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江河交匯、靠山而居、毗鄰港澳的地理位置,是珠三角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主要包括香洲、金灣和斗門三個行政區。珠海市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70%以上,盛產白蕉海鱸、南美白對蝦等優良品種,珠海的地理優勢和咸淡水哺養之利,成就了珠海獨具特色的嶺南飲食文化。斗門區白蕉鎮被評為“中國海鱸之鄉”,珠海市獲得“中國海鱸之都”,蓮洲鎮獲評“中國禾蟲之鄉”等殊榮。
1.珠海常用藥材、特產(見表1)
(1)白蕉海鱸是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地標產品,“白蕉海鱸”魚品種為花鱸。白蕉海鱸肉質嫩滑、美味可口,常食不膩,營養價值高,有“淡水石斑”之稱。2009年,“白蕉海鱸”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0年斗門區白蕉鎮被評為“中國海鱸之鄉”;2019年珠海市獲得“中國海鱸之都”稱號。(2)白藤蓮藕是珠海斗門的獨特的一個農產品,以肥碩、多粉、松化無渣馳名,在港澳有盛譽。(3)金灣大海蝦又稱“大明蝦”,為海產八珍之一。(4)南屏脆肉鯇生活在淡水中,是珠海南屏鎮的特產之一,也是中國特產的重要魚類之一,亦稱“草魚”,肉質脆而爽口,因產于南屏而出名。南屏脆肉鯇蛋白質較普通鯇魚高12%,味道更為鮮美,還具肉質軟滑、爽脆與眾不同的特點,尤以魚肚部分最佳,因這種魚肉質帶有韌性,故烹調制作繁多,生炒、蒸、燉等各具風味。(5)黃楊荔枝是珠海斗門特產,是珠海著名的特產水果。斗門是珠海荔枝的主要產區,分布于低丘、臺地,斗門本地荔枝清甜汁多,荔枝品種主要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蜜糖罌、槐枝等。黃楊荔枝遠近聞名,黃楊山西側的果木林場及蓮溪東灣鄉是其重要產地,因其優越的地理條件,這里都是沙質坑地,泉水汪甜,生產的荔枝果體碩大,汁多核小,肉厚晶透,呈翠玉色,脆嫩爽口,清甜如蜜。(6)小托山桔盛產于珠海斗門黃楊山東側之小托山。山桔根在廣東等地基本上代替了東風桔入藥,是兩廣地區的常用藥材,收載于廣西藥品標準,氣味芳香,具有散瘀消腫、化痰消積、祛風解毒的功效。(7)橫琴蠔學名“牡蠣”,生長在珠海市橫琴島,肉質鮮美、滋補養顏而且營養豐富,有著“海上牛奶”的美稱。橫琴蠔擁有五大特點: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素有“珠海名吃”之稱,享譽海內外。(8)金灣黃立魚呈長橢圓形,魚體色澤鮮亮,腹鰭、臀鰭的大部分及尾鰭下葉呈金黃色。自宋代以來,疍家人、廣府人、客家人及瑤族人相繼在金灣三灶島定居,那時的先民們主要以捕魚、養殖和耕種為生,三灶島周邊豐富的海產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優質食物來源,而他們的飲食中最常見、最賴以生存的魚類之一,就是“黃立魚”。
2.珠海地區特色美食(見表2)
2.1 炭燒生蠔
材料:生蠔10只、蒜蓉10g、朝天椒3個、香蔥1棵、鹽5g、檸檬汁2湯匙。制作方法:鮮活生蠔洗凈,用刀背撬開,去掉空蠔殼,將另一半帶蠔肉的部分用清水沖洗干凈后,瀝干水分。朝天椒和香蔥洗凈切碎,再調入鹽、蒜蓉和檸檬汁混合制汁。生蠔帶殼烤制2分鐘,其表面湯汁漸干時將調味汁淋入并繼續燒烤約2分鐘即可。
2.2 火腩燜蓮藕
材料:廣式燒肉150g、蓮藕400g、蒜頭適量、生抽適量、蠔油適量、鹽適量。制作方法:火腩切厚備用,蓮藕去皮洗凈切大件備用,起油鍋下蒜頭爆香,加入切好的蓮藕炒勻,再加入適量的水、生抽、蠔油、鹽,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燜20分鐘。
2.3 大赤坎明火叉燒燒排骨
大赤坎明火叉燒燒排骨為斗門傳統美食,2015年被列入珠海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赤坎明火叉燒燒排骨的加工工藝源于趙自強祖父趙池大(趙佐修)。據傳民國初,斗門大赤坎村少年趙池大,拜了來自廣東的擅長制作“叉燒”的老鄉為師,干起了制作燒臘、經營餐館的行當。在馬尼拉華人中小有名氣。后來奉父母之命成婚,回到家鄉專注自己的燒味生意。“州府客”趙佐修的叉燒燒排骨以其色澤鮮明、滑爽不膩、脆而不韌、咸中帶甜,且帶有荔枝柴香的特色一直聞名四方鄉鄰,被譽為“州府客”叉燒燒排骨。選取當地幼骨豬的新鮮肋排肉、豬肩肉,用醬料腌制2.5h,放入烤爐用荔枝木柴烘烤2h即可。
