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鼓勵幼兒聽故事、看圖書,不僅有利于幼兒逐步形成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幼兒提升語言發展水平、增強想象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文章闡明了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并從多角度分析利用家園共育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優勢,然后提出了轉變教育思想、甄選閱讀材料、打造優質環境和豐富閱讀活動等能夠切實推進家園共育質量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早期閱讀
作者簡介:延志峰(1978—),女,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并“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他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理解圖書的內容”,這彰顯了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必要性。正確組織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科學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對幼兒未來的生活、語文學習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這揭示了家庭教育對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影響。高質量的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也需要家長參與,教師應當巧妙實施家園共育,以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活動質量,科學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一、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價值
(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通過文字材料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可以接觸大量符合其年齡特點且富有童趣的文字材料,這些材料中的詞語、短句等適合幼兒進行語言學習。除了理解材料,幼兒還會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積累和模仿,教師可以順勢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和討論故事內容,這也會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二)增強想象力
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時,教師需要向幼兒提供故事情節生動、插圖色彩鮮明的閱讀材料,如圖畫書、故事書等,鼓勵幼兒據此展開想象。無論幼兒是在想象中續寫故事情節,還是在想象中理解插圖,他們的想象力都會得到增強。更重要的是,這些教學活動還可以為幼兒日后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奠定良好
基礎。
(三)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過程。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幼兒逐步學習閱讀的基本方法,包括專注閱讀、深入思考、大膽討論等。在這樣的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不僅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會養成其他科學的學習習慣。
幼兒早期閱讀活動對幼兒學習與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幼兒園教師應引領幼兒科學地進行早期閱讀,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然而,僅靠幼兒園和教師的力量,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質量難以全面提高。因此,教師也應當與家庭、社區積極溝通,依靠共同努力,全方位地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
二、利用家園共育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優勢
鼓勵家長適當參與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使家庭和幼兒園形成合力,是鞏固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效果的關鍵一環。
首先,家園共育能夠擴大閱讀活動的空間。傳統的閱讀能力培養活動局限在幼兒園內,除了在幼兒園參與必要的閱讀活動,幼兒鮮少在家庭中繼續進行閱讀。這導致幼兒無法更有效地積累閱讀經驗,早期閱讀能力發展受到限制。在家園共育模式下,教師和家長共同營造和諧、開放的閱讀環境,幼兒的閱讀空間顯著擴大,幼兒可以順利地在幼兒園、家中進行自主閱讀。
其次,家園共育能夠讓幼兒擁有更加充足的閱讀資源。如果只參與幼兒園組織的閱讀活動,幼兒的閱讀范圍會受到限制。在實施家園共育時,家長也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幼兒的閱讀資源會更加充足。如此,幼兒才能“讀得多”“讀得廣”,從而更高效地發展早期閱讀能力[1]。
最后,家園共育可以確保幼兒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早期閱讀指導。在實施家園共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主動向教師請教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方法,進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在家庭閱讀活動中正確指導幼兒。在家園攜手組織的主題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家長一同指導幼兒閱讀,這同樣有助于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展。
三、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辦法
家園共育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這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教師和家長應正確理解家園共育理念,深化家園合作,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質量。下文從思想準備、材料選擇、環境打造、活動組織四個角度深入分析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辦法。
(一)轉變教育思想,建立合作機制
正確的思想準備,是實現家園共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組織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教學活動前,教師和家長需要轉變教育思想,明確幼兒園與家庭的角色與定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2]。
幼兒園和教師應樹立“幼兒主導、家長參與”的教育理念。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充足的閱讀材料和恰當的閱讀指導,使閱讀活動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還需要通過教育講座、家長會向家長強調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必要性,分享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科學方法。
家長則應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教育習慣,更加關心幼兒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形成情況。除此之外,家長還應主動與幼兒園、教師聯系,及時了解幼兒在園學習與發展情況。為實現這一目標,家長需要主動學習教師分享的閱讀指導方法,定期反饋幼兒在家閱讀的狀態,與教師商議家庭教育方案。
(二)甄選閱讀材料,調動閱讀興趣
