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持續上升,期望不斷減少生活中的健康威脅,樹立健康的、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在這一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食品安全危機更是與億萬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為切實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我國不僅加強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司法,還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強化了食品安全監管,強有力地落實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督管理以及執法措施。但是,當前的工商管理在食品安全監管仍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如監管不力、信息不對稱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工商管理的效果,也制約了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因此,對工商管理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優化路徑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部分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曝光與互聯網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食品安全這個話題,由此導致的公眾擔憂更是讓這一話題日益嚴峻。作為一個事關公眾利益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食品安全需要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監督、管理。從整體來看,食品安全監管并不只是政府或個別人的責任,而是一個社會化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民眾等多主體的一體化監督與管理。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面臨挑戰。
一方面,我國在法律法規完善、監督檢查落實、風險評估預警、技術手段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探索。就法律法規完善來說,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嚴格規范,夯實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基石,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就監督檢查落實來說,我國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部分地方還專門設立了食品安全監察機構,切實有效地加強了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督管理。就風險評估和預警來說,我國正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和評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控。就技術手段創新來說,我國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引進科技手段,如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檢測技術等,有效加強了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提高了監管效能。
另一方面,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是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并借助互聯網的高速傳播,引發公眾的廣泛擔憂。近年來食品安全危機事件仍然存在,如生產程序管理不嚴、添加非法添加物、使用劣質原料等,不僅確實地威脅了公眾的生命健康,還在社會中造成了食品安全的擔憂與恐慌,對食品行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二是市場監管資源有限,監管覆蓋面仍然不足。我國食品行業龐大復雜,監管資源相對有限,監管覆蓋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當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主要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但市場監管部門的事務綜合性較強,事項較復雜,進而導致食品安全監管在有限的人手下難以有效落實,尤其是一些小作坊、農村地區的食品生產和銷售環節更是難以得到有效監管。三是食品市場存在較為顯著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一些消費者乃至監管部門人員對于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了解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判斷食品的安全性,而企業仗著“信息不對稱”中的優勢,故意規避監管、隱瞞不報、設置錯誤信息,給監管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
總的來說,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需要加大力度,進一步推動工商管理優化路徑的探索,完善監管體系,落實各主體責任,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切實促進食品安全形勢的持續改善。
2.食品安全監管中工商管理的作用與問題
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工商管理是基礎且關鍵的環節,其作用主要有三。第一,市場監管部門需要負責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許可證進行核發和管理,通過許可證制度,對申請者的資格、條件、能力等方面進行審查,篩選出合法合規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同時,市場監管部門還會對已經取得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其持續符合要求,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進行處理。許可證制度是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第二,市場監管部門需要承擔起對市場主體的監督檢查職責,包括食品生產企業、餐飲店等,監督、核實經營者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許可證,并對食品質量、衛生條件等進行抽查和檢測。如果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進行處理,采取包括警告、罰款、吊銷許可證等在內的諸多措施。第三,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對食品廣告進行審查和監管,審查監管內容包括食品廣告的內容、形式、發布渠道等,確保廣告內容真實、準確、合法。對于發現的虛假宣傳、夸大宣傳等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進行處理,采取包括責令停止發布廣告、罰款、撤銷廣告審查證明等在內的諸多措施,以減少食品行業中虛假宣傳、夸大宣傳以及誤導消費者的問題,維護公眾生命健康權益。
工商管理對維護食品市場秩序、保障食品安全有著基礎性的意義和價值。但基礎性的監管并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所有問題,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頻發正說明了這一點。工商管理還應在基礎性的職能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食品安全監管中工商管理的問題、不足及優化路徑。針對當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現狀,工商管理應重視以下問題的解決。
