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保空腹狀態(tài):采血時最好保持空腹狀態(tài),尤其是早晨采血時更為重要。大部分正常參考范圍都是以空腹血液測定值為基礎的。然而,過長的空腹時間會影響血液成分,增加甘油三酯等物質的含量,所以以8~12小時為宜。通常建議在采血前24小時內(nèi)食用清淡的素食,避免攝入高糖高脂類食物和水果。此外,應停止飲用咖啡或咖啡類飲料、濃茶類飲料以及酒類。
(2)減少吸煙:吸煙會導致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兒茶酚胺和血清皮質醇含量升高,同時影響血液學指標。因此,采血前應盡量避免吸煙或減少吸煙。
(3)避免劇烈運動:在采血前一天晚上和采血當日早晨要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和勞動。此外,采血前應至少休息10分鐘,以確保血液循環(huán)通暢并穩(wěn)定情緒。在冬季采血時,患者應保持身體暖和,血液循環(huán)通暢,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4)選擇合適衣物:抽血當天,不要穿袖口過小過緊的衣服。避免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因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腫。
(1)選擇合適的采血部位:患者應該將手臂伸直并輕輕放松,以便醫(yī)務人員更容易找到適合采血的血管。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選擇其他部位進行采血,比如手背或者手指。
(2)嚴格消毒:在采血之前,醫(yī)務人員會使用消毒酒精或碘酒等消毒劑清潔采血部位的皮膚,以避免細菌感染。患者應該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輕輕地將皮膚暴露在采血部位,確保消毒過程的順利進行。
(3)采血時放松:在醫(yī)務人員采血的過程中,患者需要放松身體,保持安靜,以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移動或者緊張,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進而影響采血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此外,在采取過程中,如果感覺有不適感,如眩暈、惡心等,要及時與醫(yī)護人員溝通,以便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1)局部按壓:采血后需在針孔及向上兩厘米進針處的范圍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這個過程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防止血液繼續(xù)流出,減少血腫和血管破裂的風險。但千萬不要揉搓局部,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皮下血腫,加重局部不適。血液凝固的時間可能會因人而異,因此需要確保按壓時間足夠長,以完全止血。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障礙等情況,更應該延長按壓時間,直到確定完全止血為止。若局部出現(xiàn)淤血,24小時后可以用溫熱毛巾濕敷。
(2)注意休息:采血后要適當休息片刻。有些人可能會在采血后感覺頭暈、眼花、乏力等暈針癥狀,這時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平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可以飲少量糖水,補充體力。等癥狀緩解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檢查,以免出現(xiàn)意外。24小時內(nèi)應保持手臂清潔衛(wèi)生,盡量別洗澡,更不要洗桑拿。
(3)注意電話:當出現(xiàn)不合格標本時,實驗室會立即電話聯(lián)系患者重新采集血液標本。所以采血后要注意接聽電話,約定重新采集標本的時間及要求,避免影響您的復診及其他診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