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準確地向外界傳遞信息,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文章分析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從開展聽說活動、聯系生活實際、創造表達機會、巧用繪本資源、實施家園共育等方面,探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語言領域
作者簡介:鄒彩鳳(1979—),女,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華豐中心幼兒園。
3—6歲的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幼兒階段的語言教學要求培養幼兒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讓幼兒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多個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對此,教師應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為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一、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
(一)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庭語言環境大多受家庭成員文化程度、職業、語言習慣等因素的影
響[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重視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并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模仿、觀察中積累語言經驗,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二)教育教學因素
幼兒園是幼兒接觸系統化教學的第一個場所。在教育教學期間,課程設置、學習環境、教育資源和教育方法會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優質的教育資源與科學的教育方法,能為幼兒提供更為優質的語言學習機會,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幼兒自身因素
幼兒自身的發展情況也會對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產生不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受其年齡、學習能力、性格等因素的影響。例如,性格開朗的幼兒普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性格內向的幼兒往往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年齡大的幼兒語言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而年齡小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四)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有直接的影響。具體而言,社會中各種類型的語言環境、文化交流契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造成影響。比如,當幼兒處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就有機會接觸到各種類型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幼兒會下意識地模仿這些語言習慣,久而久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開展聽說活動,實施語言模仿教學
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他們會有意識地模仿身邊的長輩、同伴的行為和動作,以滿足自己的實際所需。在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幼兒的特點,開展“聽話”活動和“說話”活動,幫助幼兒習得語言經驗。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對“互動交流”環節的重視,多與幼兒交流互動。在交流互動中,教師應當調整教育思路,讓幼兒在“聽話”的過程中積累語言表達經驗,為幼兒未來的語言表達與語言模仿做準備[2]。例如,在向幼兒描述某一事物時,教師可嘗試使用不同的詞語和句式,如“太陽把被子曬得暖乎乎的”“花朵開得真鮮艷呀”等,讓幼兒在“聽話”的過程中充分感知語言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積累語言經驗。
在“聽話”的同時,教師也應當讓幼兒“說話”。隨著幼兒語言經驗的增加,教師可借助生活情境,讓幼兒有意識、有目標地表達。比如,在幼兒戶外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幼兒觀察大自然,并設計話題:“老師看到在樹上唱歌的小鳥,你看到了什么?”教師可讓幼兒圍繞自然展開討論,鼓勵幼兒模仿教師講述的內容,說出看到的事物,嘗試自主組建語句。有的幼兒說道:“我看到了跳舞的蝴蝶。”有的幼兒說道:“我看到了忙碌的小螞蟻。”教師還可以利用兒歌、故事等語言類材料,為幼兒設計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兒歌的語氣,或讓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對兒歌的理解等。通過語言模仿,教師能促進幼兒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的提升,為幼兒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二)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幼兒詞匯儲備
在生活中探尋教育資源,借助生活資源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對此,教師可立足一日生活,深度開發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及語言經驗。
教師可根據幼兒在園內的一日生活,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認識并學習各種物品的名稱。例如,在每日的“水果時間”,教師可向幼兒介紹今日的“水果食譜”,讓幼兒認識各種水果的名稱,豐富幼兒的語言經驗。在每日的戶外活動中,教師可借助幼兒園內的植物,向幼兒介紹不同種類的植物,比如“柳樹阿姨有一頭飄逸的長發,小草會偷偷地從泥土中探出頭”。教師不僅可以向幼兒介紹植物的名稱,還可以向幼兒描述植物的顏色、特點等。教師還可以向幼兒講解一些動作類詞匯。比如,在用餐環節,教師可向幼兒介紹“拿筷子、夾菜、倒水、舀湯”等動作類詞匯;在午休環節,教師可向幼兒介紹“鋪床鋪、脫鞋子、換衣服、疊被子”等動作類詞匯,讓幼兒掌握詞匯的正確搭配、使用方式,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教師立足于生活實際,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環節為幼兒設計語言活動,能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讓幼兒認識各種物品的名稱,用準確的語言描述事物,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造表達機會,鼓勵幼兒自由表達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實踐運用與驗證操作中不斷提升的。