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數字化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并滲透到職業教育領域。加快職業教育數字化進程,離不開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以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是當前職業教育領域的一項重點任務。鑒于此,本文立足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內涵要義與現實需要,簡要分析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運行邏輯及推進路徑。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內涵要義;運行邏輯;推進路徑
數字素養賦能教師能力發展,是我國當前教育數字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賦能專業能力發展受阻,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教師自我認知不足且缺乏發展內驅力,主要表現在研究意識淡薄、數字化教學能力不足等方面;二是缺乏數字教育支撐,如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政策支持、整體改革進程遲緩、數字技術未能充分融入工作環境等。
基于行為導向理論與系統理論,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形式方面,包含教育要素、經驗要素以及培訓要求。其中教育要素是指系統的學習;經驗要素是指促使教師提高專業能力發展水平的學習、工作以及活動經驗;培訓要素多是指以推動專業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各種活動。二是內容方面,主要包括應該了解掌握的教育政策內容、專業學科知識、師德師風建設以及信息技術的使用等。三是行動方面,主要包括接受指導,了解新知識,復習回顧已學知識,探討合作、分享交流。四是目標方面,具體指的是能力發展的目的,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目標,主要包含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習質量的提高、培育質量的升級。
綜上所述,首先,從個體要求角度來看,在專業能力方面,要求職業學校教師積極追求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持續提高教學管理能力、課程教學能力以及實訓指導能力;其次,從社會需求來看,職業教育應該形成系統聯動,積極開展交流與協作,鼓勵引導職業學校教師主動參與、深刻思索,從而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最后,從制度層面來看,應拓展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途徑,按照構成教師專業能力的各要素建立評價指標,評估教師某一階段的專業能力發展成果,同時通過落實相關政策,制定相關制度,保障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
(一)有助于教師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
數字化技術、教師發展平臺,不僅能為職業學校教師的學習創造便利條件,還能促進教師更新觀念,主動走出專業能力發展的“舒適區”。進入數智時代,職業學校教師應認識到不能單憑某門學科知識樹立權威,而要注重自身知識結構體系更新能力的提高。
(二)有助于教師提高對信息的選擇、提煉與加工能力
在信息時代,雖然信息隨處可見,但信息資源卻良莠不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具備分析信息、提煉信息與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使其能通過互聯網獲取和甄選有價值的知識內容的能力。
(三)有助于教師提高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信息技術并非只是一種手段工具,職業學校教師若僅能解讀信息技術傳輸的內容,則很容易陷入技術的“牢籠”。職業學校教師通過提高數字素養以強化專業能力,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進行融合,由此建立新的教學秩序、打造新的教學范式。職業學校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不同的現代教學工具。比如,利用大數據進行學情調查、利用智能教育平臺進行測試;通過QQ、微信等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利用“藍圖一點”等軟件,按照班級學生的水平層次自動生成試題,再利用軟件批改功能完成自動化評閱等。
(一)循證視域下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運行邏輯模式
筆者主要通過循證視域,即將“微認證”作為一種基于能力本位理念,融合數字技術支持的微型學習活動評價,遵循“以證據作為決策核心要素”的“教師教育循證邏輯”,簡要分析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運行邏輯。通常該運行邏輯可以被劃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教學“循證環”運行模式,第二種是微認證“循證環”運行模式。所謂“循證環”是指在能力認證與數字素養評價中,經歷素材從粗糙至精細、證據從低級至高級的“歸納—演繹—歸納”循環。
首先,在教學“循證環”運行邏輯模式中,教師以教育者的角色,在履行日常教學職責,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從個體客觀感受與主觀經驗出發選擇數據,如云端數字學習平臺、課程資源庫與現代教育技術工具教學中的應用等,打造互聯,進而獲得數字素養提升的證據,如教育教學、教師評價、教育科學研究、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等,然后在教學能力發展實踐中及時進行檢驗。通過對數字素養提升證據的檢驗,不僅能對教育教學工作持續反饋,還可以作為教師能力發展的重要證據,由此推進微認證“循證環”的運行邏輯模式。
其次,微認證“循證環”運行邏輯模式運行的主導源自政府相關部門,在該模式下職業學校教師的角色是“學習者”,將證明素材提交給托管機構,由該機構遵循發行的認證標準評價教師能力。然后按照所得的反饋結果,一方面對校內數字環境建設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優化師資考評以及師資培養的策略,教師利用反饋結果總結能力發展證據,同時在反思中對自己形成更全面的認知,立足教學實踐積極探索能力發展路徑。除此之外,運行邏輯的場域是和外部環境相互融通的數字化環境,簡言之,職業學校教學應處于數字化的教育環境中,在獲得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有力支持的前提下,避免因環境封閉而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上述兩種在“循證環”模式下的運行邏輯,都是將教師視作“樞紐”并且進行遞進式銜接。邏輯任務為通過提高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而遵循“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原則的教學實踐活動屬于運行的起始點與落腳點。
(二)循證視域下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運行邏輯特點
第一,運行邏輯的層次性。層次性不僅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更是系統與邏輯運行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基于運行邏輯的層次結構分析,兩個“循證環”都可以被視為“子系統”,同時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前后遞進的。除此之外,兩類“循證環”模式下的運行邏輯,是由層次更低的要素組成,比如共享認證信息、能力認證歸類等。
