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化學知識的起步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文章簡要分析了設計素養導向的化學作業的兩點意義,并具體闡述了設計生活化作業、分層作業、單元作業、情境類作業、表達類作業的方法。
【關鍵詞】素養導向;初中化學;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吳月蘭(1981—),女,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學。
設計素養導向的初中化學作業,意味著教師不僅要通過作業幫助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取得進步,還要通過作業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發展相應的能力和素養。對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摒棄“題海戰術”,轉而以素養為導向安排作業內容,豐富作業呈現形式,以真正發揮作業的優勢,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鍛煉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設計素養導向化學作業的意義
(一)優化作業形式,減輕學生負擔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雖然難度并不大,但知識涉及范圍廣,包含光、聲、電、磁等多方面內容,學生需要記憶大量零碎的知識[1]。因此,在傳統作業模式下,教師往往會結合自己在課堂教授的知識點設計大量書面作業,以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記住相關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業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學生可能在日復一日完成單一類型的作業的過程中,感覺學習化學知識枯燥、無趣。
設計素養導向的化學作業時,教師需要減少枯燥、機械的練習,思考如何推動學生能力和個性發展。教師還要遵循“因材施教”理念,著眼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復合性的作業,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
(二)增加實驗作業,提高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豐富多樣的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魅力點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的關鍵[2]。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均為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化學實驗技能后,可以布置實驗作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進行分析,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內化,發展核心素養。而且學生往往對化學實驗有較濃厚的興趣,只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常常在完成課堂實驗活動時感覺“不過癮”“做不完”。對此,教師可以設計素養導向的實驗作業,鼓勵學生在家完成安全、簡單的小實驗,以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做實驗的時間不足等問題,同時有效落實減少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的要求。
二、素養導向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策略
(一)生活化作業:聯系實際,經歷科學探索
化學教師應以作業為媒介,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地了解化學反應的具體過程,由此逐步形成良好的化學觀念。生活化作業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時利用生活經驗思考、分析。而且這樣的作業往往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能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3]。教師可以嘗試以生活問題為切入點布置作業,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以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印象,讓學生在做中學。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生活化作業時,教師所選擇的生活現象應當是真實而且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的,否則作業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3章第1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的教學為例,由于“分子”“原子”等概念較為抽象,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作業,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設計簡答題,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分析和解答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在冰箱里放了一個榴梿,一段時間后,整個冰箱中都會充斥著榴梿的味道,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習本節知識后,學生會明白,這是因為分子在不停運動。在確定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綜合選擇題。
【綜合選擇題】
以下解釋錯誤的是( )。
A.熱脹冷縮:說明分子的大小隨溫度升降而改變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
C.10 ml的酒與10 ml的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 ml: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D.濕衣服在夏季更容易晾干:說明分子運動速率會受到溫度影響
(二)分層作業:基于素養,實現思維進階
設計素養導向的化學作業時,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為此,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將作業分為基礎鞏固、發展提升和創新拓展三個層次,其中基礎鞏固層次的作業較為基礎,包含學生應當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發展提升層次的作業側重提升學生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實驗、圖表進行分析,基于事實展開推理;而創新拓展層次的作業則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拓展性,能夠拓寬學生的化學視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化學知識,同時推動學生質疑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4章“認識化學變化”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后設計下列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難度適宜的作業完成。
【基礎鞏固作業】
1.請自行在網上搜索實驗“燒不壞的手”的視頻,認真觀察實驗流程及實驗現象,嘗試分析實驗原理。
2.丁烷是打火機和氣罐中的主要成分,請結合所掌握知識展開分析,說一說丁烷具備哪些性質,并思考人們在生活中怎樣收集丁烷氣體。
【發展提升作業】
請對比固體酒精和丁烷氣的燃燒情況,并說出丁烷的組成元素,然后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想法。
【創新拓展作業】
請推測丁烷的制備方法,并寫出制備思路。
在上述作業中,基礎鞏固作業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發展提升作業考查了學生分析物質組成元素、設計化學實驗的能力;創新拓展作業的難度較大,對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的要求較高。
(三)單元作業:強化認知,形成知識體系
初中化學教材多是以單元形式呈現知識點的,而且每個單元有特定的主題。教師可以開展單元教學,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在以素養為導向設計初中化學作業時,教師也可以設計單元作業,讓學生通過探究強化認知,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4]。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7章“應用廣泛的酸、堿、鹽”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人們在生活中實際應用化學知識的案例設計單元作業,讓學生通過完成探究項目,對所學知識形成整體認知。
【單元作業】
核心問題:土壤的酸堿度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如何控制這種影響?
