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五年級的學生要明確自己的信念,將自己未來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本次班會通過對比自己的鞋和紅軍草鞋最后的歸處,將革命精神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立下遠大志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班會過程
環節一:聊一聊自己的鞋
1.教師以自己的鞋導入,請學生上臺介紹一下自己的鞋子。其他同學認真聽完介紹,再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
(學生從材質、樣式、顏色、舒適度、喜愛程度、價格、出處、品牌、滿足哪種需求、意義、鞋子背后的故事等方面介紹。
關鍵詞:舒適、昂貴、實用、母愛、回憶……)
2.師:很多年以后,這些鞋不穿了,會去哪兒?
生:扔到垃圾桶、燒掉、給別人……
3.師(小結):從大家的回答來看,大部分人鞋子最后的歸宿都是垃圾桶。
【設計意圖】以聊天的方式聊聊自己的鞋子,讓學生有話可說,并引導學生總結出“我們的鞋子無論多么昂貴多么舒服耐用,最終歸宿往往是垃圾桶”。
環節二:聽一聽草鞋的故事
1.教師出示一雙繡球草鞋的圖片,讓學生自由提問。
學生發問:是誰穿的?是誰做的?怎么編織的?哪個年代的?為什么做這雙鞋?在哪里發現了這雙鞋?鞋子是怎么保存的?上面的繡球有什么用?它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2.師:這是一雙保存在紀念館里的草鞋。
生:為什么這雙草鞋會出現在紀念館里?
3.教師介紹這雙草鞋存放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并通過展示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長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開始長征。中央紅軍共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
4.課件播放這雙草鞋的視頻,教師提問,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1:這雙草鞋為什么只穿了兩次?哪兩次?
學生反饋:第一次是回憶當時春秀送草鞋的情景,內心不舍……第二次是謝志堅覺得可能會犧牲,希望臨死前能回到故鄉,回到親人身邊。
提問2:看完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的場景,有什么感受?既然隨時有生命危險,又舍不得親人,為什么不選擇退出戰斗?
學生反饋:有國才有家,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必須要有舍小家保大家的大義。
提問3:聽到春秀犧牲的消息時,謝志堅的心情是怎樣的?他會不會想如果當初選擇留下,春秀可能和他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學生反饋: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國家不太平,個人怎么可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即使留下也不可能過上幸福生活。
提問4:后來,謝老也多次來到紀念館,不僅僅是看繡球草鞋,還會在許多草鞋面前沉思……他會想到什么?
學生反饋:①每雙草鞋背后都有送別和等待的故事——草鞋是親情的象征;
②懷念生死與共的戰友——草鞋是戰友情的見證;
③回憶當年革命的艱辛——草鞋是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的象征;
④感慨和平年代來之不易——草鞋是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見證。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生動地再現繡球草鞋的故事,讓學生在聆聽中思考,明白繡球草鞋只是革命年代無數革命戰士愛情的一個縮影,其實還有太多太多送別和等待的故事。他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舍生忘死。這雙草鞋既是對長征歷史的紀念,也是對先烈的緬懷,更是為了繼承弘揚長征精神。
環節三:明晰鞋子歸宿不同的原因
1.教師再次回到開課初時的疑問:為什么看起來非常簡陋的草鞋,卻被珍藏在紀念館里?
學生反饋:①值得紀念——那段歷史、那些革命戰士、那種精神值得紀念;
②有價值——超出了草鞋本身的意義,不僅僅是拿來穿,而是賦予了一種內涵;
③有意義——不只代表個人感情,也象征著革命戰士保家衛國、犧牲小我的精神,更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2.師:請用一個關鍵詞形容這雙草鞋。
生:頑強、偉大、有價值、有意義……
3.教師提問:簡陋的草鞋被收藏在紀念館,為什么你們昂貴漂亮的鞋子最終去了垃圾桶?
學生反饋:穿得很舒服,凝聚著父母的愛,這些只是對我們個人而已,而繡球草鞋卻和一個國家的命運相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見證,是長征精神的象征!
【設計意圖】通過對鞋子不同歸宿的對比,明晰草鞋背后的意義,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自己不努力學習、只追求名牌享受等行為進行反思,明白要把愛國愛人民,承擔社會責任與自己的實際行動關聯在一起。
環節四:想一想,選擇決定人生
師(總結):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只滿足于吃喝玩樂;有的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的人為了讓所有中國人吃飽飯而奮斗一輩子……你怎樣選擇,也將決定未來你的鞋會去哪兒!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讓學生下決心將自己的未來與祖國的未來聯系在一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并為之努力學習!
班會延伸
為了把主題班會課的思想落實,我設計安排了本次班會的延伸教育活動。
1.組織學生觀看電視劇《長征》,舉行“我是長征精神傳承人”主題征文和演講比賽,在板報中設“紅色記憶”專欄,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和英雄壯舉,感悟革命精神,筑牢精神支柱。
2.了解并收集各行各業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以不同的方式犧牲自我、建設祖國的實例,利用夕會時間分享交流,明確個人的人生規劃。
3.樹立理想志向,制訂人生規劃。學生有了中長期目標,也要有近期計劃。每個學生將自己的近期計劃貼在教室墻上,全班督促實施。
4.引導學生給10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更好地認識自己,展望未來。
班會反思
針對班上較多學生缺乏奮斗目標和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意義這一現象,我特意設計了這節班會。開課時我像朋友一樣,以聊天的方式和學生聊最熟悉的鞋子,讓學生有話可說。隨后,我出示草鞋圖片讓學生質疑提問,吊足胃口后,再講述繡球草鞋的故事。
通過對比鞋子的歸宿,學生開始思考這雙草鞋和自己的鞋有什么不同,逐漸明晰“精神、意義”這些看似抽象、遙遠但和學生生活、生命成長息息相關的東西,借此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弘揚長征精神。
“怎樣讓我們的鞋不去垃圾桶?”這里沒有口號,沒有灌輸,只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明白要把愛國愛人民,自己未來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關聯在一起,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水到渠成地實現了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