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對特殊兒童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學生自身的心理、智力缺陷所帶來的教育問題,還要化解周圍人的嘲笑以及冷漠的眼光給特殊兒童及家人帶來的心理壓力,讓特殊兒童有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
緣起
歡歡患有童年孤獨癥。課間,常常孤零零一個人坐在教室,課堂上也不愿回答問題,總是獨自坐在那兒發呆。開學三周后的一次家校溝通中,歡歡媽媽向我提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到學校來陪孩子讀書。經過商議,學校同意了歡歡媽媽的請求。從那以后,我經常看見歡歡媽媽幫孩子把課堂知識記錄下來,課間還帶著歡歡和同班同學一起參加戶外活動,快樂地做游戲。
不少外班孩子看到歡歡媽媽帶著歡歡在外面進行體育活動,會時常取笑歡歡:“你都上一年級啦,還要媽媽陪著!”“你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啊!”……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話,無論是對歡歡還是歡歡媽媽而言,都是一種傷害。后來,歡歡就坐在教室不肯出去,更不愿意媽媽陪著自己,整個人都變得悶悶不樂。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無比焦急,但一時也想不到應對之策。
歡歡媽媽的一封信
怎么辦?是繼續這樣下去,還是讓歡歡媽媽不用再陪讀了?如果繼續下去,對歡歡和媽媽都沒有好處,如果讓歡歡媽媽回去,那歡歡能否和孩子們真正融合在一起……一個又一個困擾在我的腦海里縈繞。
沒過幾天,我收到了歡歡媽媽發來的一封簡短的書信。
錢老師:
您好!真不好意思,這段時間我和歡歡給你們添麻煩了,也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議論。我決定從下周開始,不來學校陪歡歡了。希望你們能夠幫助歡歡,讓他能夠獨立學習,克服遇到的困難。
如果您能夠幫我想想辦法,讓孩子們接納歡歡,幫助他樹立信心,戰勝自己的孤獨癥,早日適應小學的生活與學習,融入班集體中,我代表全家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
歡歡媽媽
看到歡歡媽媽工整的字跡,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可是我當時也沒想到更好的辦法,于是我就用微信給她回了一條信息:
歡歡媽媽,您好!我先了解情況,然后再幫您想想辦法,爭取讓歡歡早日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
一封“虛構”的信
冷靜思考后,我覺得如果能夠讓班上的同學了解歡歡媽媽真實的心理感受,也許他們會改變之前的想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了解歡歡媽媽的內心想法呢?我心生一計:站在歡歡媽媽的角度給孩子們寫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歡歡的媽媽。感謝開學這段時間你們對歡歡的關心。開學這段時間,我在班上陪讀,可能分散了你們的注意力,所以,后面我準備不到學校來,讓歡歡獨立在學校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課間或者歡歡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同學們,如果你是歡歡,你希望有人和你玩耍、學習嗎?如果你是歡歡,你聽到別人的嘲笑,看到別人的冷眼,你的心里又會怎么想呢?同學們,真心希望你們換位思考,幫助歡歡,作為歡歡的媽媽,我對你們的無私幫助表示深深的感謝。
因為我不在班級,歡歡可能會更加孤獨自閉,希望同學們能夠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給予歡歡更多關愛和幫助,讓歡歡在這種溫暖和睦的班級環境中感受到幸福,快樂成長。
第二天的晨會課上,我就把這封信拿出來,模仿歡歡媽媽的語氣讀給同學們聽。同學們專注地看著我,似乎明白了歡歡媽媽的心聲,有些孩子的眼中還閃爍著淚花。看得出來,這封信讓這些一年級的孩子感受到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和期盼。一名熱情的同學立即舉手說:“錢老師,您放心,下課我就來幫助歡歡,帶他出去上廁所,和他一起到操場玩耍。”班上的另一名熱心腸也積極舉手說:“錢老師,我以前就和歡歡是同一所幼兒園的,如果他遇到困難了,我幫他想辦法。”……同學們七嘴八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他們的言談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一顆火熱的心。
我也被同學們的熱情感動,沒想到這封“虛構”的信竟然能激發孩子們助人為樂的熱情,我激動地說:“同學們,咱們不妨成立一個幫扶小組,由小組的同學每天在課間、上課、放學的時候幫助、陪伴歡歡,讓他早日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
當天的陽光格外明媚,課間我看到孩子們與歡歡手牽手來到操場,我也陪著他們在操場玩“丟手絹”游戲……此時,歡歡的笑容如當天的陽光一樣燦爛。
后來的每天課間活動,我都能看到歡歡和班上的小朋友快樂玩耍的場景,盡管沒有媽媽的陪伴,但歡歡似乎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中,他被同學們的愛緊緊包圍著,性格也變得樂觀開朗起來。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封“虛構”的信能夠改變一個人、一個班級。
一封感謝信
一個秋日的午后,歡歡連蹦帶跳,揮舞著手中的信來到我的辦公室,“錢老師,媽媽讓我帶一封信給您。”歡歡一臉微笑。“一封信?”我的心里有些許激動和期待。歡歡媽媽給我寫信,會說些什么呢?帶著疑惑和好奇,我輕輕地打開信,仔細地讀起來。
錢老師:
您好!感謝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回來以后喜歡和我講學校里發生的事情。通過他的言語,我知道他得到了同學們的幫助、老師們的關愛,他說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在課間和同學們一起在操場自由玩耍,在課堂上跟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
現在的歡歡比以前更自信了,回來以后,也經常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耍,有時間還會和我們一起學著做家務,幫我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還會把自己做的事情用拼音記錄下來。我們能感覺到他在不斷成長。真的要感謝老師和同學們,是你們的關懷和愛護,讓歡歡能健康快樂成長。
一封“虛構”的信,不但改變了一個孩子,還影響了一群孩子,這樣的結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也許,在教育中我們不用去追求轟轟烈烈的場面,而要實實在在地用心做好一些細小的事情,說不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新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