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模塊化教學改革方面的協同創新,而新形態教材建設是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本文根據模塊化教學改革理論,深入分析了當前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教材設計存在的問題。在結合模塊化教學改革需要和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闡述如何遵循新形態教材設計原則,設計并開發相應的新形態教材。通過教材與教學實踐的有效整合,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模塊化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研究與實證。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新形態教材
課 題:本文系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課題編號:ZI2021070105)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要求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創新模塊化教學模式,打破學科教學的傳統模式,探索‘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為適應模塊化教學改革需要,相應的專業課程教材也要重新設計開發。在食藥安全專業領域的國家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背景下,通過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的新形態教材一體化設計與實踐研究,探討基于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教材開發路徑,為該專業的教材設計與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模塊化教學的發展現狀
在當前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的發展趨勢。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模塊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逐漸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模塊化教學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對各個專業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模塊化教學以職業定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模塊化課程體系是以課程模塊為基本單元的組合體,它瞄準職業或崗位群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以能力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緊密結合,以期達到職業崗位的必備需求。
一些職業院校已經在模塊化課程改革上做了大量探索,搭建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塊和資源平臺,同時一些教師和學者深入探討了模塊化教學理論并進行實踐創新,這些探索不僅為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的模塊化教學和新形態教材開發提供了理論支撐,也豐富了專業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當前教材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筆者發現當前教材的內容與實踐應用脫節。如表1所示,2017版教材在內容覆蓋度方面只達到70%,而對于實踐技能的強化不足,導致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之間難以構建有效的橋梁。課程的理論與實務結合處于中等水平,這種結合程度不足以應對日益復雜的食品安全檢驗挑戰。教材的更新周期過長,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進行一次修訂,故適應性分析呈現出較差的結果,專業性反饋也僅為一般。
然而,2018修訂版和2020最新版教材在多個維度上有顯著的提升。2018修訂版教材將內容覆蓋度提升至75%,并且在實踐技能的強化上達到了中等水平,理論與實務結合達到良好水平。這一版次的適應性分析和專業性反饋也有所改進,可以看出教材確實在逐步向實際應用靠攏。2020最新版教材在短短兩年的更新周期后,進一步提高了內容的覆蓋度,達到85%,實踐技能強化也達到了高標準,這說明教材設計者更加注重教材與行業實踐的緊密結合,同時也提升了其適應性和專業性。
到了2021年,在線互動版教材的推出標志著教材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該版本教材每年更新,確保最新的行業變化和技術進步能夠被快速地反映在教學內容上。內容覆蓋度高達90%,并且對實踐技能的強化達到了“非常高”水平,這無疑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的深層原理并掌握最前沿的檢測技術。更為重要的是,該版教材在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層面達到了“卓越”水平,適應性分析達到優秀,專業性反饋同樣達到了“卓越”的水平。
研究顯示,更新周期對教材內容的新鮮度和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一個較短的更新周期能夠及時反映行業最新的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從而提供給學生更全面、更新、更實用的學習資源。在各方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教材需要繼續朝著及時更新、高覆蓋度、強化實踐技能和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和技術發展。
(一)教材體系結構設計
調研協作共同體中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對應就業領域的崗位需求,按照“基礎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選”的“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設計新形態教材體系結構。具體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以食品檢測崗位和食品質量控制兩個崗位的共有部分作為教材編寫的重點,以兩個崗位各自的個性拓展方向的教材編寫作為支撐,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可以滿足教師課內課外教學、學生線上線下學習需要的新形態教材和教學資源。
(二)在線配套教學資源設計與開發

數字化資源是新形態教材的重要輔助部分。在搭建數字資源平臺時要根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架構,從學生的視角去開發有效資源。一是整合協作共同體院校現有的優質數字資源;二是依托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開發一批包含文本、音頻、視頻以及動畫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包,通過上述兩種途徑完成新形態教材所需的數字化資源的整合,并上傳至智慧職教平臺,為學生“立體化”地提供數字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與學習空間,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打破學習的時間限制,實現協作共同體校際的資源共建共享。
(三)新形態教材建設
以協作共同體為平臺,以“校際校企聯合共建、食檢食安融合共享”為建設宗旨,多元主體合作開發跨專業融合的系列新形態教材。在深入討論協作共同體專業標準、教學標準和“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基礎上,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合理選擇教材內容,滲透思政教育,培育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發揮不同院校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的協同優勢,打造專業特色和課程特色更加鮮明的新形態教材。新形態教材開發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一是在協作共同體院校已出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形成與課程資源配套的書配網形態教材;二是在已有課程資源基礎上,依據課程資源的內容和形式研發新形態教材;三是教材與課程資源同步設計開發新形態教材。
(一)教材使用及推廣
在協作共同體中尋找試點使用新形態教材。拓展校際輻射,實現共享共育。加強與更多國內外兄弟院校的合作,實現新形態教材與未來課堂教學模式共享,增加教材的使用人數,提高教材建設的受益面和輻射面。
(二)新形態教材教學成效評估與反饋
利用會議、微信群、E-mail等手段,對使用教材的學校進行專項調研,收集反饋意見,根據實際教學的需求不斷豐富、完善教材。通過數據分析、問卷調查、訪談和比較等方法對教材的應用效果進行檢驗,論證教材使用成效及不足之處,作為教材更新修訂的重要參考。
通過對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教材設計與實踐的深入探討和研究,筆者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模塊化教學改革為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教材設計與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模塊化教學,可以更好地將知識點、技能點進行組織和整合,使學習內容更加系統和完整,教材設計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需求,緊密結合企業需求YHf8U3ndFuGTRhRgPZ/AgA==和行業標準,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二,教材內容的更新和實踐環節的完善是教學改革的關鍵。食品檢測與質量安全專業群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新形態教材要確保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緊跟行業發展動態。同時,要注重實踐環節的設置,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第三,教學團隊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打造是教材設計與實踐的保障。通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專業素養的提高,使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教材設計與實踐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教材設計與實踐的評估和反饋機制是教材持續改進的保障。要通過建立健全的評估與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學生和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材內容和實踐環節,確保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1]蔡躍.職業教育活頁式教材開發指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作者:劉丹赤、汪海燕、王秀敏、夏之云,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