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以下簡稱《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實施,隨著《反食品浪費法》的實施,食品浪費現象逐漸減少,勤儉節約成為主流。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些制止餐飲浪費的經驗做法,對“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社會氛圍的營造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2021年4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了《反食品浪費法》,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反食品浪費法》施行以來,人們的節約糧食意識日益提升,食品浪費問題得以遏制,勤儉節約之風逐漸盛行。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執行《反食品浪費法》,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積極勸阻食品浪費行為,對未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未對服務人員進行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培訓,未張貼反食品浪費標識,未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費等行為進行依法糾正、查處。切實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社會氛圍。
在市場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平臺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餐飲浪費現象明顯減少,勤儉節約蔚然成風。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經驗做法,值得交流、借鑒。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發布了制止餐飲浪費的7個典型經驗做法。
北京市強化聯動執法普法
市、區、所綜合執法部門加強制止餐飲浪費執法情況即時通報,強化協調配合,形成上下高效聯動機制。著力強化執法力度。將打擊食品浪費違法行為納入“食品領域治亂除害五大戰役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優勢,北京市共辦理制止餐飲浪費行政處罰案件900余件。堅持執法普法并重。在“開學季”“美食節”等特殊節點,通過電視臺、報刊、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媒體平臺,借助“進社區”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制止餐飲浪費科普宣傳,有力提升社會知曉率和群眾參與度。
廣東省開發反食品浪費“隨手拍”小程序
消費者在面對餐飲浪費行為時,可利用手機進行隨手記錄,并通過照片、視頻、文字等方式,將拍攝到的浪費行為上傳至“隨手拍平臺”。平臺的運用使監管部門、協會和志愿者共同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協同更加高效,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志愿者宣傳、消費者監督的制止餐飲浪費社會共治新模式。平臺關注人群中,以在校大學生、食品企業員工、家委會成員為主。
遼寧省沈陽市外賣小哥化身反食品浪費“監督者”
遼寧省沈陽市組建了一支由1.2萬名外賣小哥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并為其量身定制培訓計劃,普及《食品安全法》《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推動外賣小哥在取餐過程中監督餐飲店落實“半份菜”“小份菜”服務。啟動外賣小哥投訴舉報獎勵機制,使其真正化身為反食品浪費“吹哨人”,形成社會監督、行業監督、行政執法監督三方合力,實現制止餐飲浪費社會共治與基層社會治理同向發力。
四川省宜賓市禁止“畸形吃播”
針對短視頻時代“大胃王”等吃播怪象,四川省宜賓市印發《禁止畸形吃播反對食品浪費管理辦法(試行)》,將吃播短視頻全面納入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反應機制,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短視頻平臺整治畸形吃播相關事項,及時解答平臺疑問,對涉嫌違法的短視頻快速做出反應,指導平臺幫助相關部門圈定重點人群、固定違法證據,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飲食觀,不暴飲暴食,不鋪張浪費。
美團優化平臺規則和滿減湊單機制
美團采取全流程“適量點餐”提醒、推廣“小份菜”、細化餐品分量描述、調整滿減湊單適用范圍等優化措施,大力營造節約糧食氛圍。美團在全國投放超過6200萬張“減少浪費”主題食安封簽。2024年上半年,平臺內近152萬餐飲商戶提供超過832萬種小份菜。平臺滿減湊單頁面不再展示主食類餐品,避免主食浪費。
餓了么開展“e點碳”減碳激勵行動
餓了么建立外賣行業“e點碳”消費者碳賬戶,用戶可通過低碳消費行為獲取積分,兌換各類權益,激勵用戶在平臺下單時選擇小份菜、無需餐具等低碳環保行為。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吸引超過9000萬用戶參與,超過19億單點選“小份菜”“無需餐具”選項。
多協會聯合發布倡議書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倡議書。倡導餐飲服務經營者嚴格遵守《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健全食品采購、儲存、加工管理制度;主動對消費者進行消費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倡導廣大消費者把“光盤行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良好習慣、社會責任,摒棄“愛面子、講排場、比闊氣”的陋習。做到家庭用餐不多點、舉辦婚宴不鋪張、親友聚餐不浪費,讓文明餐飲成為時代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