2.4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從清乾隆時期開始盛行,摒棄了傳統擂茶中的葷食,保留素食部分,成為當地客家飲食風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2010年,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主要原料有:茶葉(茶青)、花生、黃豆、芝麻、蔬菜(生菜、油麥菜、細葉芹菜等)、生蔥等為主要原料,分為燒、炒、調味和分茶等程序。
2.5 蝦米糍
蝦米糍是珠海斗門區的非物質文化美食,同時也是珠海有名的民間小吃之一。蝦米糍制作需要把數十斤的優質粘米研磨成米漿,把米漿平攤鋪在蒸籠上,用蒸籠把它蒸熟,在最上面撒上一些蝦米和蔥花。
2.6 鑊邊糍
鑊邊糍有著很長的歷史,在上一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午間小食。2013年,鑊邊糍被列入斗門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秈稻米制為米粉,攪和成稀稠合適的米漿,用勺子把米漿瀨在鑊邊之上,灌上沸騰的湯水(蝦米、鱩干、蝦漿、蝦糠或芋頭等蔬菜烹飪而成),再把粘在鑊邊的糍鏟下,放入上湯中煮熟即可。
2.7 唐家灣茶果
唐家灣茶果是廣東珠海唐家灣鎮官塘村的一種傳統民間小吃,現在為廣東群眾消遣喝茶美食,屬于粵菜系。至今為止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唐家灣茶果分為白團、蘿卜糕、餃子,分別為粘米粉加豆沙、糯米粉加蘿卜干和肉粒、淀粉加蘿卜絲和豬肉。
2.8 芝士香蠔
芝士香蠔是珠海十大名吃之一,把帶殼蠔放入沸水燙片刻即可,撈出備用,爆炒蒜粒、洋蔥粒出香味,加芝士、鮮奶一起熬煮溶化,加鹽適量,制成烤蠔醬。將烤蠔醬淋入燙好的生蠔,放入烤箱5min即可。
3.珠海地區藥膳(見表3)
珠海市有金湯鋪燉湯世家、客家藥膳滋補蒸雞、福貴湯齋燉湯世家、鐘記牛奶甜品、壹號皇鴿、權記餐廳等經營藥膳美食。
結論
珠海的飲食文化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特點,由于珠海市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人們對于海鮮特產與制作工藝具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式與成果,根據當地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飲食習慣、烹飪技巧和風土人情,制作出獨特屬于珠海特色的藥膳美食。珠海市海鮮通過腌制、液氮速凍等方法,保存海鮮的鮮味,開發出了海鱸魚寶、鹽漬海鱸魚、酸菜魚等預制菜,結合藥膳與食療相關專業知識,利用中醫藥學理論作為指導,將珠海當地海鮮特產與各類藥材相結合,取藥之性,用食之味,海鮮藥膳藥食同源,食藥同功,發揮藥材、食材最大功效,發掘珠海各地區中醫藥養生文化元素,加強藥膳產業創新,促進珠海藥膳產業高質量發展。
項目基金
2023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粵菜師傅工程之湯膳研發及應用傳承(2023ZDZX4100);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粵菜師傅工程背景下粵菜湯膳歷史文化教育研究(2023GXJK173);廣東省中醫藥局項目:基于廣東中醫藥膳食療特色優勢,開展“成人高脂血癥粵式食養指引”研究(項目編號20241219)。
第一作者
唐嵐(199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健康食品、食養文化思政。
*通訊作者
范文昌(1984-),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藥膳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