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紅日耀海濱,
長虹飛貫若龍騰。
水拍橋梁傳聲韻,
一弦一柱奏佳音。
港珠澳大橋連血脈,
人工島上會親人。
【入角】
穗 “二妹、三妹,你們看,中國結——”
【十板南音板面】
穗 “高聳塔橋中,交織粵港澳赤子忱。心相連,我們歡欣聚首。”
港、澳 “開通港珠澳大橋,真是更能便捷彼此,欣喜不禁。”
穗 (白)“阿妹呀,我從來未試過從廣州這么快就過來了。以后我們可以上午在廣州‘嘆早茶’,嘆完早茶過澳門行大三巴。”
澳 (白)“晚上呢,我們就一齊去香港銅鑼灣Shopping!”
港 (白)“是啊!現(xiàn)在是灣區(qū)時代,什么都很方便。”
穗 (白)“你們還記不記得媽媽講過,當年‘香港制水’,她回來用了好長時間啊!”
港 (白)“是呀!提起香港水荒,媽媽參加了‘東深供水’工程,多次往返,那段日子真是辛苦呀。”
澳 (白)“這么龐大的工程,而且內地同時又發(fā)生了旱災,可僅僅一年····”
澳 “送水工程如期竣,滋潤全香港人。”
【出角續(xù)唱】
合 “春水一泓兩同飲。同心之結,結同心。慈母昔曾親結贈。莫忘彼此一家人。”
【流水南音】
穗 “一路越過崎嶇,全憑母親護蔭。難忘昔日,彼此共苦分甘。當下衣食住行,豐足甚,灣區(qū)攜手,砥礪前行。”
港、澳 “舉目變化發(fā)展,心神振奮。”
合 “回首昨日憶忖頻。”
澳 (白)“家姐,你們還記得嗎,幾年前你們來澳門探我,剛好遇到半世紀一遇嘅特大臺風肆虐濠江。”

【新曲】
合 “電閃雷鳴,天色昏暗。臺風‘天鴿’,澳門橫侵。”
穗 (白)“‘天鴿’過后,新的臺風‘帕卡’又即將來襲,我們一群人困在十月初五街,面對泥湴堆積、腥臭難聞、垃圾如山、樹木傾倒、一發(fā)千鈞,幸得駐澳解放軍出動救援。”
合 “道路滯禁,縱橫交錯,施救艱辛,如此情形軍心共印,并肩共手,全力不管昏晨。”
【白欖】
合 “解放軍,共奮身,捱饑忍渴不畏苦辛。頂風冒雨來行動,綠色軍服濕透全身。徒 手搬垃圾,被玻璃金屬來刮傷,鋸斷樹,急步頻,體力透支步昏暈。不畏艱難和險阻,身心全力為了救我們市民。”
穗 (白)“布滿細菌嘅臭水將你們的手腳泡到又紅又腫。解放軍哥哥啊!你們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但是為了搶險救災,你們一刻都沒得休息,你們實在太累太累啦,靠在樹邊都打盹,蹲在垃圾邊都睡著···”
【彈詞】
人潮喧囂,突然寧靜,只剩低低贊嘆音。
他們披星戴月未曾睡,快讓親人有望夢深深。
澳 (白)“就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得救了!澳門好快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合 (白)“多謝你,解放軍哥哥!你們辛苦啦!”親情深深連三地。共同挽手,不可相分。休戚與共心連心。千億年歲,永系一家人,一家人。
澳 (白)“咦!你們快來看,有白海豚躍出水面誒!”
合 “伶仃不再嘆伶仃,橋高路穩(wěn)。穿梭飛駕,發(fā)展與日俱新。上空飛航,與大橋映襯。雄獅奮起,國際龍騰。灣區(qū)藍圖齊織錦。”“同心結”(插白:粵港澳),“結同心(插白:一家親)。慈母諄諄深刻印,深刻印(插白:攜手共織中國夢)。長聚首,長聚首,一家人,彼此永是一家人。”
點評:
“儂既剪云鬟,郎亦分絲發(fā)。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在傳統(tǒng)語境中,同心結以“永結同心”之意,象征著愛情的堅貞綿遠。而在本作中,作者以“同心結”為題,取同心結“綿遠”的意蘊,為港珠澳大橋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
首先是精神意義上的。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綜合國力、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了勇創(chuàng)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其次是交流意義上的。得益于港珠澳大橋的建成,珠海、香港、澳門、廣州等城市能更好地開展旅游、人才、技術、服務等方面資源的流通,對推動大灣區(qū)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具有非凡的意義。這層意義在作品中被精準濃縮為穗、港、澳“三姐妹”對于往來便捷地表述“上午在廣州‘嘆早茶’”“嘆完早茶過澳門行大三巴”“晚上呢,我們就一齊去香港銅鑼灣Shopping”。這種擬人化的表達就是大灣區(qū)群眾對大橋最直觀但也是最真實的感受。
最后是心理意義上的。作品對這層意義的闡釋,緊跟在擬人化“三姐妹”對美好生活的暢想之后,將故事情緒從高位導下,在心理層面營造出了一個由高到低的落差。這一落差的存在,為強化故事張力提供了可能性,但需要作者特別注意情節(jié)的鋪設。如果“低位”的情節(jié)不夠穩(wěn)健扎實,張力就會異化為“撕裂感”,故事就可能“斷裂”。而在這部分,作者連續(xù)使用“香港制水”“東深供水”“臺風肆虐”三個事件,集中展現(xiàn)出了不論在何時何地,哪怕再困難,祖國母親都會全力以赴保障港澳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和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這就讓“低位”情節(jié)非常穩(wěn)健,在承接故事情緒落下的沖擊力的同時,更將之導入寬厚的主題“渠道”中,讓“親情深深連三地。共同挽手,不可相分。休戚與共心連心。千億年歲,永系一家人,一家人”更有說服力。“雄獅奮起,國際龍騰。灣區(qū)藍圖齊織錦”的結尾與開頭的“一輪紅日耀海濱,長虹飛貫若龍騰”遙相呼應,更增強了作品的氣勢。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