背景:某學生發現教室中的一盆杜鵑花長勢不好,和同學分享了這件事。大家在討論之后產生了探究興趣,有部分學生認為可能是土壤的酸堿度影響了杜鵑花的生長。
作業要求:
1.查閱資料,了解改變土壤酸堿度的方法、杜鵑花生活習性。
2.設計實驗,測定土壤的酸堿度,然后結合杜鵑花的習性以及土壤酸堿度設計種植方案。
在完成這一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燒杯、蒸餾水、量筒、玻璃棒、燒杯等儀器完成對土壤酸堿度的測定,然后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使用硫酸亞鐵溶液或者草木灰、碳酸鈣等物質調節土壤酸堿度。
(四)情境類作業:借助問題,鍛煉運用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作為連接現實生活和學科知識的橋梁,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在設計初中化學作業時,教師也可以聯系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思考問題,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5]。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2章第3節“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情境類作業】
水是生活中的寶貴資源。某學校開展“中國水周,珍惜淡水”活動,帶領學生到礦泉水廠參觀,并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水資源的好習慣。礦泉水廠凈水過程(簡化版)如圖1所示,請你結合已掌握知識,分析“活性炭過濾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
仔細觀察圖1后,學生會發現“活性炭過濾器”中的水是從上進入、從下流出的,該裝置中的活性炭不僅可以起到吸附作用,還可以過濾水中部分難溶性雜質。由此不難看出,情境作業具有更強的綜合性,不僅會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會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的綜合能力。
(五)表達類作業:簡要表述,鍛煉表達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考化學命題方向也出現了變化,簡答題所占比重增大。簡答題的綜合性較強,可以更好地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如果學生的思維不清晰、表達能力不強,他們很難順利地完成簡答題。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部分表達類作業,要求學生組織語言簡要回答問題。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基礎實驗6“粗鹽的初步提純”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表達類作業,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表達類作業】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正在按照如圖2所示的步驟做粗鹽提純實驗,將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去除,然后用所得精鹽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認真觀察圖2,并回答以下問題。
1.請組織語言,簡要闡述實驗操作步驟,并說一說圖2中的操作⑥是否正確,如果存在錯誤應該如何改正。
2.在進行操作④時,如果觀察到 _____________ ,應當停止加熱。
3.某同學按照圖2中的步驟提純得到精鹽,但在配制50 g氯化鈉溶液后,發現溶質質量分數達不到15%,可能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等原因造成的。
在完成上述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動腦思考實驗流程,還需要認真組織語言,以準確闡述實驗現象。由此,學生可以有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闡述的內容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結語
初中教育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核心,靈活設計化學作業,幫助學生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夯實知識基礎、鍛煉思維能力、提高探究水平。在實際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生活化作業、分層作業、單元作業、情境類作業、表達類作業,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付陽陽.深度學習理論引領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24):37-39.
[2]劉巖.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化學大單元作業設計要點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3,9(12):39-43.
[3]宋建霞.“五路并行”優化初中化學作業設計[J].讀寫算,2023(35):20-22.
[4]黃曉燕.“雙減”政策下優化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探討[J].現代鹽化工,2023,50(6):107-109.
[5]俞蕾.初中化學實踐性作業的數字化研究[J].現代教學,2023(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