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3)測量血壓、血糖:如果家中有血壓儀或血糖儀,可以先為患者測量血壓、血糖水平。但在醫生確診前,不要擅自給患者服用藥物;
(4)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如果患者處于昏迷狀態,要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或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
(5)妥善照料抽搐患者:如果患者發生抽搐,應使其處于側臥位,讓嘔吐物流出,并將毛巾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避免咬傷舌頭;
(6)入院后積極配合:救護人員到達后,家屬可配合一起搬運患者,避免顛簸加重病情,并向醫生提供詳細病史和癥狀發作時間等信息。
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提前1分鐘接受治療,就能爭取更大的生存可能,降低殘疾、死亡的發生風險。如果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能在發病4.5小時內進行有效救治,能夠挽救部分尚未壞死的腦組織,可大大改善治療效果。
生活中,一旦發現疑似腦卒中患者,應即刻送往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由專業醫生迅速評估病情,開展規范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