在設計幼兒園教育活動時,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育桎梏,從“教師講,幼兒聽”模式轉變為“幼兒講,教師聽”,利用課程活動為幼兒創造自我表達、自主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在自主講述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可利用區域活動的特點,在活動開始前讓幼兒表達自己對游戲的想法。比如,教師可提出“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大家想完成哪些游戲任務?想要在區域中完成什么挑戰”的問題,讓幼兒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項目,在自主表達中積累學習經驗。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可設置自主總結環節,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活動作品,為幼兒提供展示、表達自我的機會,在自主講述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的興趣,為其設計一些具有討論性的話題。比如,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喜歡看動畫片《超級飛俠》,于是基于幼兒的這一興趣設計話題:“你最喜歡《超級飛俠》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幼兒回憶動畫片的情節并調動自己的語言經驗,圍繞話題組織語言。在幼兒自主表達的過程中,教師予以幼兒積極的回應,如“你講得真好!”“你說得太棒啦!”“好精彩的故事!”等鼓勵性語言。教師為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能夠讓幼兒感悟語言的魅力,提升幼兒的語言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
(四)巧用繪本資源,積累閱讀學習經驗
繪本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繪本具有圖畫生動、文字簡潔的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愛[4]。在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繪本的獨特教育功能,讓幼兒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經驗,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達成教育目標。
以《鼠小弟的小背心》的繪本閱讀為例。小班幼兒的語言經驗不夠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他們正處于能力發展初期。《鼠小弟的小背心》圍繞紅色的小背心展開,故事先后出現了鴨子、猴子、海豹、獅子等多個角色。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繪本故事的特點,豐富幼兒的閱讀學習經驗。比如,教師可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各動物試穿小背心后的表情,并讓其說出動物體態上的變化。教師可以問幼兒:“當猴子穿上小背心后,他的體態有什么變化?”幼兒對比猴子穿上小背心前后的插圖,說道:“背心太小啦!”“猴子的肩膀都擠在一起了!”“兩只手放不下去了!”教師引導幼兒:“請大家猜一猜,猴子會說些什么呢?”幼兒說出繪本中的關鍵句:“有點緊,還挺好看吧?”在讀到海豹出現時,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海豹看見了猴子身上的小背心,他拉一拉猴子的衣服,猜一猜,他會說些什么呢?”通過前期經驗總結,幼兒說出關鍵句:“小背心真漂亮。讓我穿穿好嗎?”教師利用繪本資源開展閱讀活動,能夠讓幼兒積累閱讀經驗,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五)實施家園共育,創造良好語言環境
近年來,家園共育理念不斷發展,在幼兒教育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實現了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整合,為幼兒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5]。在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與家長共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1.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首先,家庭是幼兒的語言啟蒙地,家長應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言傳身教,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認真傾聽幼兒講述的內容,并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在親子溝通中讓幼兒掌握正確的交流技巧,豐富幼兒的語言經驗儲備。其次,家長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重要性,結合生活中的各種情景,向幼兒介紹生活中的事物,通過社會實踐、互動交流,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最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家長與教師應保持密切聯系,定期交流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情況,共同商討教育策略。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教師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挖掘社會資源,基于真實的社會場景為幼兒創設實踐項目,在活動中向幼兒介紹正確的交流技巧,為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教師可與社區聯系,以“垃圾分類”為主題,讓家長帶領幼兒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教師可提前向家長分享活動資料,并讓家長在家中幫助幼兒完成活動準備。在活動中,家長可讓幼兒向社區居民介紹垃圾分類的好處、作用、目的,以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可設計“全家一起去購物”親子活動,讓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買東西,并讓幼兒獨立完成詢問商品價格、功能等任務,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進行溝通,并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間能夠實現的,教師應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黃金期,科學設計教學活動,讓幼兒多聽、多說、多練,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古翠玲.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對策[J].廣西教育,2023(22):125-128.
[2]劉麗華.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3(15):78-80.
[3]王加鈴.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3(18):81-83.
[4]高佳媛.能力培養 表達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家長,2023(12):162-164.
[5]解云芳.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J].天津教育,2023(10):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