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肛周常見病之一,發病率較高,以便時出血,肛門脫出、墜脹、疼痛等為主要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質量。該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痔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疾病的50.28%,其中有癥狀的痔約占98.1%。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中成藥。
1.馬應龍痔瘡膏
馬應龍痔瘡膏是軟膏型藥物,非處方藥,主要成分為爐甘石、硼砂、冰片、琥珀、珍珠,以及人工牛黃、人工麝香等,具有清熱燥濕、活血消腫、祛腐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療痔瘡有較好療效。馬應龍痔瘡膏為外用藥,使用時將藥涂抹于創面,可以形成保護膜,促進傷口愈合。痔瘡便血、腫痛時,可將注入管輕插肛門內,擠入大約2克藥物;肛裂時可用藥膏敷于裂口處。
2.肛泰軟膏
肛泰軟膏由鹽酸小檗堿、地榆炭、冰片、五倍子、人工麝香等組成,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可減少滲出,減輕疼痛,預防感染,加速創面愈合,用于內痔、外痔、混合痔等引起的便血脹痛。研究顯示,在痔瘡術后使用肛泰軟膏能有效地減少創面組織液滲出,減輕疼痛與水腫并縮短創面愈合時間。需提醒的是,肛泰軟膏含有鹽酸小檗堿和鹽酸罌粟堿,故腎功能不全者和心臟病患者慎用。
3.地榆槐角丸
地榆槐角丸為傳統的清熱劑,是由槐角、槐花、大黃、黃芩、當歸等制成,有疏風涼血、瀉熱潤燥的功效,能止癢痛、消腫聚、祛濕毒、清腸疏風、涼血止血,常用于大腸火盛所致的痔瘡,常與中藥聯合使用。但失血過多、過敏、身體虛弱者禁用;用藥期間不宜同服溫熱性藥物;不可盲目長期服用,用藥3天無緩解,應就醫。
4.牛黃痔清栓
牛黃痔清栓由體外培育牛黃、黃柏、黃連、冰片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血等作用,用于濕熱淤阻之肛隱窩炎,以及痔引起的肛門疼痛、腫脹、出血。每日便后、溫鹽水坐浴后塞入肛門內,適用于痔瘡不嚴重者,用藥一周后會有明顯改善。該藥是純中藥制劑,慢性炎癥者可較長時間使用。
5.普濟痔瘡栓
普濟痔瘡栓含有熊膽粉、冰片、豬膽粉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炎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臨床應用普濟痔瘡栓治療,可加快內痔脫落,縮短愈合時間,對各期內痔、混合痔脹痛以及便血,治療效果良好。
中醫認為,痔的發病為陰陽失調、臟腑氣血虛損,再加濕、熱、風、燥等邪的作用,以及受情志內傷、飲食不節不潔等的影響,致使氣血失調、絡脈阻滯、淤血濁氣流注肛門,結聚成塊成痔。痔瘡患者在應用藥物的基礎上,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富含粗纖維食物,避免長時間久坐。
(摘編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朱艷華 武曉黎 郵編: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