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窗口,要有效利用社區資源構建適宜的班本和園本課程。
為了了解幼兒關于五一小區的前期經驗,我們發放了“我的五一小區”調查表,內容如下:我知道的五一小區是什么樣的?我還想了解五一小區哪些方面?根據幼兒的調查表預設活動內容。
探索一:走進小區,小區里有什么?
1.小區的標志。
幼兒一進小區就發現了很多標志,他們一邊尋找標志,一邊記錄,并與同伴交流這些標志的含義。幼兒還一起討論設計班級的各種規則標志牌。孩子們從發現標志,到了解標志,最后結合生活設計不同標志,關于標志的經驗在逐步積累。
2.小區有多少監控?
孩子們發現小區的監控很多,還發現監控有不同的形狀。小區一共有多少監控呢?經過談話討論,他們決定問問小區的保安,在保安的帶領下,幼兒參觀了監控室,知道一共有135個監控。于是,大家開展集體活動《監控的秘密》,家長與孩子一起在網上、書中學習關于監控的知識,初步了解了監控的種類、功能等。
3.小區有多少棟樓房?
孩子們在小區里發現每棟樓的墻上都有標志,上面寫著“五一小區x棟”。有2棟、3棟、4棟,一直往前走,最后一棟上面寫著“26棟”。可是沒有找到1棟。1棟在哪里呢?孩子們詢問小區的居民,才知道原來1棟在小區的圍墻外面,是兩層樓的商鋪。孩子們通過記錄、統計,知道小區一共有26棟樓房。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五一小區,他們合作繪制了五一小區地圖。
探索二:智能垃圾回收站
孩子再次走進小區,開始參觀五一社區服務中心。在去社區服務中心的路上,他們經過垃圾回收站,看見有工作人員在回收垃圾,孩子們就采訪這位叔叔,了解了垃圾回收站的用途和垃圾回收人員的工作特點。回到教室,大家開展了集體活動《垃圾分類》,孩子們對于垃圾分類的意義有了初步了解,將平時用過的廢紙、紙盒、瓶子收集起來,投放在小區的垃圾回收箱里。孩子們還走進小區撿拾垃圾,為小區的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索三:參觀五一社區服務中心
孩子們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五一社區服務中心,對社區服務中心的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參觀結束后,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現場采訪保安、保潔員,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孩子們還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體驗不同職業。
探索四:我眼中的小區
1.尋找小區最美的地方。
2.用繪畫、攝影的方式表現心中最美的五一小區。
3.親子攝影“最美五一小區”。
4.“最美五一小區”作品展。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課程中審議,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對課程進行調整,生成新的活動,形成最終的課程網絡圖。
課程結束后,教師進行課程后審議,圍繞課程的實施,進行總結反思:孩子獲得了哪些經驗?促進了孩子哪些能力發展?教師有哪些收獲?為其他班開展類似課程提供有益的經驗,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五一幼兒園)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