第一,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相關政策變化的應對問題。在食品安全危機曝光的時候,公眾作為關切的是誰該為此負責、誰來做什么防范同類事件的發生,由此形成的自下而生的壓力推動市場監管部門對監管制度機制進行反思與優化。有學者指出:“在我們的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權配置范式變遷的動力機制中,依舊有議題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議題流”即是這種輿論、焦點事件等所產生的制度變遷動力,除此以外,“政治流”“政策流”指政治關系、政治思潮、法律、政策等所產生的制度變遷動力。工商管理優化路徑必然從這些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經驗中總結,在法律、政策的推動下發展,進而逐步完善。
第二,食品安全監管中企業的責任問題。食品安全監管中市場監管部門發揮著重要的主體作用,但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認識到食品安全的主體是企業,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必須落實到對食品企業的監管當中,也就是說,工商管理的優化路徑還需要以企業為監管對象,甚至站在企業的角度,樹立健全的食品企業安全生產、銷售的制度機制,確保食品安全舉措得到嚴格落實,讓企業承擔起食品安全生產、銷售的責任,主動公開食品安全的各項信息,進而有效破解食品安全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擴大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覆蓋面。
第三,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社會協同監管機制問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政府、食品企業、社會組織、消費者等主體的共同參與,以便切實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全面貫徹落實。只有所有主體都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才能夠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各盡其能、各負其責,才能夠讓工商管理工作高效地展開,形成一個良好的監管環境,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
3.食品安全監管中工商管理的優化路徑
正如前文所述,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力量,市場監管部門承擔著確保市場流通食品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職責,但在實踐中,工商管理的傳統模式在應對復雜多變的食品安全問題時,仍有許多問題和不足。因此,探討工商管理的優化路徑,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一,針對食品安全危機事件時有發生、相關法律政策變化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重視程度,及時應對。就食品安全危機事件來說,工商管理要正確對待與處理,既要從危機中學到教訓、豐富經驗,更要在危機中摸索轉機為安的正確措施。當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發生時,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及時采取行動,加大執法力度,追究責任,并公開透明地向公眾通報信息,避免無端的揣測和謠言肆意傳播,迅速有力地控制輿情的發展,為食品安全危機的化解留足時間與空間。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制度與機制,召回有問題的產品,嚴格追責與賠償,并在存在制度規定空白的風險處,健全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法規和標準的制定與更新,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此外,市場監管部門還要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研究中,進一步研究工商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舉措,提高食品安全應急處理能力。而就相關法律政策的變化來說,為了減少政府責任理念的偏差,從中央到地方,應當統一以食品安全公共利益為主要目標,盡可能減少部門主義與地方主義對政府責任理念的消極影響。同時,工商管理的食品監管還需要配備更加專業的人才隊伍或落實專業化的食品安全監管培訓,并在相關法律政策的更新中加強學習,確保新的、有效的政策能夠盡快落地、發揮作用。
第二,針對食品安全監管中企業的責任問題,工商管理應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指導與管理,對食品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置,敦促企業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承擔起自身的重要責任。首先,食品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法規。質量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食品企業應該從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成品檢驗等方面入手,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并確保其有效運行,并形成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生產銷售的監督和審核,以便與市場監管部門形成內外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其次,食品企業應該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培訓,使員工了解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食品安全監管下工商管理的經驗顯示,增強食品企業員工的有效管理與培訓,能夠有效地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提高食品的安全質量。最后,企業應該積極與市場監管部門合作,配合工商管理工作,及時報告食品安全問題,共同維護公眾利益和消費者權益。
第三,針對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社會協同監管機制問題,各行業協會、消費者組織、媒體等社會力量應積極參與監管工作,發揮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全面了解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群策群力,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食品安全。此外,公眾參與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一環。市場監管部門應該積極推動公眾參與監管工作,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參與意識,并通過公眾參與,監督企業的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同時,公眾的參與也有助于增強監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優化監管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工商管理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為了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性,工商管理需要從食品安全危機的應對、對企業的培訓指導、建立社會協同監管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持續優化。
作者簡介
萬思顯(1989-06),男,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