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尚不完全,生活經驗也相對較少,他們難以進行復雜的閱讀活動。因此在組織幼兒早期閱讀活動時,教師應帶領幼兒閱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這類圖書圖文并茂,適合幼兒的思維發展。在閱讀過程中,幼兒會主動將故事與插圖聯系在一起,借此理解故事內容,這有利于幼兒此后學習更復雜的閱讀材料。除此之外,教師和家長也應當認識到,并非所有的繪本都能有效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甄選閱讀材料,保障教學效果。
1.提供同一主題的不同閱讀資源
給幼兒提供同一主題的不同閱讀資源,能夠避免幼兒陷入“教師給什么就讀什么”的狀態,而且能夠激勵幼兒自主閱讀引發其好奇心的繪本,讓幼兒逐步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和家長均應積極參與,合力打造閱讀資源庫。
教師可以先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如《好餓的毛毛蟲》《我喜歡自己》《古利和古拉》《和甘伯伯去游河》等,并按照一定規律對這些繪本進行分類,同時向家長說明閱讀不同繪本的意義。接下來,教師應指導家長科學選購繪本,如為3—4歲幼兒選購《小藍和小黃》等內容簡單的繪本,為4—5歲幼兒選購《鴨子騎車記》等相對復雜的繪本,為5—6歲幼兒選購《十二生肖的故事》等更加富有教育意義和挑戰性的繪本。這樣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庫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進行閱讀,從而不斷發展閱讀能力。
2.根據幼兒興趣靈活補充閱讀資源
在閱讀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展現清晰而獨特的閱讀偏好。此時,教師和家長應及時添加個性化的閱讀資源,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進行深層次閱讀[3]。
例如,在閱讀《十二生肖的故事》后,幼兒對傳統習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和家長可以此為切入點,補充《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給孩子講的中國故事》等系列讀物。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幼兒不僅可以發展閱讀能力,還能了解傳統習俗。
(三)打造優質環境,培養閱讀習慣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揭示了環境對培養幼兒各項能力的重要作用。可以說,精心打造幼兒園閱讀環境,科學創設家庭閱讀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關鍵[4]。在良好閱讀環境的影響下,幼兒會從“跟著教師(家長)讀”到“獨立自主讀”,將閱讀行為內化為個人習慣。
1.精心打造幼兒園閱讀環境
為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幼兒園可打造公共閱讀室,并在此區域擺放各類書籍。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以班級為單位設置閱讀區,為幼兒的日常閱讀創設良好的環境。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按照一定主題裝飾班級閱讀區,營造更加和諧的閱讀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在帶領幼兒閱讀《小樹的四季》《風中的樹葉》等繪本前,以“神秘的自然”為主題、以綠色為主色調裝飾班級閱讀區,放上樹葉、干花、松果、動物模型等富有自然氣息的裝飾品。與閱讀主題契合的閱讀環境,有助于幼兒理解繪本故事,也能增強幼兒的閱讀動力。
2.科學創設家庭閱讀環境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對幼兒在家庭生活中持續進行自主閱讀至關重要。家長應為幼兒提供安靜、舒適的閱讀空間,并準備富有童趣的閱讀材料,使幼兒在飯后、睡前等時間段進行自主閱讀。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師應向家長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例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客廳規劃一個獨立閱讀區,放置臺燈和舒適的小沙發,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飯后,家長可以與幼兒共同進入閱讀區,幫助幼兒完成自主閱讀,并耐心傾聽幼兒的閱讀感受。在共同閱讀后,家長可以用零食、玩具等獎勵幼兒,使幼兒對閱讀保持期待。
(四)豐富閱讀活動,保障親子共讀效果
組織親子共讀活動,是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5]。幼兒教師應主動組織親子共讀活動,并適度安排家庭閱讀任務,督促家長參與親子共讀。
1.組織幼兒園親子共讀活動
首先,教師應設置清晰的活動流程,并及時與家長溝通,確保更多家長能夠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其次,教師應傳授詳細的指導方法,保證親子共讀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師應鼓勵家長與幼兒分享閱讀收獲,以提升活動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放飛想象、快樂成長”為主題組織親子共讀活動,鼓勵家長和幼兒共讀《動物妙想國》系列繪本。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向家長發布親子共讀活動通知,讓家長了解活動計劃,提前安排個人時間。在親子共讀活動開展當天,教師應說明閱讀任務,展示閱讀材料,然后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家長與幼兒進行親子共讀。
對于缺乏教育經驗的父母,教師可以給予更加具體的活動步驟指導。以閱讀《動物妙想國》系列繪本的親子共讀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建議家長按照以下步驟指導幼兒:首先,鼓勵幼兒結合繪本內容展開想象;其次,提出“你能和我講講會滑雪的鴕鳥嗎”等問題,鼓勵幼兒分享閱讀感受,讓幼兒學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插圖和故事情節;最后,與幼兒共同完成手抄報或“神奇動物名片”,讓幼兒展示閱讀收獲。在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中,幼兒能夠逐步學會有條理地描述故事內容,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2.適度安排家庭閱讀任務
在組織幼兒園親子共讀活動之后,教師可適度安排家庭閱讀任務,使親子共讀的成果得到鞏固。
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和幼兒每周開展不同主題的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并進行微信打卡,或者通過手抄報、角色扮演、講故事等方式記錄閱讀成果。在家長反饋教育難題后,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討論,幫助家長調整親子共讀活動內容。
結語
培養的幼兒早期閱讀能力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長的重要任務。幼兒園應當與家庭緊密合作,教師則應當和家長高效溝通,共同打造和諧、開放的閱讀環境,使幼兒獲得充足的閱讀資源、恰當的閱讀指導,由此逐步提升語言發展水平、增強想象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早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孟青青.論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研究,2023(10):139-141.
[2]張培培.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3):179-182.
[3]易欠欠,肖濤.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J].百科知識,2022(33):74-76.
[4]龔書靜,張玲玲.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對策研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1):78-82.
[5]王芹.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分析[J].新課程,202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