第二,運行邏輯的整體性。在邏輯支撐下的系統,是彼此依賴的、由不同組成部分建立起的、具備指定功能的一個有機整體。在上述運行邏輯下的“循證環”以數字素養賦能職業教師能力發展,得益于教師、學生、環境等不同要素之間的有機配合,一方面實現教學相長功能,另一方面實現評價功能。
第三,運行邏輯的開放性。運行邏輯想要達到動態平衡,需要內部與外部之間相互協調。與以往教師能力評價模式不同的是,“循證環”依托信息的流轉和交換,保障由內部促進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該運行邏輯還要有巨大的運轉體量支持,這樣能夠容納更多的方法、內容,從而在強大的外部支持下助力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
(一)建設數字化校園,創設數字技術環境
無論是數字化技術還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都能起到培養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以促進能力發展的作用。因此,應大力支持數字化校園建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職業學校的數字化建設項目提出具體要求,既要對數字化校園建設開展橫向評比,還要對典型建設案例進行大力推廣,積極鼓勵職業學校之間合作共享,進而打造一定區域范圍內的職業教育集群,最終實現職業學校間的共同發展。職業學校通過積極建設數字化校園,提供數量充足、功能齊全的數字化教學基礎設施,創設良好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在基礎建設方面加快實現教育數字化,從而為開展數字化教學工作提供保障。職業學校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建設并更新智慧教室與錄播室等相關配套設備,由專業人員負責維護教師的大數據,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建設正規的學習平臺與資源庫,配置專職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指導,及時提供幫助,避免教師對教學技術的應用產生抵觸情緒,鼓勵并支持其將數字化技術有效運用于課程教學中,在每日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數字素養,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教師能力發展。
(二)創建數字素養培訓模式
政府有關部門牽頭組織職業教育領域研究人員,構建兼顧普適性、基礎性以及指導性的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模式,收集整合相應的培訓資源,一方面為提高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提供資源、技術等方面的科學指導,另一方面形成明晰的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要求,同時對資源不足或者教師數字素養培養難度大的職業學校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幫扶。職業學校在對教師進行數字素養培訓之前,應先進行校內調研工作,主要掌握學校當前師資隊伍的數字素養水平,了解各專業教師進行理論數字化教學與實踐數字化教學的需求,基于政府頒布的培訓體系,利用校內調研結果設計校本培訓方案,同時為每位教師提供專門的“能力發展檔案”,由此保障數字素養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一般培訓內容包含“技術融合教學的創新路徑”“數字技術知識技能”等。有關數字技術的知識技能,涉及使用智慧教室的注意事項、操作智能化教學設備的要點、制作微課的技術等;關于技術融合教學的創新路徑,包含教學設計、翻轉課堂以及“O2O”教學等,需要注意的是,培訓基礎內容是數字知識技能,而重點在于數字化課程的教學設計。基礎內容培訓,可結合調研結果面向數字素養相對薄弱的教師進行,重點內容培訓則應展現學科特點,即依據學科門類開展專項培訓。除此之外,還可邀請不同專業具有豐富數字化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授課,利用學術分享、現場觀摩或者“數字技能大賽”等形式,培養教師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在比賽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
(三)進行數據驅動下的數字素養評價
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在培養職業學校教師數字素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引領作用,在具體的實施環節,應量化相應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權重,這樣能夠為管理人員的培訓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職業學校應以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為基礎建立適合本校教師實際情況的評價體系,開發用于進行自我評估的數字化工具。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系對數字素養賦能職業教師能力發展至關重要,其可以促使教師主動對自身數字素養水平進行反思。但從現實情況看,一些職業學校的評價方式仍然以結果性評價為主,難以從客觀角度評價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職業學校應與時俱進,運用數字化技術開展教師數字素養評價。如利用大數據,收集學校教師的學習行為以及教學行為數據,其中應涵蓋數字化意識、數字化應用以及專業能力發展等,在上述數據信息支持下實施動態化、精準化的教師數字素養評價。同樣,可以利用數字化的自我評估工具,幫助教師在實踐中及時了解自己數字素養已經達到的水平與今后努力的方向,進而有效指導教師提高數字素養以促進專業能力發展。
筆者基于循證視域探究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運行邏輯,從數字化校園建設、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教師數字素養評價三個方面,提出數字素養賦能職業學校教師能力發展的推進路徑,以期為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動力與支持。
[1]吳砥,桂徐君,周馳,等.教師數字素養:內涵、標準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8).
[2]閆寒冰,余淑珍.教師數字素養提升:以研訓專業化為底色的數字化實踐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8).
[3]孔令帥,王楠楠.如何發展教師數字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路徑與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23,43(6).
[4]胡小勇,李婉怡,周妍妮.教師數字素養培養研究:國際政策、焦點問題與發展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4).
[5]王佑鎂,楊曉蘭,胡瑋,等.從數字素養到數字能力:概念流變、構成要素與整合模型[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3).
(作者:尤天生,廣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教務教研科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