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積極從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及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通過改革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并顯著提高了學生實踐教學的綜合成績,為食品毒理學實踐課程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近年來,由于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食品毒理學是食品安全的基礎。食品毒理學是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我國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這門課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使其成長為具有一定獨立工作、創新實踐能力的新一代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我院食品毒理學課程設置分為理論課和實驗實習課程兩部分,共68學時,其中實驗實習課程占20學時。實驗實習課程是理論課程的補充,在帶領學生進行多年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筆者感觸最深的是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女生較多,同時缺乏動物解剖學及生理學、醫學等相關知識背景,導致學生在進行動物實驗的過程中有恐懼害怕心理,不敢動手實操,且實驗學時有限,加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缺少開展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動物飼養、日常管理、性別鑒定、抓取和固定、染毒技術、標本的采集及處死方法等,導致一些食品毒理學實驗的開展難度較大。同時,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內容設計相對單一,缺乏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綜合性實驗,為此,我們初步探索了一些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措施,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力爭為素質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和平臺。
1.目前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Yi59ODa/E6YJ/mVi78lRwQ==1 實踐教學內容不合理
目前,部分院校的食品毒理學教學偏重理論教學,實驗實習等實踐類教學開設學時相對較少,大部分實踐教學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示范性實驗為主。這種實踐教學內容多以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為主要形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食品毒理學基本操作技能和應用食品毒理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 實踐教學方法不夠多元化
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目前大多沿用傳統實驗教學的方法,實驗教師在實驗前向學生下發實驗指導書,學生在實驗前先行對實驗內容進行預習,實驗開始后先由實驗教師板書講解實驗原理、步驟及方法,然后由教師進行實驗演示操作,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按照教師講解的步驟和方法完成實驗,實驗后將實驗內容和結果整理成實驗報告上交指導教師。新時代實踐教學的主要的目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鍛煉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為學生從事相關食品質量與安全工作打下扎實的實踐基礎。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即始終以教師為實踐教學主導,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提升。基于以上問題,對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
1.3 實踐考核形式不夠靈活多樣
以往食品毒理學實驗課程考核主要從學生的到課率及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入手,教師主要根據實驗報告給予優、良、中、差、及格和不及格這5個等級評分。這種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很多,如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會存在抄襲實驗認真和成績好的同學的實驗報告等現象,而且這種考核方式缺少過程考核管理,不能客觀全面地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驗操作能力、實驗態度、自主實驗及創新能力等進行評價,教師主觀性打分的占比較大,缺乏評定的量化標準,較難反映學生真正的實操水平、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創新能力,不能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實驗,導致實驗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2.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方法
2.1 增設綜合性實踐內容
由于原有的食品毒理學實踐內容主要是實驗動物的基本操作、急性毒性實驗及抗疲勞實驗等動物實驗,這些實驗多為示范性及驗證性實驗,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校增設了如乙醇對小鼠的胃黏膜損傷實驗、檢測染色體損傷的體外實驗,以及食品毒理學危險度及安全性評價等綜合性實驗,這些項目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染毒劑量,劑量配制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并允許實驗出現與預期不同的結果,但需要學生在實驗報告中解釋說明失敗的原因,通過實操小組考核幫助學生形成競爭意識,能全面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這些綜合性實驗項目要求學生了解食品從原料、成品、流通到餐桌的全過程,要學會食品毒理學危險度評價及安全性評價的相關內容,并熟知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常識,確保學生通過實踐對食品質量與安全行業有全面的認識,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進而掌握各種實操技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2.2 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在實驗課程開始前,所有主講教師要進行集體備課和試講,根據課程和學生的特點,結合以往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自己的心得體會交換意見,使教學內容、組織和手段更加成熟與合理。同時,由于實驗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和突發情況較多,實驗教師應于實驗課開始前1至2周進行預實驗,對實驗中使用的染毒劑量、染毒時間、分組情況等關鍵條件做好充足的準備,從而保證學生實驗的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實驗教學效果。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由于食品毒理學實驗多以實驗動物作為實驗對象,為保證學生在實驗過程的安全性,首先要選用清潔級實驗動物(多為KM小鼠),飼養環境保證無菌,防止在實驗過程中由于不當操作給實驗者帶來傳染性疾病。其次,由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女生較多,且多數學生是第一次進行食品毒理學動物實驗,為防止實驗過程中學生被咬傷,實驗教師要在實驗前準備好防咬手套、75%酒精及碘伏等消毒用品,保障實驗安全。最后,由于實驗過程中可能會使用一些有毒藥品或試劑,實驗教師一定要在實驗前向學生強調藥品毒性及使用注意事項和風險點,防止因錯誤或不當操作帶來任何安全隱患。
2.3 讓學生成為實踐課的主體
