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核心素養視角為指導,深入探討了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設計的實踐策略.首先介紹了創設趣味、生活、知識、問題、聯系等五種情境的具體方法,強調在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具體實例,論文深入闡述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論文強調了溫故知新、生活化教學、問題情境引導等策略的重要性,并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了這些策略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最后,論文呼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體驗.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實踐策略.
近年來,教育界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度逐漸提高.作為數學教育的一部分,初中數學教學在整合核心素養方面面臨一些挑戰與機遇.本文旨在通過深入研究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實踐策略,為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1 核心素養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
核心素養在21世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學科邊界逐漸模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變得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核心素養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此種教育模式不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核心素養融入具有嚴密邏輯性和抽象性的數學學科具有深遠的意義.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僅關乎數學領域本身,還對其他學科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將核心素養與初中數學教學緊密結合,我們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要求.通過引入其他學科的元素,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促進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全面發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情境中,引入科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能夠使數學問題更具現實意義,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識體系.
2 問題情境教學設計原則
在進行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設計時,需要遵循科學性、趣味性、生活性、循序漸進、懸念性和多學科聯系等原則,以確保教學情境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深度.
2.1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準則之一.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必須確保活動和相關材料的真實可靠性.教師需要精心構建情境的結構,突顯教學的重難點,并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擴展與延伸實現數學情境內容、結構和表達的科學化.例如,通過分析購物清單、比較商品價格和計算折扣,學生能夠在真實場景中應用數學知識,確保學到的是真實、科學的數學內容.
2.2 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強調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通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學習,激發求知欲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需要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情節,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愿意主動參與,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設計一個數學謎題游戲,讓學生在解決謎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知識,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2.3 生活性原則
生活性原則強調在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中要貼近實際生活.教師應根據實際生活情境設計教學案例,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以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數學概念,從而提高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舉例而言,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情境,比如規劃周末活動的預算.通過這個情境,學生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2.4 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體現了教學情境創設的層次性與梯度性.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確保情境具有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啟發性,以引導學生逐步理解事物的一般規律.同時,問題的設置要與教學目標與內容緊密結合,以防止問題難易程度不合理對學生興趣產生消極影響,從而確保情境教學的意義得以體現.例如,從簡單的數學概念開始,逐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更復雜的數學原理.這樣的循序漸進教學方式可以確保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2.5 懸念性原則
懸念性原則體現在數學教學情境的建立中.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情境的創建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留有懸念,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面投入學習.通過設置引人入勝的情節或問題,教師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但在一開始不透露全部信息,留下一些懸念.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
2.6 多學科聯系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學科聯系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考慮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注意多學科聯系的相關性,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多學科聯系不超出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范圍.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科內涵,又能夠激發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興趣,促使他們形成更全面的學科視野.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項目,要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運用科學、地理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全面的學科視野.
3 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實例
3.1 創設趣味情境
初中數學學生面臨課堂容量大、注意力不集中的普遍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創設趣味情境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度.
例如 以初一數學“負數的引入”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數學史情境——結繩計數,為學生打開有理數的大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古代人如何用結繩計數,為什么需要引入負數來擴充數域.這樣的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數學歷史的好奇心,還培養了他們對數學故事的理解能力.在“指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折紙,從紙的高度延伸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激發學生對數學背后真實世界的興趣.同時,在教授“絕對值”等抽象知識時,希沃白板可以被巧妙地運用,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使學生在游戲中參與,但教師需注意保持知識和游戲的平衡,以免學生只關注游戲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
另一方面,利用數學工具創設數學活動情境也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通過幾何畫板展示平行線間的拐點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拐點產生的原因,并綜合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解決拐點問題.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還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
3.2 創設生活情境
在學習初中數學時,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常常讓學生感到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教師需要將數學理論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例如 在教授“合并同類項”時,教師可以創設模擬超市或藥店的生活情境.通過展示實際物品在超市或藥店的擺放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討論為什么這樣擺放,并將物品替換為數學中的單項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根據本組的分類原則將教師出示的單項式進行分類.這樣的生活情境既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場景中,又幫助他們理解同類項的概念,使抽象的數學理論更加具體化.
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風景圖片,創設生活情境.通過觀察自然界中的對稱現象,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可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
另外,在學習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學校組織集體外出活動的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租車費用最低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應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需要考慮活動的參與人數、租車費用等因素,將這些實際情境與一次函數的概念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3 創設知識情境
在數學學習中,溫故知新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創設知識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舊知識,并引入新知識.通過在相關情境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例如 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溫故知新的方式設計情境.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回顧其基本性質.隨后,通過逐步推導,學生能夠自主探討和理解相關的判斷條件.這樣的知識情境設計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加深了他們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深刻理解.
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與平行線的關系聯系起來.通過引入相關情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對幾何學知識的整體認知.
3.4 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習過程更為積極和深入.問題情境的設置需要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并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4.1 相交線的概念問題情境:
在學習“相交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塊布和剪刀,創設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情境.通過演示剪布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剪刀的變化.在這個問題情境中,學生可以被提問:在剪布的過程中,剪刀的兩個把手之間角度有何變化?如何描述這些角度?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角的概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聯系到具體的實物操作中.
3.4.2 勾股定理作圖問題情境:
在利用勾股定理作圖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何用數軸表示無理數?通過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探討數軸上的表示方法,并思考如何將無理數表達在數軸上.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可幫助他們理解數軸與實數的關系,加深對無理數的認識.
3.5 創設聯系情境
初中數學的學習是學生后續數學學科發展的基石,同時也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
例如 在“單位換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設物理情境.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單位換算的同時,鞏固物理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物理的緊密關系.例如,可以結合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實際的長度單位換算中感受到物理量的變化.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可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同時也加深了對物理學科的理解,提升了跨學科的綜合素養.
又如,在講解“順風速度公式”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文言文的文學情境,使學生將文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相結合.通過學習文言文中的古代航行描述,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順風速度公式的實際應用場景.這種情境創設不僅拓展了學生對文學的理解,還使數學知識更具有生動性和實用性.
4 結語
本文以核心素養視角為指導,通過深入研究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設計的實踐策略,提出了創設趣味、生活、知識、問題、聯系等五種情境的有效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創設趣味情境提高學生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度;生活情境中注重將抽象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提高學習效果;知識情境的溫故知新和問題情境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聯系情境則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培養了綜合素養.通過具體實例,本文展示了這些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成功應用,強調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創新和不斷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深刻理解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淑珍.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28):82-86.
[2]周春艷.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思考[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2):41-43.
[3]鄭燕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設問及其實施策略[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7):39-41.
[4]陳登方.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6):5-7.
[5]林曉東,鄭定磊.核心素養觀下開展初中數學章末數學活動的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23,30(2):15-17.