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導學法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能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索并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由淺層走向深層,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針對部分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單一、存在消極心理等現(xiàn)狀,從教學方法的革新入手,探究問題導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旨在幫助學生破解語文學習的密碼。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導學法;思維
作者簡介:陳漫(1987—),女,福建省南平劍津中學。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無法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1]。新課標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難以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對初中語文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問題導學法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導學法遵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講究循序漸進。應用這種方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深化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由淺層過渡到深層。
一、問題導學法的定義與特點
(一)問題導學法的定義
問題導學法是在特定主題的引領下,設計與該主題相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教學方法。
(二)問題導學法的特點
問題導學法的特點如下:第一,具有引導性。這種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第二,具有情境性。在提出問題時引入一些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可以建立學生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看待學科問題,更好地掌握學科學習的方法。第三,具有針對性。提出聚焦于特定知識點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激發(fā)探索欲望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引領學生快速走進課堂。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問題導學法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探究問題的欲望,把握問題的本質(zhì),著力于解決問題。
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課文《驛路梨花》為例,為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記敘順序,把握文章的構思特點,賞析文章的表達效果,筆者提出問題:“《驛路梨花》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呢?”通過筆者引入的這一問題,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寫于1977年。5月的某個下午,作者彭荊風剛醒,躺在床上讀《宋詩選》。此時,陸游在《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中所寫的“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這句詩映入了他的眼簾。在詩句所營造的意境中,他回想起過去在滇西南邊的大山深處見過的大片梨花林,同時也想到了一些人和事。于是,他開始拿起筆進行創(chuàng)作。僅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他便寫完了《驛路梨花》這篇文章。在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后,筆者讓學生思考“《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是陸游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的?”這一問題。通過閱讀,學生了解到這首詩是陸游聽聞宋軍收復西京后寫出來的,表達了陸游內(nèi)心的興奮之情。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思考“這首詩講了什么樣的故事?”“詩人的思想感情與‘驛路梨花’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等問題。
(二)巧設問題鏈,促進思維發(fā)展
有的初中生雖然探索欲望強,但是邏輯思維和語言建構能力相對薄弱,且難以將各部分學習內(nèi)容銜接起來。對此,教師應從整體上解析教學內(nèi)容,結合教學主題設計問題鏈,使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梳理人物關系,厘清事情發(fā)展的脈絡,對語文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積極開展探究活動。在此期間,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情況,針對學生所面臨的困難給予恰當?shù)闹笇В寣W生能夠主動地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驛路梨花》教學中,為使學生深入了解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人物和思想感情,筆者引入了以下問題鏈:1.文章寫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為小茅屋做了什么?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懽鞯模?.請同學們按照人物出場的時間對大屏幕中與文章有關的插圖進行排序。上述問題鏈中的問題1需要學生總結文中的“我”和老余、瑤族老人、梨花和妹妹、解放軍為小茅屋做的好事;問題2需要學生認識到文章設置了懸念和誤會,使情節(jié)一波三折;問題3需要學生閱讀并梳理文章內(nèi)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在此基礎上進行角色
扮演。
(三)在文本細讀中引入問題,學習構思方式
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能夠避免學生盲目學習、低效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內(nèi)容,并適時引入問題,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從文本的細節(jié)入手進行分析,學習文本的構思方式,進而突破閱讀理解的難關。
在《驛路梨花》教學中,筆者圍繞文章的三個懸念,讓學生思考“這是一間什么樣的房子?”“誰是小茅屋的主人?”“解放軍為什么要蓋這間小茅屋?”等問題,之后圍繞文中人物的兩次誤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會以為瑤族老人和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等問題。此外,筆者還讓學生從整體出發(fā),認識到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其實都可以算作小茅屋的主人。學生通過聚焦關鍵內(nèi)容探究問題的答案,可以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構思方式,消除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困惑,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同時也便于積累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做到舉一反三,讀懂同類文章。
(四)結合主旨提出問題,精讀文本內(nèi)容
主旨是文本的靈魂。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未能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主旨,這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也不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2]。對此,教師要提出指向文本主旨的問題,使學生精讀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本論述的重點,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能夠?qū)ξ谋居懈羁痰念I悟。
在《驛路梨花》教學中,為使學生切實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梨花的圖片,向?qū)W生提出“文章的題目為什么是《驛路梨花》?”這一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找出文中一共有三處寫了梨花,文章的題目《驛路梨花》的具體含義是自然界潔白且香氣四溢的梨花、助人為樂的哈尼小姑娘的名字以及雷鋒精神。之后,筆者讓學生思考“如果將‘驛路梨花處處開’作為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那么下聯(lián)可以是什么?”這一問題,以此實現(xiàn)教學主題的升華,培養(yǎng)學生樂于奉獻的品質(zhì)。對此,有的學生創(chuàng)編的下聯(lián)為“雷鋒精神代代傳”。另外,筆者還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通過反復閱讀文章,自主找到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問題。
(五)拓展問題導學空間,強化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總是讓學生當堂解決相關問題,或者在引入多個問題后直接說出答案。這樣的教學是片面的。對此,教師應該拓展問題導學的空間,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驛路梨花》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筆者讓學生思考“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是什么?”這一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后進行回答,由哈尼小姑娘學習雷鋒、熱心幫助過路人的行為認識到雷鋒精神需要弘揚,自己需要向雷鋒學習,把理想信念轉(zhuǎn)化為具體行動,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出自己的貢獻。之后,筆者讓學生思考“雷鋒精神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雷鋒精神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體現(xiàn),進而增強探究意識。
(六)有意布設問題陷阱,引發(fā)學生質(zhì)疑
從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利于引導學生全方位分析所學內(nèi)容。對此,教師可以在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布設問題陷阱,引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水平。
對于《驛路梨花》這篇設置了懸念和誤會的文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尋找文中小茅屋的主人。為此,筆者設計了隱藏陷阱的問題,如“小茅屋的門板上為什么會用黑炭寫著‘請進’兩個字?”“為什么瑤族老人會扛著米進入小茅屋?”等,旨在讓學生和文中的“我”一樣產(chǎn)生誤會,進而更有動力消除誤會。問題陷阱的布設能夠讓學生準確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通過不斷探究與總結,培養(yǎng)高階思維。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要點
(一)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問題導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問題。對一些初中學生來說,他們要花較多時間思考和探索問題,以此把握文本內(nèi)容。對此,在問題導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不應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提問之后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問題的探究與解決中。
(二)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問題
目前,部分教師沒有從教學目標出發(fā)進行問題的設計,所設計的問題與教學內(nèi)容不符。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應用問題導學法前科學分析教學內(nèi)容,據(jù)此設計問題,使學生通過學習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或由一個問題聯(lián)想到其他類似的問題,提升思維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
問題導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如果為學生設定統(tǒng)一的標準,往往會讓學優(yōu)生覺得學習難度過小,讓學困生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中,這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在完成問題設計后,教師應根據(jù)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有針對性的問題的引導下把握學習方向,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習信心。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模式
要想使問題導學法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優(yōu)化教學評價模式。在上完一堂課后,教師應讓學生根據(jù)評價標準,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自我檢查,并進行及時的反饋。通過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改進。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發(fā)揮問題導學法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問題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巧設問題鏈,在文本細讀中引入問題,結合主旨提出問題,拓展問題導學空間,有意布設問題陷阱,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展開探究,把握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拓展自身的思維,從多個視角出發(fā)尋找問題的答案。因此,在實際應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學生高效學習,拓展初中語文教學深度。
【參考文獻】
[1]陳稚潔.問題導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3(6):4-6.
[2]寇建峰.問題導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