為實現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過渡,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方案制訂、方案的具體實施和實驗報告書寫等內容,弄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要求,學會正規、準確的操作技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并組織分享。實驗期間,教師、班組長各負其責,確保實驗室全天候開放,使學生可以隨時來完成綜合實驗的各個內容。
學生要獨立書寫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尤其是針對未成功的實驗,學生要在實驗報告中分析失敗的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實驗報告是學生課堂實驗結果和對基礎知識理解深入程度的反映,實驗教師要認真批閱,并根據實驗報告和上課反饋情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實驗項目。
2.4 實踐教學方法力求豐富及多元化
2.4.1 精心設計實踐課程內容 教學方式力求多樣
在改革實踐教學方法上下功夫,由傳統的板書與教師演示教學逐步過渡為采用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視頻動畫及圖片等直觀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更好地向學生表述教師的教學思路。在課前對實驗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同時配合板書、示范及演示教學,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實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為使學生熟悉食品從原料到成為餐桌上一道道美食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內農作物種植或養殖基地、省內食品生產和餐飲企業、大型超市等進行參觀和生產實習,實習后為鞏固所學知識,督促學生口述或提交紙質實驗報告,與同學們分享所學、所感、所悟。學生反饋這種實踐方式能使自己對食品的整個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中可能存在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實踐課上所學的整體動物實驗、體外試驗的細胞培養技術和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等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食品毒理學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
2.4.2 應用啟發式、提問式等教學方法
如在講到實驗動物基本操作時,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用啟發式和提問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經口染毒有哪些方法?哪種方法的染毒劑量更精準?哪種方法更方便?講到急毒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何進行不同劑量受試物的配制?按等溶劑稀釋法配制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半數致死量有幾種計算方法?本次實驗根據實驗結果適用哪種方法?如何根據半數致死量的數值對毒物毒性進行分級?如何去除小鼠的被毛?在啟發式、提問式等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學生能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實踐內容的理解吸收,活躍課堂氣氛。
2.5 注重完善實踐考核制度
以往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考核主要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和實驗報告給出,不能全面客觀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改革考核制度勢在必行。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更注重綜合能力和過程考核。如在保證學生出勤率的情況下,綜合考核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驗操作規范高效;實驗態度是否端正,遇到實際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并主動找到解決方案;實驗結果分析是否合理。通過全面綜合的考核,學生反饋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此外,在實踐學時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根據當前社會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自行選題、自行設計、自行分組,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內容,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說明,闡明自己的觀點,編寫實驗報告或論文。通過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可以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快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這也大大提升了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考核制度改革方面的信心。
2.6 實踐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教學評價由學校教務處的學習通系統平臺提供,對2023年與2024年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授課班級學習評價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與2023年實踐教學改革前的教學評價情況對比,學生2024年的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課程評價平均分有了顯著提高(P<0.05)。教學評價由“實踐課程有點枯燥”“板書教學不夠形象”“希望增加圖片、視頻動畫等輔助實踐教學”“如果能給學生更多創新空間就更好了”變為“老師課上引入圖片、視頻動畫等實踐教學方式”“老師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了”“老師用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領會要點”等。
食品毒理實踐教學課程組從2024年開始改革,對2020級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班、2022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升本)2年制及2021級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班、2023級食品質量與安全(專升本)2年制共8個班的期末實踐課程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肯定,課程綜合成績有了顯著提升。具體見圖1。
由圖1看出,2024年實踐教學改革后各班優秀率較2023年實踐改革前有了顯著提高(P<0.05)。
結語
通過對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改革,主要從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及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等幾個方面著手,通過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學習,由單人實驗變為分組合作實驗,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學生綜合成績來看,由于注重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實踐教學考核制度的完善,改革后學生成績有顯著提高,進一步證實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未來,團隊會在鞏固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在實踐內容上下功夫,并持續優化過程考核機制,同時注重優化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作出更多貢獻,進而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秀的食品質量與安全行業人才。
基金項目
2023年度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項目(2023XJYB13)。
作者簡介
呂萍(1982.09-),女,漢族,吉林四平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